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小传 钱谦益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小传

钱谦益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浸溃演迤,蔚为大儒。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八上春官,不第。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除长兴知县。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隆庆庚午,入贺。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当是时,王弇州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四海。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频相搘柱,不少下。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弇州闻之,曰:“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熙甫曰:“惟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照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冢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乃至。学士问口:“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回翔雒诵,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四明余公文敏典礼闹,学士为具言照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照甫果得。熙甫重平生知己,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岂未有以文长此事闻于熙甫者乎?

(选自《列朝诗集小传》,有删节)

[注]①王弇州:指王世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能文          属:写作

B.临川则不难行        抗:抵挡

C.贾人翁氏梦熙甫之    趣:催促

D.熙甫果得            隽:考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乡试取得第二名,深受张文隐赏识,但后来八次参加殿试,都没能考取进士。

B.归有光在处理诉讼案件时,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断案,上级官员大多数不喜欢他。

C.王世贞与归有光之间存在矛盾,曾经遭到归有光的批评,被认为是狂妄而平庸的人。

D.王世贞晚年改变对归有光的看法,称他是千年才有的人才,可继承韩、欧阳的传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剌剌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

(2)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4.请简要概括归有光诗文的特点。

 

1.B 2.A 3.(1)每次处理官司,归有光总把儿童妇女带到案桌前,他哗啦啦地说着吴地方言,事情解决后,立即放他们离开,不写文书来结案。 (2)有见识的人认为归有光的文章,到这时才能下定论,而王世贞到晚年才感到懊悔,认为自己不能比得上他。 4.文章得经史神理,有唐宋遗风;诗歌无意求工,超越流俗。 【解析】 1.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B项,“抗:抵挡”错误。抗,匹配,相当。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A项,“参加殿试”错误。应为“会试”。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听讼,处理官司;解,解决;纵去,放……离开;具狱,写文书。(2)识者,有见识的人;至是,到这时;迟暮,晚年;为,认为。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题干为“简要概括归有光诗文的特点”。答题区间为第三段“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据关键词“六经”,“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八大家”,“无意求工”,“非流俗可及”等,可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二十四节气里,部分节气,大小相对:如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但有特例,那就是只有小满,没有大满。下列对这一特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满是--种将熟未熟的状态,意味着事物还有发展的空间。

B. 小满是凡事要适可而止的提醒,也是内心不思进取的流露。

C. 大满是对完美境界的描述,体现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

D. 大满则易招损,一切达到极致后,往往容易走向相反方向。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生活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②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

③有弦弹入碧虚寒,彩凤应来兽应舞。

④战罢两在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A. ①煎茶②焚香③弹琴④下棋

B. ①煎茶②弹琴③焚香④下棋

C. ①焚香②弹琴③下棋④煎茶

D. ①焚香②下棋③弹琴④煎茶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看见了瀑布,越近就越壮观。__________此刻所有的声响消失,我回到平静之中,心因干净而瞬间自由。

①它声势浩大,只有成片的蛙鸣与它一起回荡。

②当爬到巨石悬岸上时,只见这水瀑威力十足,犹如地球能量通道的出口。

③于是我坐到石地上,来接受迎面而来的风与水的洗礼。

④这“巨瀑声音”对我来说,刚好可以让我置身其中来专注静心。

⑤喷溅上来的水花像是大自然给我的洒净,如清澈的琉璃不留一物。

⑥瀑布声也冲刷掉我的杂念,冲到只剩自己,甚至连自己也不剩下。

A. ①③②④⑥⑤ B. ①④②③⑥⑤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魏晋之后,修建私家园林__________。园林不仅是宴饮游乐、赏花作诗的场所,园中容纳自然山水于__________的造景美学也蕴藏着期求隐逸的情志,让士大夫兼得入世和出世,无须告别朝廷而得以享受__________之趣。自此园林艺术中也就逐渐融合了中国文人的文化性格。

A. 如火如荼    尺寸之间    洗尘

B. 如火如茶    瞬息之间    超尘

C. 方兴未已    瞬息之间    洗尘

D. 方兴未已    尺寸之间    超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美好生活是什么?是环卫工人清扫的整洁环境,是快递小哥便捷的物流服务,是医生护士的悉心照料,是最美家庭的幸福相伴,是老年模特队的神采奕奕……美好生活从哪儿来?从奋斗中来,从法治中来,从生态保护中来……

对于这两个问题,你的回答是什么?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