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对夫妻的奇遇 [意大利]卡尔维诺 阿尔图罗·马...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对夫妻的奇遇

[意大利]卡尔维诺

阿尔图罗·马索拉里是上夜班的工人,早晨六点下工,回家要走很长的路,天气好的时候,他也骑自行车,雨天和冬季改乘电车。六点三刻和七点之间回到家里,正好赶上妻子艾莉黛的闹钟刚刚响过,或差一点就要响的时候。

经常是两种声响:闹钟的铃声和他迈入家门的脚步声同时闯入艾利黛的脑海里,把她从睡梦中唤醒。清晨的觉是最香的时候,她总要把脸埋在枕头里,在床上再赖上几秒钟。然后,她倏地坐起身来,匆匆忙忙把胳臂伸进晨衣,头发耷拉到眼睛上。她就这副模样出现在厨房里,阿尔图罗正在那里,从随身携带的提包里取出空空如也的饭盒和暖水瓶,把它们放在水池里。在这之前,他已经点好了炉子,煮上了咖啡。

有时,还差一分钟闹钟就该响了,是阿尔图罗端着咖啡走进房间,将她唤醒的。她举起双臂,伸伸懒腰,然后一把搂住他的脖子。阿尔图罗还穿着风雨衣;她搂着他,根据他外衣的湿度和凉意就可以知道外面是什么天气下雨、有雾、抑或降雪;不过,她仍然要问:“天气怎么样?”而他呐,也总是半带讥讽地嘟囔一番,把一天的不快从后到前倒着数落一遍;骑自行车的归途,出厂时的天气,头天晚上进厂时截然不同的气候,干活时遇到的麻烦,车间的传闻等等。

艾莉黛忽然喊道:“天哪!什么时候啦!”她连忙把脸凑近梳妆台的镜子,嘴上噙着发夹,用刷子梳通头发。阿尔图罗走过来,站在她的背后,瞅着艾莉黛。他待在那儿也帮不上忙,显得局促不安。艾莉黛收拾妥当,在走廊里穿上大衣,吻了一下阿尔图罗,打开门,匆匆往楼下跑去。

家里就剩下阿尔图罗一个人了。他听见艾莉黛的鞋后跟踏着台阶的声音,当这种声音消失后,他的思想又随着她疾步走在庭院里,来到大门口,行进在人行道上,然后,一直随她走到电车站。连电车叮叮的响声他似乎也听得见。车停下来,每个乘客上车时脚登踏板的声音他也听得见。他想:“好了,这会儿她乘上车了。”他仿佛瞧见妻子挤在十一路电车上男男女女劳动者中间,十一路电车像以往每天一样,把他的妻子带到工厂里。

阿尔图罗灭掉烟蒂,关上窗户,屋子里顿时暗了下来,他上了床,艾莉黛起来后没整理床,阿尔图罗睡觉的那边几乎没动,跟刚铺好的一样。他老老实实地躺在自己那边,但是,过了一会儿,他把一条腿伸到艾莉黛睡的那边,那里还有妻子的余温,接着,他又把另一条腿也伸了过去,就这样他一点一点把身子都移到艾莉黛睡的那边去了。那里有着妻子的体温,并且还保留着她的身体的形状。他把头枕在妻子的枕头上,脸紧紧贴住枕头睡着了。

艾莉黛晚上回家时,阿尔图罗已经在房间里转了半天了:他点上了炉子,把东西放在炉子上烧,在晚饭前几个小时里,他也做些事情,譬如铺床、扫地、把该洗的衣服浸在水里。他待在家里,手上在做这些事,可精神上早就去迎候她了。外面华灯初上,艾莉黛挤在熙来攘往的妇女群中,从这个商店跑到那个商店忙着采购物品。阿尔图罗终于听到楼梯上的脚步声,沉重的脚步声,跟早晨的那种声音全然不同。阿尔图罗走出房门,来到楼道,从妻子手里接过购物包。两人边说话边走进家门。艾莉黛连大衣也没脱,一下子就坐在了厨房的椅子上,与此同时,阿尔图罗把东西一件件从包裹里取出来。

“赶紧干活吧!”说着,艾莉黛站起身,脱下大衣,换上家常便服。夫妻俩开始做饭;两人的一顿晚餐,他带到工厂为夜间一点钟准备的宵夜,她明天带到工厂里去的午餐,还有他明天下班醒来吃的东西。咖啡还没喝完,阿尔图罗已经跑去检查自行车是否一切正常。他们互相依偎着,阿尔图罗感到妻子的身体是那么娇柔、温暖。然后,他扛起自行车,小心翼翼地走下楼去。艾莉黛洗刷盘子,看着丈夫出门了。他眼下正穿行在路灯稀少的黑暗的街道上,或许这时他已经过了加油站。

艾莉黛上床,熄了灯。她躺在自己睡的一边,又慢慢把脚挪到阿尔图罗那边,寻找丈夫的温暖,可是每次她都发现自己这边更暖和,于是她明白了,阿尔图罗是在她这边睡的觉,顿时,一股暖流和柔情涌上心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里塑造了一对上下班的时间完全不一致的夫妻,当丈夫夜班回家时,妻子刚好要出门上班去,他们交叉地生活着,家里总是一个人。

B. 艾莉黛根据丈夫外衣的湿度、凉意,就能知道天气状况,但仍要问天气如何,实际上帮助他舒缓压力,表现出她细致的关爱。

C. 文中两次写到艾莉黛的脚步声,第一次是早上她离家时急切的脚步声,表现了她欢快的心情,第二次是下班回家时沉重的脚步声,表现了她劳作的疲惫。

D. 本文叙事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家中,通过对日常饮食起居的细致描绘,间接地展现了阿尔图罗夫妻二人艰辛的工作状态。

2.小说第五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的尾段有哪些深刻意蕴?请简要探究。

 

