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篮球赛。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短信)

(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

(4)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5)我来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读词小札》放在府上,请您工作之暇拜读并给予修改,不吝赐教。(留言便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或改为其他合理答案 (2)“垂念”改为“常念”、 “思念” (3)将“全部”改为“全都”,只要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即可 (4)将“48元”改为“若干” (5) 将“拜读”改为“费心一读” 【解析】 试题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重点考核语体得体,注意谦敬词语的使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消息传到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时,科研人员_______ 。骄傲和自豪让这些平时不苟言笑的科学家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月球背面陨石坑星罗棋布,而且布满沟壑、峡谷、悬崖,平坦区域极少,这意味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时,将_______四条主着陆腿着陆时间不一、冲击力分布不均的巨大风险。_______,最先接触月面的探测器着陆拉杆必须具备极高的拉伸塑性、适中的抗拉强度和稳定的力学响应行为,(    )。科研团队_______,历时六年,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缓冲吸能拉杆材料——高效吸能合金,填补了我国“地外天体探测器”着陆缓冲材料的空白。这种合金的塑性可达到80%-110%,能够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吸能特性优于现有的金属材料,相关技术水平在国际也_______。未来将在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拍手称快  承担  而且  殚精竭虑  名列前茅

B.欢呼雀跃  承担  因此  处心积虑  出类拔萃

C.拍手称快  面临  而且  处心积虑  出类拔萃

D.欢呼雀跃  面临  因此  殚精竭虑  名列前茅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关键技术。

B.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为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了关键技术。

C.他们自主研发的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提供的关键技术。

D.他们自主研发了缓冲拉杆,是此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的关键技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确保着陆腿能吸收巨大的冲击力,并同时着地,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

B.确保着陆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同时着地

C.确保着陆腿能同时着地,并吸收巨大的冲击力,从而保障探测器安全平稳地着陆

D.确保探测器能安全平稳地着陆,着陆腿同时着地,从而吸收巨大的冲击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离骚》中抒发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直接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颔联描写的是由燕雀、蝴蝶、蜘蛛等构成的动景;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飞停在午间的花枝上;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以动景反衬乡村的清静。

B.颈联描写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的景象,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

C.尾联借事抒情:自己久甘庸碌,已经两鬓如霜,而现在只想做个樵夫或渔翁过完这一生,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对乡间生活的由衷赞许。

D.诗人喜欢这种悠闲的生活,希望能一直过着这种隐居生活,进而表达了诗不与世人相争的心志。

2.诗的颈联中,有两个词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请找出来并加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右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乙]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

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B.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C.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D.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2.下列对选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之好,原指春秋时秦、晋两国世通婚姻,后泛称任何两姓之联姻。有时也简称为“秦晋”。

B.甲文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C.幕僚,在古代称将军幕府中参谋、书记等,后泛指文武官署中佐助人员(一般指有官职的)。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文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

3.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的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故乡那座山,老家那个园

谭谈

早先,公路只能通到山那边。每次从外面回家,汽车只能开到山那边一个叫大塘的地方。然后,沿着那条挂山而上的石板山径拾级而上,拐一个弯,又一个弯;上一个坡,又一个坡。不知出过多少身热汗之后,山顶上一座古亭,才立在面前了。那穿亭而过、迎面而来的清风,把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接到了亭。饮下守亭大娘免费提供的一杯凉茶,一种家的温馨就弥漫在全身……

于是又下山了。下了一个石坡,又一个石坡,面前,就看见一个盖着黑色瓦片的屋顶了,那就是自己的家。那年那月,自己就是从这里拱到这个世界里来的。

那时候,我心里总纳闷:这山上,满山遍地全是石头,树长不高,花开不多,水流不远,我们的先祖,为什么要为它取一个如此美丽动听的名字“花山岭”呢?

