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启超的寂寞身后事 刘再复 1929年1月19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启超的寂寞身后事

刘再复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告别了这个曾给他带来许多烦恼又让他恋恋不舍的世界,享年五十六岁。

古人云“盖棺论定,入土为安”。但梁启超却是例外。

梁启超对国民政府侧目而视,国民政府对梁启超自然也不肯放过,北平市党部做了一个针对“三一八”惨案的议决案,认为梁启超与此案曾有牵连。当时,梁启超正在协和医院治病,为说明真相,以正视听,梁启超的侄子梁廷灿指出:“家叔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入春以后,忽罹重病,于三月八日入协和医院,……(十六日手术)十七、十八两日皆昏迷,不省人事,十八日下午五六时始渐苏醒……以十六日正受麻药剖腹卧病之人,是否可以参预十八日上午发生之任何事件,此真不值一辩矣。”

梁启超逝世后,京沪两地公祭现场,都见不到国民党方面的人,也少有他们送的挽联。当时,杨杏佛曾对徐志摩说,国府对于梁启超不能没有表示,并准备去南京找蔡元培等人商议,要在国府会议上正式提出。但是,由于国民党立法院院长胡汉民等人的坚决反对,此案也只能不了了之。直到梁启超去世13年之后,国民政府才颁布了褒扬梁启超的明令。

这是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的对于梁启超的轻视和冷落,虽然涉及到很少一部分人,但其影响却是长久深远的,尤其当国民党掌握话语权之后,在以叙事建构晚清民国历史时,故意贬低梁的作用和贡献,甚至用忽略和遗忘的方式,使他不存在,这些都是梁启超身后遭遇中最令人痛心的。

同为清华教授的吴宓对于梁氏身后的寂寞大为不【解析】
“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其逝也,反若寂然无闻,未能比于王静安先生之受人哀悼。吁,可怪哉!”说怪其实不怪,王国维先生只在书斋里讨生活,与社会几乎不发生关系;梁启超则不同,几十年风雨进退,几度出入政治、学术间,无论人事还是国事,都牵扯到方方面面,各色人等,说好说坏都不容易,很多人说他“善变”,也不是一点根据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梁启超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确实很难。

谭人凤是老同盟会员,他在《石叟牌词》中指责梁氏“惜乎反复无常……人格、天良两均丧尽”。这是来自敌对阵营的看法。

湖南名士李肖聃曾是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时的秘书,他也认为梁氏“巨人长德,曲学阿世……不惜低首于群儿,逐响于众好。而中国之文气日衰,圣风愈塞矣”。他的意见大约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而胡适就从另一面指责他的“善变”,在一篇日记中胡适写道:“他晚年的见解颇为一般天资低下的人所误,竟走上卫道的路上去……此皆林宰平、张君劢一班庸人误了他。”

这种言人人殊、各持己见的情形,只能说明梁启超太庞大了,以至于人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从某一角度出发去认识他的时候,看到的可能都是一个侧面。郑振铎与上述几位就完全不同,他说:“梁任公最为人所恭维的——或者可以说,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善变’。他如顽执不变,便早已落伍、退化了,与一切的遗老遗少同科了;他如不变,则他对于中国的贡献与劳绩也许要等于零了。他的最伟大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郑振铎与梁启超不深,却可以说是梁的知音。

梁启超身后的寂寞寥落,又似乎和他的门生故旧往往早夭有关。蔡锷过早去世,已是很大损失;范源濂等亦先于他过世,徐志摩、丁文江、蒋百里更在其死后不久便陆续辞世。

梁启超身后所受冷遇的根本原因,就隐藏在这里。也可以这么说,他的思想和主张在那个时代让很多人感到隔膜,不可避免地采取疏离的态度,而且,他的救国方案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因此,与其说他受到某些人的冷落,不如说那个时代冷落了他。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启超逝世后,北平、上海同时举行公祭活动,但是见不到国民党方面的人,也少有他们送的挽联。这也正是梁启超身后寂寞在政府方面的表现。

B.梁廷灿关于梁启超生病住院的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梁启超没有参与 “三·一八惨案”,结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可以看出,当时的梁启超是站在执政府立场上的。

C.王国维逝世后备受哀荣,梁启超身后事寂然无闻,与二人的性格、社会生活参与度、人事关系及对国事的热心度不无关系。

D.敌对阵营和梁氏故旧中,对逝世后的梁启超有所贬损,可见,历史上的梁启超确乎在伟大之中略有瑕疵。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A.国民党在建构晚清民国历史时,故意贬低梁启超的作用和贡献,甚至用忽略和遗忘的方式,使他不存在,这是因为他的救国方案是不合时宜的。

B.作为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时的秘书,湖南名士李肖聃对梁氏的指责代表了当时并不少见的固守传统文化不屑妥协的那一部分人的看法。

C.郑振铎和梁启超交往并不深,但却对梁启超的“善变”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只有郑振铎才算是梁启超的知音。

D.梁启超逝世后,出现各种正面、负面的评价,其原因在于他太丰富,太复杂,人们无法全面认识他,只能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去认知。

3.阅读全文,请概括梁启超身后寂寞和备受冷落的原因?

