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B.项伯杀人,臣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彭殇为妄作 D.舞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古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主要有:(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形容词作动词(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使动用法(6)意动用法(7)数词有时也活用为动词。 A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是使动用法,译为“使……成为封地”。 B项,“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是使动用法,译为“使……活下来”。 C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中的“齐”是意动用法,译为“把……等同起来”。 D项,“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泣”是使动用法,译为“使……哭泣”。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家》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方面各自不同的遭遇。

B.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了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C.读完《荷塘月色》,读者就会被文中诗歌一般的语言营造的意境感染,使读者不忍释手。

D.我们往往通过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搜寻素材、体会风格等环节,逐步进入阅读感受阶段。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逆境考验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这就犹如:                   

A.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B.遇到了暗礁,奔流的海水激起美丽的浪花。

C.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D.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赫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B.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它不可琢磨,却又似乎无处不在。

C.国庆期间,国内各大景区售票窗口前排起了长队,不绝如缕

D.失败之后,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韬光养晦,以图东山再起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讲述自己嫁为人妇后的生活时说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代女子命运大多有其相似之处,《诗经·氓》中女子在婚后多年,也是操持繁重家务不辞劳苦。表达该内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以反问的形式回答作者“何为其然也?”的发问,并由此引出下文叱咤风云踌躇满志的曹操形象。这个反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当具有的品格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之首诗歌,完成各题。

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四句十六字,用语简练,内涵丰富。诗中“公”的身份、必须渡河的原因都没有具体交代,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B.诗中涉及了两个人物:想要渡河的人———“公”、劝阻“公”不要渡河的人。“竟”字表现了劝阻者激愤的质疑和不甘之情。

C.“渡河”在诗中具有双重含义,既可以用来实指渡河这一具体事件,也可以扩展延伸开去,用来虚指“公”遇到的一切事件。

D.“公”渡河而死的悲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此诗刻画了一个偏执固执的狂夫形象,意在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梁实秋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选入了这首古诗。

原文是这样表述的:“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选用这首古诗对刻画梁任公形象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