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大工程 (日本)星新一 一艘小型宇宙飞船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大工程

(日本)星新一

一艘小型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去探索遥远的星球,但到了预定的返航日却音讯全无。人们百般搜寻未果准备放弃时,它却平安返回了地球。

面对媒体,宇航员说道:“给大家添麻烦了,对不起!大家是否在猜测我已遭遇空难,去见上帝了?其实是宇宙飞船出现机械故障,在另外一个星球上迫降了。”

“原来是这样啊。然后呢?”

我迫降的星球是帕米行星。那里的人们不仅热情、善良,而且文明程度极高。多亏了他,我才得以排除故障,完成太空之旅,平安归来。”

大家对其中的“文明程度极高”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在人类已知范围内,还不曾存在这样的行星。

“文明高到什么程度呢?”有人问道。

“就说气侯吧。通过填海调控海流、削平高山调控气流等等,改善大自然的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了,处处是气候宜人。其他诸如交通、住房、港口等方面就更不必说了!”

“相比之下,我们的地球仍是南北两极寒冷彻骨,赤道一带却酷热难耐,确实比我们先进很多啊!”

在不绝于耳的感慨声中,宇航员继续说道:“的确让人佩服!我向他们提出请求,希望能参观下这些宏大的工程。他们爽快地答应说,正在进行的是最后一项工程,邀请我去参观。”

“那太幸运了,能在如此先进发达的星球上参观到他们的最后一项工程!那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呢?”

这正是最令人好奇的地方,大家的兴致不禁高涨了起来。宇航员点点头说道:“我也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立刻赶赴工地,录像机用完了宇宙飞船上所有的胶卷后才返回,所以回地球晚了。接下来请大家观看录像吧。”

准备工作就绪,开始放映录像:首先呈现出的是连绵的山脉、精密测算的工程人员,之后便是爆破作业。因爆破使用的是核能,所以极其谨慎,以免造成核辐射等影响;大量建筑机械在高效运转:运石填海、夯实地基、浇灌水泥,高楼拔地而起。画面边缘处出现了众多前来参观的人。谁让这是最后的一项工程呢。

“确实了不起啊!你看那些建筑机械中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最让人吃惊的莫过于其规模之宏大。原来他们是这样实现了改善大自然的壮举啊!至此,这最后一项工程也该完工了吧?”

宇航员搖了搖头,说道:“难怪您会这么想,我原来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请您接着往下看。”

画面映现出一座已建成的现代化大都市。但出乎预料的是,刚刚建成的大都市正在解体:楼房被拆除、柏油路面被掀起废弃、填海的沙石被重新挖出后运回原处并开始堆砌成山。

“怎么了,这是?是不是在倒着放录像啊?”

“不是不是。请您仔细看一下就能明白,比起爆破来,重新堆砌成山更费时费力。他们正在恢复原貌。”

“确实是……那又是为了什么啊?不会是疯了吧?”

“如果疯了的话,怎么能构建起这么高度的文明呢?他们是很理性地在做着这一切。也许有人怀疑是不是因为计算错误而把山削错了,其实也不是。”

“那,应该是那个吧——我们地球上也曾发生过的,为了不让人失业而搞的工程?”

“也不是。诸如失业等之类的社会问题早已解决,就连打着振兴经济的旗号,净搞些没有必要的工程之类的组织机构也都不存在了。”

这时,山脉已完全恢复了原貌。正在人们猜想这些“毫无意义”的工程到此总算应该结束之时,新一轮的测算、爆破、填海……又开始了。众人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是非常理性的话,会不会是在练习?就像军队也要不断演习,才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搞建设也同样,否则紧急情况下就会手忙脚乱。”

“也不是。帕米星球上是不会出现您所想到的那些紧急情况的,地震预测、抗震措施等都万无一失,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如果说有需要做的,也不过是些修修补补之类的事情而已。”

随着录像的播放,山脉夷成平地、建成都市的同时,新一轮的拆除又开始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既没疯,也不是在练习,那只能是爱好了吧。正如有人喜欢分拆、组装手表,享受那一过程似的。但这工程的规模也太宏大了吧。随着文明的进步,也许这并非毫无可能,已经习惯了宏大工程的他们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种爱好吧?”

“您这么想并非毫无道理,但遗憾的是并非出于爱好。我也实在搞不懂,请教后才明白:他们是有着极其明确合理的目的,以及充分的必要性,同时也产生了与此相应的巨大成果。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会这么神吧,它到底有什么作用?”

