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陈述你的理由。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对”与“好” 两名大学生在长假用轮滑在山东至北京的路途上圆了自己的青春梦。一面是人们对其精神品质的嘉奖,暖而富有人情味,另一面却是铁面无私的法律带来的警告。一方是可以自由变通的“好坏”,另一面则是黑白分明的“对错”。“好”与“对”之间无法划上对等的符号。历史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对”是为了使人类文明走向“好”这一理想的必经之路:面“好”若带来无限的价值,即便与当今的“对”有所冲突,也会在历史长卷中焕发光辉。 上海一家葱油饼店,因为勾起了一代人对于过去童年的回忆情怀而迅速爆红,口碑传遍大街小巷,甚至晋级为今人所谓的“网红美食”,本受到众人赞美叫好的情怀,却被执法部门在某日叫停。面对许多人的不满,执法人员则指出“多年来没有营业许可证,安全卫生问题更亟待解决”。更有周边的邻里街坊对这家店产生的噪音与极不安全的煤气感到担忧。这一次“对”胜过了所谓的“好”,时常有人抱怨为何不能网开一面,理由很简单一放过一处,便会有人抱着侥幸的心理进一步冲垮规则,久而久之,人人皆因“恶小而为之”,必然酿成社会混乱无从管辖的灾难。法律在历史中诞生的初衷本是保障人的利益,在理性主义中更进一步升华了“人”的目的,而非“手段”的概念。可这一终极目标永远在追求的道路上。在法律的路上,若纵容了这样的小事,则只会造成进一一步的后退,为了使法的“对”能在未来与“好”更完美地契合,我们应当在“对”的选择中矢志不渝地前行,感受今日“对”的理性。 张大千在敦煌为了挽救壁画艺术,自己躬身呕心沥血地进行临摹的同时,为了研究更全面更系统的敦煌艺术,他把在表层的艺术品破坏并剥下,以钻研里层更富于历史价值的内容。这一举动,引起人们的争议,更有人企图通过法律进行制裁。可随着时代推移可以发现,留下的最多的还是他对于艺术的卓越贡献。这一次,永恒的“好”胜过了一时的“对”。试想,一下,倘若古时有人挖掘帝王陵墓,岂不受专制律法的制裁?而时至今日,考古已成为一门受人敬佩的学问,更有法律政策的支持。“对” 是一时之法,用于维护当世之社会稳定,但“对”是走向“好”的道路上不断完善与进步的产物,因时而变。“好” 则展示了如薄雾般缥缈于宇宙之中的一种精神价值,随时代推移,曾经与“对”的相悖的“好”会在更先进、发达的时代被重新发掘其价值,在“对”的保护下焕发更绝妙的光辉,普照人类文明。 “好”与“对”,一个规范我们最现实的准则,一个则带领我们追求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两者相依,相互转化,永无法分离。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学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此题是一篇关系型的议论文,首先应该做的是解释概念,什么叫做“对”,什么叫做“好”。“对”是指正确的事,可以做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好”是指好的结果,想要的结果。然后,我们需要阐述对“对与好”之间的关系,明确文章的中心。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或者评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对”要比“好”更有优先性。一件对的事情,也许结果并不那么美好,我们依然无愧于心,甚至流芳千古。比如,谭嗣同死于刽子手的屠刀下不可谓“好”,但是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可贵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财是好的,但是我们想得到钱财需要用“对”的方式。因此我们也许会因为一件事情是“对”的,而去选择接受不“好”的结局,“对”是优先于“好”的。反之,一味的追求好而不顾对错使我们鄙夷。这体现了本次关系型命题的辩证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与“好“也许难以兼得,坚持做“对“的事情,给人生无悔的执着。 立意角度: 1.“对”远比“好”重要,以“对”为前提,才能获得真正的“好”。 2.有过亦可有功,不要害怕创新,勇敢地开拓未知的疆域。 3.“对”与“好”的碰撞,推动个人思考与成长,促进社会变革与进步。 素材准备: 1.瓷器中美丽的冰裂纹瓷是因工匠无意中破坏了烧瓷时温度的稳定,本应是一窑废瓷,却意想不到的诞生了中国瓷器史上又一个净值的品种。 2.唐代炼丹无意中将硫磺等原料掺在- -起,导致爆炸,人们由此开始研发火药,那一声震响也震动了武器发展的历史。 3.诺贝尔化学奖起因是一个错误,一次失败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重大发明 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一田中耕一。 1985年, 26岁的田中,在一次工作中,不小心操作失误,把甘油倒入钻试剂中。因为觉得钻试剂挺贵的,丟了怪可借,从小就习惯勤俭节约的他,决定将错就错,把测试进行到底。没想到竞然使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离了一这在之前,可是很多科学家想破了脑袋,都没能成功的。当记者问他如何会得到导致获诺贝尔奖的灵感时,田中回答说,这次实验,完全是由于自己对化学的无知,错误地把一种溶液混入了另一种溶液,把不该放-块儿的东西混到了一块儿。而使他将研究持续下来的原因则是他当时对化学、生物化学理论的无知。他不知道当时的理论认为蛋白质大分子不大可能被离子化。 4.19世纪初的欧洲乐坛,偏爱罗西尼。这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以华丽优雅、调性和谐的歌剧,赢得了鲜花和掌声。那宫廷式的高贵优雅,是古典主义音乐最规范的表达,更是当时音乐节的“政治正确”。没错,这是“对”的音乐,但似乎少了些什么。与此同时,已然步入蓉年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正在进行着与罗西尼完全不同的创作。那是五首惊世骇俗的弦乐四重奏。诡异的和弦如同孤狼,在旷野中哀号着生命的苦寂;凄厉的不谐和如同钢丝,滑过人们的耳膜,又归于静谧;铿销的切分音如同暴君,宣告着残忍战争的来临……古典主义大厦就在这音乐中轰然倒塌,沦为废墟,全新的音乐作品如同朝阳,在废墟中冉冉升起。这是好的音乐,因为它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但当时的欧洲主流音乐界,并不接受它。“你犯规!”他们叫嚣着,“你违反了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则,这样的音乐是错误的!”的确,与古典主义不同甚至相悖的音乐,在那个时代是“不对”的。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贝多芬是时代的孤岛,更是后世眼中的奇迹。三百年后的今天,贝多芬晚期的四重奏作品,已是每个音乐家眼中“对”的作品。所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四重奏比赛,都要求音乐家的参赛曲目中必须有一首来自贝多芬的晚期作品;越来越多的主流音乐家、艺术家、批评家,给予了这些作品极高的赞誉。 5.苏轼将赤鼻矶误认为“赤壁”,却由此横生出更多妙趣,甚至从此产生了“文武赤壁”的说法。他的谬误,是文学史上的谬误,而前后两赋又真心令人折服,这才有了“错也是好”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 毛泽东曾经说过,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正如当年国共合作,当时共产党内多少人恨国民党恨得牙痒痒,恨不得剥他们的皮,吃他们的肉,在他们眼里,与国民党握手言和不能算是好事,可在外敌面前,应当一致对外。固然对党内家人惨遭国民党迫害的同志,和仇人站在同一战线是堪比登天的难事,但倘使能以更大的力量打击外敌,一雪血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辱华之耻,那就是对的,是对的,就要做。 7. 共享单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有了些许负担。有些人为了自己方便,将自行车停放在自己小区中、楼道里。有些地方不属于共享单车合理停放的地方,但人们以心中的喜好任意停放。这样,不仅使周困人不方便寻找单车,而且堵塞了小区、楼道的通道。这样的好,只针对乱停车的那个人,对其余人是造成了麻烦和困扰。这种“好”其实很自私,不仅不对且对别人并不好,应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否则人人以此为好,将会有更大的负担。 结构设想: 本文是一篇观点分析类文章,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根据材料,在“好”与“对”关系的讨论中,先明确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文章开头,从材料引出论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中心论点。文章主题是进行论证,精心选择论据材料,可以使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结构上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论证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谈如何做到既“好”又“对”。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赵带着自己所借的图书去图书馆还书,下面是还书流程图,请把小赵的还书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格处补写上相应的句子。

