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古代典籍启发,屠呦呦团队将一味药草“变成”挽救生命的现代良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成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全民服药方案纳入疟疾防治指南。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对其贡献最大的认可。
“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以青蒿素为代表,中医药这个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在为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与非洲岛国科摩罗合作开展复方青蒿素控制疟疾项目,让这个国家疟疾发病率下降超98%,实现疟疾零死亡,其中该国的两个岛屿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的中国、坦桑尼亚中医药试治艾滋病项目,在过去30年间为许多患者缓解了病情,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
(摘编自《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宝贵礼物》,新华时评,2019年6月19日)
材料二:
从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到《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千金方》等等,这些中医学大家、中医药名著我们耳熟能详。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拥有的巨大财富,需要我们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正是从中医药中汲取灵感,发现青蒿素造福了世界人民。
天人合一、阴阳调和、辨症施治、治未病等等,几千年的中医药史蕴含着丰富的健康理念和实践经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当前中国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振兴中医药发展,中医药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机。一方面,中医药需要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有效融合,守正创新,把古往今来的中医药精华传承好、利用好。另一方面,中医药要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与西医药融会贯通,吸收西医之所长,最大化地提高中医药疗效。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让中医药走出国门,为更多病患服务。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摘编自《传承创新中医药,让世界共享“中国处方”》,明珠新闻,2019年10月28日)
材料三: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已近三周时间,新药品管理法对于假、劣药品“严惩不贷”,进一步提高了药农和药师们在采药、用药环节的标准。而用药标准的提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呢?
“新药品管理法的实施,直接带动了近期中药材价格上涨。”西北某中药企业人士说得直截了当。
例如,蛤蚧(规格:中)从12月初的18元/对,涨到了目前23元/对至25元/对;资源稀少的天然牛黄,则从11月底50万元/公斤的价格,涨到了现在接近60万元/公斤;板蓝根、黄芩等价格也随收购价的走高而上升。
中药材天地网综合200价格指数显示,12月1日至21日,该综合指数从2245.54点一路上涨至2261.98点。在单品方面,山东阿胶、辽宁鹿鞭应季走俏;板蓝根、黄芩走动顺畅,价格随收购价走高而上升;海风藤、锦灯笼产新,价格上涨;云南续断、安徽鳖甲、江苏水蛭走动较快;西南两广地区的白豆蔻、僵蚕、地龙、龙胆、公丁香由于货少,价格坚挺。
(摘编自《中药材价格太“刚猛”,“新药法”助中药材优质优价》,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是中国古代科学的智慧结晶。
B.屠呦呦获奖,为西方架起认识中医药的桥梁,能提升西方医学界的兴趣。
C.中医药发展需要兼容并蓄,应借鉴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实行西医管理模式。
D.近期中药材价格的上涨,显示了新药品管理法对中药材市场的巨大影响。
2.对中药材涨价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材质量的提升必然要有逐步趋高的价格作以保障,这也是当前中药材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
B.近期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药企收购成本有所增加,为提高销量,市场上流通的产品质量总体会降低。
C.中药材价格上涨,采购商要求的产品质量也会随之提高,短期内中药材市场在购销方面存在较大压力。
D.收购价格和质量对等,有利于逐步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格局,明显改善低价竞争的不良社会现象。
3.在新时期,要大力发展中医药行业,该怎么做?请结合文本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读书的意义
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其实是对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地减少了。
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月则以为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纪回答得很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功。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正意义,何况这制度确立还遥遥无期。
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是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段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生长。
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提封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不必出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说,我们读古书如《论语》《孟子》,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东北,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有一个,譬如说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支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如卧游,不出门就可以对山川了如指掌,能用来替代行万里路的辛苦游历。
B.在以名利至上为价值取向的社会里,读书的真意义很难追求,读书种子也很少。
C.方块字和音标文字相比,过于艰深,妨碍了文化知识的普及。此缺点急需改进。
D.“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从全文来看,还是读书人缺乏正确的读书动机造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先提出问题:当今社会中,读书的人日见其少,读书空气稀薄。
B.作者提出解决读书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只有读书才能获利的制度。
C.文章举例论证了文字教育在维护国家统一与永久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D.文章结尾处从文字教育和国家前途的关系出发呼吁全民族要重视读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当时的社会存在着不读书者也可获得功名富贵的特殊现象。
B.不读书的社会风气的蔓延,读书种子的日渐稀少互为不良的因果循环。
C.纪晓岚答乾隆的故事巧妙说明了知识渊博能使人灵活应变的读书意义。
D.作者最后指出了读书学习是民族复兴、国运昌盛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我们曾遇见站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有学问有文采而又有热心肠的梁任公,遇见温和微笑而又勇毅的刘和珍,我们还穿越千年与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等诗意地相逢。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从材料中自选一位人物,写在标题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③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细节具体生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1)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
(材料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材料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材料4)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1)上述材料_______(填序号)与另外三则材料所传递的道德追求不一致。
(2)孔子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请结合材料作简要评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保留三条关键信息,要求句子简洁流畅,每条信息不超过20个字。
当前,由于战争和冲突等原因,全球逾6850万人被迫远离家园,这个数字每年还在增长。如何帮助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我们可以提供食物、药品、住所等物质援助,但还需着眼长远,为他们提供教育和有活力的社区,帮助他们重返家园。这一切,不是某个国家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全球通力合作。近6年来,旨在加强国际合作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的重要性,这与联合国难民署工作的重要目标相契合。我们对“一带一路”倡议充满期待,因为互联互通和发展繁荣,有利于沿线地区的长期稳定,并能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经过____的开发,便会引爆乡村旅游。因此,田园综合体顺应这股大潮________。然而,(_____),它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
对农民来说,_______和抛家别亲地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产业是核心。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包含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
文化是灵魂。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时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警、自醒行为,在_______中自娱自乐,化身其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匠心独运 应运而生 流离失所 耳濡目染
B.别具匠心 油然而生 流离失所 潜移默化
C.匠心独运 应运而生 背井离乡 潜移默化
D.别具匠心 油然而生 背井离乡 耳濡目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B.现今乡村旅游活动,则在单一的旅游功能上更加丰富
C.现今的田园综合体协同乡村旅游发展
D.现今的乡村旅游协同田园综合体发展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洽当的一项是
A.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支撑产业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B.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C.没有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
D.没有比较高的生活待遇,人心必背;田园综合体没有产业支撑,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