在人们不可置信急盼催促的眼神下,宇航员说道:“先说结论吧——是为了教育!他们已经完成了改造大自然的壮举,使其成为十分宜居的星球。但长此以往的话,这其中的辛苦会被人们逐渐淡忘,认为这份美好天经地义、自始就有,不会有丝毫的感动和感激。即使头脑中能够理解这份辛苦,却不会有切身的感受。因此才有了实地展示的必要……”

“哦……”

“是为了告诉人们这些规模宏大的工程曾遍及整个帕米星球,这份美好是经年累月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这会让人们认识到现在的幸福并非理所当然、自始就有,而是在如此辛苦的基础上一步步构建起来的,进而全体居民内心深处的感恩之心和幸福感才能够得以保持。这看似浪费,其实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样的工程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大家怀着复杂的心情自言自语道。

(《译林》2016年05期,王磊译)

1.请结合全文推测结尾段“复杂的心情”的具体内容。

2.小说为什么花不少笔墨叙写众人对这项工程的猜测?

3.有人建议将文题改为“帕米星的故事”,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4.小说通过讲述外星球的故事传达了丰富的意蕴。试作探究。

 

1.(1)对帕米星的高度文明与最后的工程感到意外;(2)对他们花费如此高昂成本进行教育的赞叹和钦佩;(3)对民众缺乏优患意识和感恩意识的反思。 2.(1)增强现场感,引领读者进入情境;(2)叙事有波折起伏,增强故事的悬念;(3)众人都没有猜中,正说明大家都没有认识到感恩教育的意义,进而突显小说主题。 3.“最后的大工程”更合适:(1)既概括了小说的核心内容,又设置了悬念,能吸引读者阅读。(2)意蕴丰富,一语双关,感恩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大工程,引发读者思考。 4.(1)帕米星球不借花费高昂的成本来教育民众:现在的安逸幸福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在艰难辛苦中一步步构建起来的。告诫人们要珍惜当下的幸福,时刻保持感恩之心。(2)讽刺了当代社会的某些现象:为了眼前的和局部的利益,如振兴经济和防止失业,开展一轮轮的大工程,大肆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3)通过科幻故事,既展示人类明天美好的生活图景,又隐含着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和思考。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内涵和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筛选文中的关键句、过渡句、点睛句等,把握内容,理解内涵,同时适度考虑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把握人物情感。 结尾段“复杂的心情”,启示可思考喜怒哀乐愁苦叹思等多种情感,考生要依据文本语句来思考,特别要依据结尾段“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自言自语道”,分析“这样”指的是内容。 依据倒数第四段“他们已经完成了改造大自然的壮举,使其成为十分宜居的星球”,倒数第二段“这些规模宏大的工程曾遍及整个帕米星球,这份美好是经年累月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可概括出要点(1); 依据倒数第四段“先说结论吧——是为了教育”“即使头脑中能够理解这份辛苦,却不会有切身的感受。因此才有了实地展示的必要”,倒数第二段“这看似浪费,其实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样的工程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可以概括要点(2); 依据倒数第四段“但长此以往的话,这其中的辛苦会被人们逐渐淡忘,认为这份美好天经地义、自始就有,不会有丝毫的感动和感激”,倒数第二段“这会让人们认识到现在的幸福并非理所当然、自始就有,而是在如此辛苦的基础上一步步构建起来的,进而全体居民内心深处的感恩之心和幸福感才能够得以保持”,可概括要点(3)。 2.本题考查鉴赏叙事技巧的作用和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平时积累叙事技巧的相关内容,分析相关内容和情节,然后依据文章的结构脉络、行文顺序和风格,分析叙事技巧和情节对文章的作用,准确答题。 众人对这项工程的猜测,如第十段“能在如此先进发达的星球上参观到他们的最后一项工程!那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呢”,第十三段“原来他们是这样实现了改善大自然的壮举啊!至此,这最后一项工程也该完工了吧”,第十六段“怎么了,这是?是不是在倒着放录像啊”等内容,大家一边看录像带,一边发问,增强了小说的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 依据第十八段“确实是……那又是为了什么啊?不会是疯了吧”,第二十段“为了不让人失业而搞的工程”,第二十三段“会不会是在练习?就像军队也要不断演习”,第二十六段“到底是怎么回事?既没疯,也不是在练习,那只能是爱好了吧”,第二十八段“不会这么神吧,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大家一再猜测都猜不中,就使故事更波澜曲折,增强故事的悬念感,便于引出后面的真相。 第二十八段“不会这么神吧,它到底有什么作用”的发问,引出第二十九段宇航员的答案“先说结论吧——是为了教育”“但长此以往的话,这其中的辛苦会被人们逐渐淡忘,认为这份美好天经地义、自始就有,不会有丝毫的感动和感激”,更突出大家和帕米星的人们一样,忽视了教育和感恩的作用,引人反思,突出主题。 3.本题考查鉴赏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先要了解标题与人物、情节、环境一样共同服务于主题,同时,标题对读者的艺术感染力方面上也有一定作用。考生依据这四个角度、再联系文本分析,比较标题的优劣,最后归纳出答案。 解答此题,先要回答哪一个标题更好,然后阐述理由。“帕米星的故事”直接显出科幻感,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文章内容。 而“最后的大工程”也在设置悬念,引人思考最后的大工程到底是什么,有多大,有何作用等问题。且“最后的大工程”既指本文用大篇幅描画的内容,也指最后几段“先说结论吧——是为了教育”“为了告诉人们这些规模宏大的工程曾遍及整个帕米星球,这份美好是经年累月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进而全体居民内心深处的感恩之心和幸福感才能够得以保持”所写的教育和感恩幸福才是真正的“大工程”,引人反思,突出主题。 故相对来说,“最后的大工程”才是更佳的。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探究作者情感意蕴的能力。探究题要求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进行个性化理解与探究,虽然有一定开放性,但立足点还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故解题时,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等方面加以探究。考生可从文中摘选相关观点加以概括,也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适当延伸,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本文的丰富意蕴,可从文中帕米星球的特点、人们看录像时对“最后的大工程”的猜测、宇航员最后的讲解三方面入手分析。 依据倒数第四段“是为了教育”和倒数第二段“是为了告诉人们这些规模宏大的工程曾遍及整个帕米星球,这份美好是经年累月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这看似浪费,其实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样的工程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可概括出意蕴(1)。 依据第二十段“我们地球上也曾发生过的,为了不让人失业而搞的工程”,第二十一段“打着振兴经济的旗号,净搞些没有必要的工程之类的组织机构”,第二十三段“会不会是在练习?就像军队也要不断演习”,第二十六段“那只能是爱好了吧”“也许这并非毫无可能,已经习惯了宏大工程的他们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种爱好吧”,可以概括出意蕴(2)。 依据第四段“那里的人们不仅热情、善良,而且文明程度极高”,第七段“通过填海调控海流、削平高山调控气流等等……处处是气候宜人。其他诸如交通、住房、港口等方面就更不必说了”,倒数第四段“是为了教育!他们已经完成了改造大自然的壮举,使其成为十分宜居的星球。但长此以往的话,这其中的辛苦会被人们逐渐淡忘,认为这份美好天经地义、自始就有,不会有丝毫的感动和感激”可知,本文虚构了一个美好而又隐忧的星球,展示了人类发展的美好明天,也表达对人类教育和感恩的理性思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9月30日,央视科教频道《走近科学》在播出最后一期节目《治理水花生》后,宣布停播。

