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实行 2000 余年。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这是监察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第一,中央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互不统属。秦和西汉,御史府服从于相府而不独立。东汉,御史府改为御史台并与行政系统相分离。魏晋时期,御史台又脱离少府而自立,罢司隶校尉而将监察权向御史台集中。隋废尚书省的监察职能,唐将隋的司隶台并入御史台,形成单一的御史系统。元朝取消谏院,使监察组织更加一元化。清朝实行科道合一,都察院成为完全独立的、唯一的中央监察机关。
第二,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而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实行常设监察官和朝廷派遣巡察御史巡察相结合的体制。巡察御史由朝廷直接任命派遣,与地方政府没有关联。地方常设的监察机关(官员)则不同,它们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为复杂,其独立性是经过长期发展才确立的。自秦至隋,地方常设监察机关往往从属于地方政府。唐宋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监察机关。元朝的地方监察体制有了新发展:建立行御史台,实行大监察区建制,设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分属行御史台,从而形成垂直监察体系,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政府没有统属关系。明代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道,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各省又设按察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是各省常设监察机关。清承明制,监察体系基本循而不改。
第三,监察官员之专职化。监察职能由监察官员专任,监察官员也不兼任其他职能,这是监察独立的内在要求。自秦汉至唐宋,监察机关的独立和一元化尚在形成中,监察官也没有真正专职化。元明清,随着中央和地方监察机关独立和一元化的完成,监察官员基本实现专职化。尤其是明清时期,御史是官僚机构中一个特殊群体,负有专门职责,还有专用的“獬豸补服”。
第四,监察官员具有独立弹劾权。监察官员虽然从属于相府或御史台(都察院),但其弹劾无需宰执或台主批准,御史以个人名义而不是组织名义提起弹劾。这是为了不妨碍对宰执或台主的纠弹,同时使纠弹的主体十分明确,因而也是对监察官员的一种制约。东汉初年,刺史纠奏二千石长吏“不复委任三府”而直呈皇帝。唐初,明确规定御史可以直接弹劾:“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清朝规定,科道官不必经过都察院而可以单独进呈,既能封劾,还能面劾。
中国古代施政者对国家治理中监察权的配置和运用有理性的认识和较合理的设计,它们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监察权运行的内在规律。当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处于官僚政治的体系之中,特别是受到君主专制这一根本政治体制的制约,官官相察的实质是君察臣,其实施的成效与设计初衷必然相距甚远。
(摘编自艾永明《传统监察制度展现中国古人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历史发展看,保障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监察体制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
B. 监察独立要求监察官员专职化,监察职能由监察官员专任,这样监察官员就能具有独立弹劾权。
C. 中国古代垂直监察体系是经过了长期发展才形成的,直到明清时期,垂直监察体系才真正确立。
D. 保证监察机关的独立,须先让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互不统属,且将监察职能从其他机关分离出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监察机关和监察官员两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古代监察体制逐步走向独立的发展过程。
B. 文章按朝代顺序分析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独立与一元化的发展及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C. 文章在详细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指出了这种制度自身的缺陷。
D. 文章第五段引用有关唐初规定的历史文献,证明了监察官员具有独立弹劾权,简约而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监察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其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表现最为突出。
B. 监察机关监察权及监察官员弹劾权的独立,是有效监察百官、避免官员贪腐的前提之一。
C. 如果监察官员没有独立弹劾权,就难以对宰执和台主进行监察,还可能导致他们胡乱纠弹。
D. 中国古代施政者对监察权的配置和运用有其合理性,因而对不同的政治体制也有借鉴意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能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承载人们的乡愁记忆,是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地名使用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市民政局公示的不规范地名共有42个,主要体现为崇洋媚外(如维多利亚花园、维也纳国际酒店)、刻意夸大(如钓鱼台别墅、中央大道)、怪异难懂(如皇家骑士酒店、反修桥)等,将予以更换。此名单公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些地名影响了指位定向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保护传承和社会交流交往都不利,应该更换。也有人认为,这些地名中外融合,个性鲜明,既夺人眼目又便于记忆,无需更换。还有人认为,地名无非就是个名字,更换不更换无所谓。
对此,市民政局拟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建议。请在专家、市民、学生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近日,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正式投产运营。此次投产运营的二期工程岸线长660米,拥有2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170万标准箱/年。在自动化码头,装卸一个集装箱就需要6度电,产生2.1公斤二氧化碳,一-年要产生2万吨二氧化碳和690吨二氧化硫。为此,二期工程取消了传统的市电供电模式,全球首创氢燃料电池组为自动化轨道吊提供动力,用氢替代石油和煤炭,轨道吊实现完全零排放。紧跟世界5G科技发展趋势,二期码头还在全球率先完成了“5G+自动化技术”全覆盖,成功实现在5G网络下的岸桥、轨道吊自动控制操作、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大数据回传等场景的应用。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流行语的变迁与时代发展休戚相关。②从“互联网十”到“区块链”,③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增加着生产生活的疆域。④从“港珠澳大桥”到“两弹一星”,⑤中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⑥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的因素。⑦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⑧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⑨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非常美的印象。
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①__,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然。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这是一个仙境。我到过很多地方,②___。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夸张、排比、叠词 B.比喻、借代、拟人
C.夸张、排比、借代 D.比喻、叠词、拟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不可以改成“高大的云杉密密地矗立在迎面陡峭的高山上”?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现象。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3)《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庭院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