小时候,我经常在这儿的山上山下跑。春天,上山捡雷公屎(地皮菇)做菜;夏日,上山摘桐子树叶,回家包麦子粑粑;冬季,则到山上割茅草,给家里烧火做饭。这山间的每一块石板,都印下过我的脚印啊!

那时候,心里时不时在想:什么时候,如果这山上真的有花常开不败,那该多的好呀!

近些日子,一群花山岭上人,突发奇想,要把这山好好打扮一番,在这里建一个农民公园。平日里那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平平常常的石邦邦,突然间升华了,亮堂了。有些,如天狗咬月;有些,如卧佛赏山;有些,似蛟龙入海;有些,像山鹰展翅;有些……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石头,顿时变得妙不可言了。这不就是千年不败的奇石之花吗?山的西南坡,前年建起了大型太阳能发电厂。整坡整坡的山,规规整整地覆盖着一块块光伏发电板。它们面向蓝天,收集散落在宇宙间的光能,把它变成电流,来造福人类……无疑,这也是我们花山岭上的花,现代科技之花,文明生活之花!

千百年来,无花可赏的花山岭啊,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你已华丽转身了!

那么,接我来到人世间的、山脚下的那个家园呢,又是一番什么模样了呢?

伟大的时代,织密了乡间公路的网络。我那老屋的人们,追求生活的便利,纷纷搬出老屋,到老屋对面新修的公路边盖起了红砖新屋。一年一年,那栋老屋,就成了一片废墟。

而老屋,对于我,它永远在心里,它是我心中一栋不倒的精神之屋!

老屋建于何年已无从查考,听老辈人讲,它是我的高祖领着他的六个儿子,在一座荒山上建起来的。从屋的北头到屋的南头,十几个厅屋,两百多间房子,足有半里多路长。屋场有南北两个槽门。南槽门上,悬挂着一块雕刻有“进士”两个大字的木匾。不知是我们的先人里曾经出过一个进士、还是先祖们为了装门面而私自制作。

老屋里曾,先后接来了八代人,他们中或求学,或从军,或经商,走南闯北。有些,已定居于繁华都市;有些,已落户在异域他乡。但不管他们走到哪里,这老屋,都深深地藏在他们的心里。这幢屋是有灵魂的,这是一个家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灵魂!

这些年来,许多城里都建有老干活动中心,那是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爱。这,引起了这老屋一个在省城工作的子孙的联想:自己的村里,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更值得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也应该有一个休闲、阅读、健身、娱乐的场所啊!于是,他和一群老屋的子孙,聚在一起合计后,一个美丽的设想产生了:在这老屋的废墟上建一个村里的老农活动中心。中心里,有供老人们阅读的晚晴书屋,有供孩子们学习的小天使阅览室,有健身广场,有棋牌娱乐室。想到就做。他首先在微信里向文友们发出呼吁,一下子,南南北北的作家朋友,就捐寄来了六千多册精美的图书。接着,他又带头捐资、筹资百余万元,用于活动中心的建设。如今,在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老屋子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美丽的梦想,正在落地,正在变为现实……

老屋新生了,在新时代用新的生命为后人服务了!于是,它被人们取名为:还童园。

花山岭,我故乡的山。还童园,我老家的园。

(擴编自《十月》,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过去花山岭并不美,但这留下了作者儿时的记忆。经过花山岭人的不断努力,如今的花山岭果真有了“常开不败”的花朵。

B.作者对花山岭和老屋的今昔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结尾处所写“花山岭,我故乡的山。还童园,我老家的园”,与题目相照应。

C.本文语言平实、自然,如“那穿亭而过、迎面而来的清风,把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接到了亭”,表现作者对故乡细腻真挚的情感。

D.作者笔下的故乡,古老而又鲜活,既富饶美丽又远离喧嚣,但这只是个美丽的梦想。

2.本篇散文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作者选取了故乡的“山”和“园”作为描写对象,结合全文,简述它们和生活于此的人们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