1998年6月1日开播的《近科学》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档大型科普栏目,至今仍保持着科教频道最高的收视纪录。节目经常制造悬疑的氛围,把悬念铺陈到极致,最后却得出令人大跌眼镜的结论,引发的争议颇多。节目主持张腾岳接受采访时说,节目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记住,有病了不能自己瞎吃药,一旦手上划了个大口子、烫了个大水泡,得正确处理,不能撒一把香灰、抹点儿酱油了事”。

央视内部调查显示,对《走近科学》贡献最大的受众群体是初中二年级以下学历的人。制片人张国飞把中国观众比喻为“枣核”,文盲和高等教育是两个尖,大肚子的部分是初中学历者。

同为科普人,姬十三理解《走近科学》的处境,他觉得科普工作总是不断面对“是获得更多受众还是更加专业”的选择。他认为《走近科学》的叙事方法类似于今天的标题党制造爆款。“但至少在当时的环境以及国民对大众媒介的理解上,我觉得不是一种差的选择。”

(《〈走近科学)停播,它是“伪科学吗?》)

材料二

图一  在同类文化程度中具备科学素养者的比例(2015年)

图二  在同类文化程度中具备科学素养者的比例(2018年)

图三  公民通过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占比

(《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

材料三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于2018年4月至6月组织实施了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有10个省市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不同群体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更加均衡。互联网成为与电视同等重要的公民获取科技信息主渠道,公民利用科普设施和参与科普活动的比例明显增加。我国公民高度关注并积极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采用国际通行指标,包括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内容。公民对科学的理解是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核心指标,用于测算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和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是公民科学素质影响因素指标。