青春里,我们向着梦想前进。跌倒过,成功过____;痛苦过,快乐过。总是,在悠悠的岁月中徘徊____总是,在季节的交替中感受人生四季的美妙与韵律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四大名绣早已名扬海内外,精致、雅洁、诗情画意;苗绣则不然,它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苗绣的身份很特殊。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文明传承不能通过书写来完成,(    )。苗绣________,承担起这份重要的使命,着一根小小绣花针的绣娘们就是重要的传承人。

苗绣,它既是苗家山乡村寨的女人们几乎天天要做的女红,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实用品,又是重要的艺术品。绣娘们的一双巧手既绣出了苗家人平凡的世俗生活,也绣出了苗家人对生命的热爱,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对未来的渴望。苗绣把苗族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展示得奇丽多姿,________。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包括对神话、对宇宙天体的解读,________无所不有。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显然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________。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苗绣则不然,它朴拙的造型、神秘的气息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B. 苗绣则不然,它以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扩充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C. 苗绣则不然,它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开辟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D. 苗绣则不然,它以神秘的气息、朴拙的造型甚至有些萌萌的幽默,一下子开拓了我们的审美视野。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义不容辞  五光十色  丰富多彩  殊途同归

B. 责无旁贷  五光十色  林林总总  不谋而合

C. 责无旁贷  万紫千红  丰富多彩  殊途同归

D. 义不容辞  万紫千红  林林总总  不谋而合

3.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于是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就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B. 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就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C. 因此,这份责任只能落在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上

D. 因此,这份责任刚好落在口传文化和各种形象记载上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  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B. 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阔大。

C. 颌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D. 颈联写蜀中民情,“汉女”“巴人”“檀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

2.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