1.C 2.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想象等手法。作用:以丈夫的想象,巧妙地交代了妻子上班途中的情形;通过他对细节的熟知程度,表现了他对要子的牵挂与不舍与下文妻子想象丈夫上班路上的情形相照应,加深了小说的感人程度。 3.辛劳生活中,因没有丈夫的陪伴而孤独;在发现丈夫同样依恋自己时,得到了极大的抚慰;通过夫妇俩的相互依恋,表达作者对质朴爱情的赞颂,对辛酸生活的同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C项,“急切的脚步声,表现了她欢快的心情”理解错误。由文中“天哪!什么时候啦!”“匆匆往楼下跑去”等内容可知脚步声急切是为了赶时间上班吗,而不是表示心情欢快。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内容表现手法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写作手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作用一般可以从形象刻画、情节、主题的角度考虑。文段是关于阿尔图罗的一系列描写。“鞋后跟踏着台阶的声音”,是细节描写。“好了,这会儿她乘上车了”是心理描写。“他的思想又随着……”后面所有内容都是阿尔图罗的想象。文段内容是阿尔图罗想象妻子上班的情形。阿尔图罗能对那些细节如此熟知,可见他平时对妻子的关注,体现了妻子的深厚感情,有依恋,有牵挂。情节上与后面妻子想象丈夫上班路上的情形相照应,显示了小说的主题。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探究的是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结尾处,上照应前文。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文段以女主人公为中心,刻画了她的心理、动作等。“伸脚”“寻找温暖”等描写,体现辛劳生活中,因没有丈夫的陪伴而孤独。“她明白了,阿尔图罗是在她这边睡的觉,顿时,一股暖流和柔情涌上心头”。在发现丈夫同样依恋自己时,她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抚慰。结合上面阿尔图罗对妻子的牵挂与依恋,可以知道夫妇俩相互依恋。从而凸显了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朝搴附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佾》)

(8)____________________,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甫“咏雪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注]①和甫,即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六弟。此诗当作于新法推行时。

1.这首诗的前两联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了“雪”的?

2.作者在诗中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震川先生小传

钱谦益

震川先生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八大家之书。浸溃演迤,蔚为大儒。嘉靖庚子,举南京第二人,为茶陵张文隐公所知。其后八上春官,不第。读书谈道,居嘉定之安亭江上,四方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不以名氏。

乙丑,举进士。除长兴知县。用古教化法治其民。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刺刺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有所击断寝息,直行其意。大吏多恶之,有蜚语闻,量移通判顺德。隆庆庚午,入贺。新郑、内江雅知熙甫,引为南京太仆寺丞,皆掌制敕,修世庙实录。

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其于八大家,自谓可肩随欧、曾,临川则不难抗行。其于诗,似无意求工,滔滔自运,要非流俗可及也。当是时,王弇州踵二李之后,主盟文坛,声华烜赫,奔走四海。熙甫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树牙频相搘柱,不少下。尝为人文序,诋排俗学,以为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弇州闻之,曰:“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熙甫曰:“惟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 弇州晚岁赞熙甫画像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熙甫没,其子子宁辑其遗文,妄加改窜。贾人翁氏梦熙甫之曰:“亟成之,少稽缓,涂乙尽矣。”刻既成,贾人为文祭照甫,具言所梦,今载集后,季子子慕,字季思,以乡举追赠待诏。冢孙昌世,字文休,与余共定熙甫全集者也。

嘉靖末,山阴诸状元大绶官翰学,置酒招乡人徐渭文长。入夜,良久乃至。学士问口:“何迟也?”文长曰:“顷避雨士人家,见壁间悬归有光文,今之欧阳子也。回翔雒诵,不能舍去,是以迟耳!”学士命隶卷其轴以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四明余公文敏典礼闹,学士为具言照甫之文,意度波澜所以然者。照甫果得。熙甫重平生知己,每叙张文隐事,辄为流涕。岂未有以文长此事闻于熙甫者乎?

(选自《列朝诗集小传》,有删节)

[注]①王弇州:指王世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能文          属:写作

B.临川则不难行        抗:抵挡

C.贾人翁氏梦熙甫之    趣:催促

D.熙甫果得            隽:考中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乡试取得第二名,深受张文隐赏识,但后来八次参加殿试,都没能考取进士。

B.归有光在处理诉讼案件时,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断案,上级官员大多数不喜欢他。

C.王世贞与归有光之间存在矛盾,曾经遭到归有光的批评,被认为是狂妄而平庸的人。

D.王世贞晚年改变对归有光的看法,称他是千年才有的人才,可继承韩、欧阳的传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听讼,引儿童妇女案前,剌剌吴语,事解,立纵去,不具狱。

(2)识者谓先生之文,至是始论定,而弇州之迟暮自悔,为不可及也。

4.请简要概括归有光诗文的特点。

 

查看答案

在二十四节气里,部分节气,大小相对:如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但有特例,那就是只有小满,没有大满。下列对这一特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满是--种将熟未熟的状态,意味着事物还有发展的空间。

B. 小满是凡事要适可而止的提醒,也是内心不思进取的流露。

C. 大满是对完美境界的描述,体现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

D. 大满则易招损,一切达到极致后,往往容易走向相反方向。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生活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②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沉春透露华鲜。

③有弦弹入碧虚寒,彩凤应来兽应舞。

④战罢两在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A. ①煎茶②焚香③弹琴④下棋

B. ①煎茶②弹琴③焚香④下棋

C. ①焚香②弹琴③下棋④煎茶

D. ①焚香②下棋③弹琴④煎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