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人认为,人生在世,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应环境。他们认为,人不可能要求环境来适应你,而只能是你去适应环境。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也有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随波逐流容易,洁身自好、保持独立完善人格难。
“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都有成为伟人的。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请以“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华文化元素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中华文化元素,必能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开掘弘扬中华文化元素,肯定能提升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就一定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①分利用中华文化元素,不一定能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陆游的对联。
池馆重新接草堂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 烟尘誓扫还金阙
更入清风明月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 高吟铁马铜驼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城的西北郊。它原名清漪园,最初只是帝后宫妃们休闲避暑的场所,雍正帝继位后,开始长期居住在西郊园林中,这里逐渐成了政治和娱乐的双中心。除了紫禁城,晚清统治者把这里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更是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颐和园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它尽显皇家园林的________,同时充满了和谐自然的盎然生趣。亭台、殿堂、庙宇和小桥等诸多人工景观与周围的山峦、湖水________。未进颐和园,看到大门两侧两座傲然伫立的狮子,( )。走进古老的颐和园,园内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景点建筑百余座,院落20余处,佛香阁、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是后人的必游景点。从一个景点跨入另一个景点,便是从一个世界跨入另一个世界。这里景点多,________。每当游人踏出颐和园的门槛,总是会不由得回眸。世事无常,虽然历经________,颐和园依然屹立于青山翠谷之中,历久弥新。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除了紫禁城,这里是晚清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更是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B.除了紫禁城,晚清统治者把这里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C.除了紫禁城,这里是晚清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更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D.除了紫禁城,晚清统治者把这里作为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中心,更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富丽堂皇 交相辉映 数不胜数 沧海桑田
B.富丽堂皇 相得益彰 数不胜数 翻天覆地
C.雍容华贵 相得益彰 擢发难数 翻天覆地
D.雍容华贵 交相辉映 擢发难数 沧海桑田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雄伟的气势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游人
B.游人就已经被它雄伟的气势深深地感染
C.游人就已因它雄伟的气势而被深深地感染
D.它雄伟的气势就已经把游人深深地感染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还要有信心。
(2)《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落木窸窣、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3)《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诉说生活的不幸后,想到自己宦途所受打击,以“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候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E.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2.请赏析尾联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