(《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

材料四

据报道,复旦大学文、理、工、医不同学科的12位教授在今年新学期一起开设了一门通识课程——“似是而非”课,旨在以人们司空见惯和熟视不思的现象为例,阐述什么是“伪科学”。

这个课程实际上就是一门常识启蒙课。从课程内容上看,其中一些简单逻辑推理以及基本科学常识是属于初高中学生就应该掌握的。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今初高中乃至大学的一些教材,其中许多内容的编写不仅没有观照到逻辑和常识的框架,甚至与逻辑以及常识相冲突——如果不是反逻辑、反常识的话。这个现实,是一些被称作“大婴孩”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社会化过程中屡遭挫折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也是“似是而非”这门课在大学受到欢迎、在社会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

常识启蒙课的精髓在于其建基逻辑和知识之上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观察世界的一套框架性标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树立价值判断标准,甄别其所接触到的书本内容和现实世界现象的立足点。有了这样的立足点,才能在众说纷纭中坚守标准、服膺常识、坚持定见。有了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在谬说盈耳时仍能不趋强势、冷眼待之、不为其动。

《“似是而非”火了,常识启蒙仍微》

1.下列对材料二图表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公民科学素质与他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明显提升,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科学素质最高。

B.与2015年相比,2018年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这表明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质已进入高位增长和缓慢提升阶段。

C.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如微信、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专门网站等,如何利用网络做好科普宣传值得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D.在互联网进入日常生活的今天,公民从报纸、期刊杂志、科技馆获取科技信息的占比均低于50%,这些传播渠道都面临着改进传播形式和内容的迫切任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央视《走近科学》节目常以制造悬疑铺陈悬念的方式讲述故事,曾经创造科教频道的最高收视记录,最大的受众群体为初中二年级以下学历的人。

B.互联网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渠道之一,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如果监管不力,从业者科学素养不高,互联网也很有可能传播伪科学。

C.复旦大学“似是而非”课程受学生欢迎,某种程度上说明部分大学生并未完全具备本该在中学阶段掌握的简单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基本的科学常识。

D.现今的中学和大学教材缺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内容,导致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大婴孩”化,容易遭受挫折,同时科学素质水平发展缓慢。

3.如何提升公民辨识伪科学的能力?请结合材料提出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以下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部分结果。

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自己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23.6%的四年级学生和19.0%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和自己讨论身边发生的事情”,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自己谈心”。15.4%的四年级学生和9.9%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认真听自己把话说完”,19.3%的四年级学生和18.8%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要求自己做某件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从不耐心说明理由”,17.4%的四年级学生和14.4%的年级学生认为“跟家长有不同意见时,家长从不允许自己表达观点”。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中监测结果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1)________。冬季来临,天气裹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而动物的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2)________。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更有趣的是,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3)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伟大历程辉煌成就”为主题的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览在北京拉开帷幕,该展览采用编年体的形式为主全方位回顾了中国人民走过的辉煌历程。

B.经过主创团队对经典故事的大胆改编,《哪吒》不仅保留了原作精华,还融入了具有时代元素的内容,因此成功斩获暑期电影最佳口碑。

C.网络谣言对社会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如不及时扑灭,对公众造成的创伤,乃至引起社会动荡,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D.垃圾分类工作能否执行到位,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市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对垃圾分类意义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翻看世界历史,当康熙正在轰轰烈烈地除鳌升、削三藩之时,欧洲已进入科学高速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培根、牛顿、笛卡儿等伟大的科学家。可能有人会说,康熙大帝不是也极关注西方的科学技术吗?是的,他不止学会了天文历算的基础知识,还组织编写了《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但是,康熙对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个人爱好阶段。到了乾隆朝,乾隆帝在早期靠着祖宗的阴功,凭着自己的聪明,尚能开疆拓土,但到了中后期就沉湎于“文治武功”的颂扬声中朝政日趋腐败,其间爆发了四次农民起义。(乙)此时,英国的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资本主义走向黄金时代;而大清帝国却正处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的危险境地,两者的发展状况已有了天壤之别。

可以说,“康乾盛世”的统治者们正是在纵向比较中产生了盲目乐观的自恋,夜郎自大。实际上,大清的历史整体上就是一部不忍卒读的衰亡史。(丙)大清在诞生之初就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康乾盛世”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止 B.沉湎 C.不忍卒读 D.行将就木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