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忠诚超导终成贤 --记赵忠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忠诚超导终成贤

--记赵忠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常客”,赵忠贤在1989年获得国家自然

科学奖一等奖,2013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还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7年1月9日,76岁的赵忠贤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他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里的首位“40后”。

生于辽宁新民的赵忠贤,身材魅播,声音洪亮,性格里透着东北人的直爽和幽默。“我就是个普通人,只要大家说‘这个老头还不错’,我就挺高兴。”接受采访时,他饶有兴趣地讲起40余年持续研究超导的往事。

超导是指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临界值以下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从核磁共振成像仪到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正在为人类创造可观效益。无数科学家试图回答“超导体为何会超导”的问题,并寻找临界温度更高、更适于应用的超导体。

乍看之下,赵忠贤是个幸运者,他也总说自己“运气比较好”。偶然的一份招生简章让他迈入科技大门,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成,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人类发现超导百余年来,高温超导总共出现了两次重大突破,他都抓住机遇且取得重要成果。但是倘若没有常年坚守,运气不过是昙花一现。赵忠贤及其团队取得第一次重大突破是在1987年,那时距离他提出“结构不稳定性可以导致高临界温度”的观点已有10年。面对质疑,他们终于突破被奉为圭臬的40K(约零下233摄氏度)麦克米兰极限,获得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体。传统理论崩塌,“北京的赵”崭露头角。

这份执着在取得第二次重大突破上更为突出。高溫超导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遇到瓶颈,赵忠贤的团队由此坐了近20年的“冷板凳”,精打细算从淘汰物品里刨设备。“热的时候坚持,冷的时候坚持。”他说。最终,团队在2008年合成绝大多数50K以上铁基超导体,又创造出大块铁基超导体55K的世界纪录,掀起高温超导新“热潮”。

“你问我遇到困难时怎么想,就像有人打麻将,即使坐得久了挺难受,也还是想打。我就是在享受科研过程。”赵忠贤风趣地说,“我每天能够看到新的事情,很多人享受不到这种乐趣。再说我们也是经常‘和牌’的。”

如今,赵忠贤依然带着团队成员包括他名下的4名学生活跃在实验室。“我已经干不动了,最近一两年就出了点主意,他们做得挺来劲儿。”他解释说,自己眼也花、手也抖,要说还在科研一线工作已不现实。

但在研判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前景上,恐怕没有谁比他更有发言权。赵忠贤认为一方面是科学,即弄清“铁基超导体为什么会超导”的微观机制,继续领跑世界前沿。另一方面是应用,“配电站、滤波器、超导磁体、陀螺仪”,他列出一串关键词。

对超导事业布局,他呼吁国家给予更多重视;对超导事业后继者,他希冀年轻人集中发力,潜心十年必有所成。

“忠诚超导数十载,后学尽忙挠耳腮。”哲贤升温铜雀台,人皆仰止齐喝彩。”中科院物理所超导八组成员在赵忠贤七十大寿时所作的祝辞中,巧妙嵌有“忠”“贤”二字。

赵忠贤对“忠”的理解,与他大学时的老师严济慈、张宗燧等中国物理先贤一脉相承。他说,科技实力花钱买不来,白送更别想,只能靠自己咬牙攻关,知识报国,把个人志趣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

科学家的志向不止于此。“我们做科学研究,其实就是一滴水,汇集到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古代中国曾为人类文明做出很多贡献,今日的中国人依然有这个志气和能力。”他说。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赵忠贤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常客”,他多次获得国家重大奖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

B.赵忠贤在超导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他和团队获得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体,合成绝大多数50K以上铁基超导体等。

C.赵忠贤研究超导数十年,经验丰富,成就斐然,因此在高温超导的研究前景方面,他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人。

D.赵忠贤认为中国高温超导研究一方面要弄清“铁基超导体为什么会超导”的微观机制,另一方面是高温超导在配电站、超导磁体等领域的应用。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赵忠贤迈入科技大门、进入超导领域工作可能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他和他的团队在超导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离不开他们的常年坚守。

B.文中中科院物理所超导八组成员在赵忠贤七十大寿时所作的祝辞,充分体现了赵忠贤对超导研究的贡献及其优秀的品质。

C.文中大量引用赵忠贤本人的话,突出了他谦逊,幽默、直爽和乐于奉献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增强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

D.本文叙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详细介绍了赵忠贤在高温超导领域的研究过程,略写了赵忠贤及其团队坐“冷板凳”的过程。

3.文章的标题为“忠诚超导终成贤”,请结合全文探究其妙处。

 

1.C 2.D 3.①标题中巧妙纳入传主名字中的“忠”“贤”二字;②直接点出了传主的主要研究内容——超导;③标题高度概括了传主的品质和成就,表达了作者的敬仰、赞赏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因此在高温超导的研究前景方面,他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人”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在研判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前景上,恐怕没有谁比他更有发言权”,选项扩大了范围。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D项,“详细介绍了赵忠贤在高温超导领域的研究过程”错误,文中详细介绍的是赵忠贤的成就,不是其研究过程。 故选D。 3.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此文的传主是赵忠贤,而标题中有“忠”“贤”二字,作者很巧妙地将传主的名字嵌入了标题中;“超导”点明了传主的研究领域;文章中传主是一个忠诚于国家、忠诚于研究的人,所以“忠诚”概括了传主的品质;“终成贤”中的“贤”体现了传主的成就;联系文章具体内容和写作目的来看,标题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赞赏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智慧式的大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苏长和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②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③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④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合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⑥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⑦“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该)

1.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面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其中现代部分的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区别于其他共同体理论的重要依据。

C.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合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的。

D.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白己理解的位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 第④⑤段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C. 第⑥段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D.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是这种思想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B.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本源之一。

C. 尽管当今世界并不是一片祥和,但是由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D.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主要是针对世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的现实提出的,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的自我定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限文体;字数800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查看答案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能超过10个字。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个精准,对于发展产业来说,首先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换句话说,应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不搞“一刀切”。

实践中,一些地方一说发展产业,就一哄而上搞“热门”项目,最后同质化严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就在于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一方面,对当地特色和优势发掘不到位,没有在发展产业中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对市场的科学研判不够,最后好心办坏事。

找准定位关键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既包括当地自然环境和产业基础,也包括外部的市场容量和市场环境。只有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引导贫困户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时制宜,才能真正实现有产有销、有投入有回报。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____,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_____。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_____,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至今,人类无时无刻不浸泡在文化的汁液中。在我国,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鼎、尊、爵等食器文物,到园林寺庙等建筑艺术、唐诗宋词明清小品等文字艺术,再到围棋、投壶、蹴鞠等游艺活动,     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璀璨繁星。但是,一般来讲,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和创造者,高端文化产品的使用者,大都是王侯贵族、文人士子等上流社会人士,而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平头百姓,或是堆金积玉五或是     ,虽然也在创造着、享用着文化成果,却大都处于文化蒙昧状态,(   )。这与古代中国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制度是     的。

而在当下中国,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和发展方向;百姓想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美感与意义,让日子过得更有滋有味。这样上下_____,一起将“文化创意”推到了时代前沿,也推到了巨大的产业链中。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和解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一而足   一文不值   休戚相关   同心戮力

B.数不胜数   一文不名   息息相关   同心戮力

C.不一而足   一文不值   息息相关   和衷共济

D.数不胜数   一文不名   休戚相关   和衷共济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要等待“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承担文化的使命

B.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使他们“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C.要等待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D.“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使他们承担文化的使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

B.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挖掘和明确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

C.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希望为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挖掘和明确精神力量与发展方向。

D.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