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微写作。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看到大观园的盛况,就觉得太过奢华,在众人陪同游...

微写作。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看到大观园的盛况,就觉得太过奢华,在众人陪同游览大观园时,又说“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之类的话,还把人造田野山庄“杏帘在望”一景的题匾更名为“浣葛山庄”,但是当她读完林黛玉的诗作后,又把“浣葛山庄”更为“稻香村”。

请根据所附的林黛玉的诗作,并结合元妃的身份、处境分析元妃先后修改匾名的原因,180字左右。

(附)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浣葛山庄”用典《诗经·葛覃》是讲后妃之德,所以元妃用“浣葛山庄”来代替“杏帘在望”一景的题匾,而当她读完林黛玉的诗作后,就决定把“浣葛山庄”更为“稻香村”。因为诗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是写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而“稻香村”是以“盛世无饥馁”为帝王之德,“何须耕织忙”则不必“浣葛”也,即以帝王之德替换后妃之德。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明确题干要求,并通过解读要求明确考查方向和内容,严格按照要求去回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对名著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包括主题、主要情节、人物等,并对名著中的某些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考生平时要注意对名著的阅读和思考。解答本题要从所给作品当中选择自己熟悉的典型人物,明确人物类型,要有明确的概括人物特征的词语,表达对他们的感情。这就要求对人物的典型意义有所认识,还要注意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解答此题要先理解这首诗,《杏帘在望》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酬”之作,由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由于这一时期是贾府的鼎盛时期,贾府洋溢着一片歌舞升平。在《大观园题咏》中,全面描绘了大观园中豪华的景象,堆砌着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词藻,流露出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它又程度不同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诗的最后两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这是有粉饰现实的一面的,它说明作为大家闺秀的林黛玉毕竟对当时那种“水早不收,鼠盗蜂起……民不安生”的社会现实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的。而“稻香村”是以“盛世无饥馁”为帝王之德,“何须耕织忙”则不必“浣葛”也,即以帝王之德替换后妃之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榕树,生命进行曲

(1)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2)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

(3)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格树的碧叶

(4)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5)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到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6)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银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平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7)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褓中的人生。

(8)榕树的生命进行曲还有种更超常的旋律。

(9)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时体验到的。我曾经在无意中砍伤过榕树还活着的青枝,被我误认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头砍下、提起的一刹那,它立即喷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许不是乳,而是血——总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伤口,盖住伤痕,而且很快就凝固,伤痕也随之愈合。

(10)榕树这种生命之泉,这样果断,这样机敏,这样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职,真叫人感慨不已。难怪榕树能够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创伤,继续壮大它那郁郁葱葱的事业。

(11)我还看到惊动我故乡的大风暴,那是雷霆与闪电助阵的大风暴,榕树在风暴中是那样从容不迫,它那钢铁一样的躯干,镇定地屹立着,而它的枝叶摇曳着,有的被折断了。但是在风暴过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竟依随着泥土,独自重新萌动,复苏逝去的绿色。这失去母体的生命,不仅没有饥饿而死,而且执着地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新的母体。

(12)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击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键,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

(13)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14)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15)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那一支生命的进行曲,榕树。

(16)我点燃一支心香,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榕树。

(取材于刘再复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思念故乡的榕树为起笔和结笔,首尾照应,寓情于景,寄托了深沉浓重的乡思。

B.榕树能果断机敏地履行愈合伤痕、治疗创伤的天职,壮大郁郁葱葱的事业,令人感慨。

C.文中写了岩石、悬崖、风暴、雷霆、闪电、狂风,以险恶的生存环境衬托出格树的顽强。

D.作者祝愿榕树在故乡明丽的土地上长久生长,希望一切正直的人都能记住故乡的榕树。

2.作者说“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榕树的碧叶”的含义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3.“进行曲”是一种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乐曲。文中将榕树比喻为“生命进行曲”,请简要分析这个比喻在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红楼梦》中宝玉梦随警幻仙子到太虚幻境薄命司,看到贴有金陵十二钗册子封条的大橱,开橱翻看了册子中的一些图画和题词,其中这一首“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指的是________(人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指的是________(人名)。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________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君之所知也。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________

(5)项伯许诺,谓沛公曰:“________。”

(6)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项王默然不应。

 

查看答案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潺援(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②接舆:春秋楚隐士,在这里代指裴迪。

1.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水日潺援:时值寒秋,山间泉水日复一日地缓缓流淌,潺潺作响。着一“日”字,令人感觉到它始终如一的永恒。

B.倚杖柴门外:刻画的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是典型的田园风物,表现了隐居生活。

C.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通过运用“接舆”和“五柳”两例典故,主要表达了作者不事权贵的思想和对裴迪的仰慕之情。

D.首联和颈联写景,融情于秋景之中;颔联和尾联写人,托志于山水之上。全诗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2.“寒山转苍翠”一句中,“转”字用得十分精妙,说说其妙处。

 

查看答案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伤。伤则主人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其猛也,未忍杀,姑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信信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东,且数十式,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通。主人疑狗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间里间;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圈研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廊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展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成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之不举,斯固无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残暴至极。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伤则主人诣谢罪            躬:鞠躬致歉

B.惊而其故                    诘:询问

C.之则狗也                    烛:用蜡烛照

D.苟其职之不                举:称职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柳枝横扫之                其猛也

B.往往为                    斯固无用矣

C.过冉氏门                贪牛之快不顾车之破

D.主人疑狗不吠也            若惟恐人闻其声息者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既归,(乃)念此良狗也。

B.冉氏之邻至,(崔述)问其狗

C.忽厩马夜惊,(则)以为贼至

D.闻(己)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D.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2)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

6.(1)《冉氏烹狗记》借“狗”来喻人,请结合原文说说这类人有哪些特点。

(2)根据所给的素材,说说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古代社会中的君子为人处世与之不同。例如《论语·乡党》这样描述孔子:“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注)①恂恂:温和恭顺。②便便:辩,善于辞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