 

1.B 2.D 3.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梁启超身后寂寞和备受冷落,梁启超对国民政府侧目而视,国民政府对梁启超自然也不肯放过;梁启超的性格和社会参与度使然,梁启超几十年风雨进退,几度出入政治、学术间,无论人事还是国事,都牵扯到方方面面,各色人等,说好说坏都不容易;梁启超过于“善变”和“屡变”,使人们只能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出发去认识他,而不是全部,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认识;梁启超身后的寂寞寥落,与其门生故旧早夭有关。蔡锷、徐志摩、蒋百里等门生陆续辞世,无人为其鼓与呼;他的思想、主张和救国方案在那个时代让很多人感到隔膜,被很多人认为不合时宜,不可避免地采取疏离的态度。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当时的梁启超是站在执政府立场上的”错误,主观臆断,梁廷灿的说明只是反驳国民政府的决案,以正视听,并不能推导出这个结论。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强加因果,前后两句无因果关系。原文中“这是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的对于梁启超的轻视和冷落,虽然涉及到很少一部分人,但其影响却是长久深远的,尤其当国民党掌握话语权之后,在以叙事建构晚清民国历史时,故意贬低梁的作用和贡献,甚至用忽略和遗忘的方式”可见这是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的。 B项,“代表了”错,属于或然变必然的错误,原文“他的意见大约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可见是或然。 C项,“只有……才”过于绝对,原文中“郑振铎与梁启超不深,却可以说是梁的知音”,并不能由此得出只有郑振铎才是梁启超的知音这一结论。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阅读全文,请概括梁启超身后寂寞和备受冷落的原因”,解答时可以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原文中“这是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的对于梁启超的轻视和冷落”“梁启超对国民政府侧目而视,国民政府对梁启超自然也不肯放过”,可以分析得出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梁启超身后寂寞和备受冷落,梁启超对国民政府侧目而视,国民政府对梁启超自然也不肯放过;原文中“几十年风雨进退,几度出入政治、学术间,无论人事还是国事,都牵扯到方方面面,各色人等,说好说坏都不容易”,可以分析得出梁启超的性格和社会参与度使然,梁启超几十年风雨进退,几度出入政治、学术间,无论人事还是国事,都牵扯到方方面面,各色人等,说好说坏都不容易;原文中“人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从某一角度出发去认识他的时候,看到的可能都是一个侧面”,可以分析得出梁启超过于“善变”和“屡变”,使人们只能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出发去认识他,而不是全部,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认识;原文中“梁启超身后的寂寞寥落,又似乎和他的门生故往往早天有关。蔡锷过早去世,已是很大损失;范源濂等亦先于他过世,徐志摩、丁文江、蒋百里更在其死后不久便陆续辞世”,可以分析得出梁启超身后的寂寞蓼落,与其门生故旧早夭有关。蔡锷、徐志摩、蒋百里等门生陆续辞世,无人为其鼓与呼;“他的思想和主张在那个时代让很多人感到隔膜,不可避免地采取疏离的态度,而且,他的救国方案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可以分析得出他的思想、主张和救国方案在那个时代让很多人感到隔膜,被很多人认为不合时宜,不可避免地采取疏离的态度。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时代之隔。

人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在他富于学习的能力。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时间中的桥梁——记忆。

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人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词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即时间的选择累积。

一人之所以要有记忆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我曾说认得学习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构筑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构筑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人的生活和时间的关联中,词是最主要的桥梁。有人说,语言造成了人,那是极对的。《圣经》上也有上帝说了什么,什么就有了,“说”是“有”的开始。这在物质宇宙中尽管可以不对,在文化中是对的。没有象征体系也就没有概念,人的经验也就不能或不易在时间里累积,

但是词却不一定要文。文是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符号,就是字。词不一定是刻出来或写出来的符号,也可以是用声音说出来的符号、语言。一切文化中不能没有“词”,可是不一定有“文字”。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节)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和其他动物都能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人时常依靠一个象征体系的帮助,和时间的接触比其他动物和时间接触要复杂些。

B.一个小白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是它在具体情境里,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得到的个别经验,并不能相互传递和学习。

C.文化作为累积下来的社会共同经验,不能只靠人的本能保存,更要靠人凭借抽象能力和个人记忆互相学习,逐渐累积而成。

D.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属于个人经验的“过去”的投影,还包括了代表着社会共同经验的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时间各句的角度论证了可以用声音说出来的符号——词是打破人和人传情达意过程中的时间阻隔的桥梁。

B.文章主体部分立足于人的生活与时间的关联,依次从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时代之隔等两个方面展开论证。

C.文章举小白鼠的例子,旨在通过对比,论证人有别于其它动物,能依靠象征体系大同时间阻隔,而拥有文化。

D.以文章结尾阐明词与字有别,文化中必须有“词'但不一定有“文字”,这是从另一角度对文章开头观点的辩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空间和时间阻隔的情境里,只要人和人传情达意就会产生文字,所以不论古代还是现代,城市还是乡村都有文字存在。

B.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是因为学习是要改造本能的行为方式,习得新的行为方式,这新旧更替即有了今昔穿越。

C.记忆是时间中的桥梁,如果人的记忆完全消失,文化就失去了赖以维持和传承的重要条作,我们的的时间可以说是阻隔了。

D.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这一连串中的“当前”是剪不断的时间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招转名单,该名单中的35位教师均为硕士或博士学历,且清一色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名校,其中,仅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就有20名。

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引发社会的广泛争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2016~2017年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的调查图表,请根据三个图表中的调查数据分别概括它们所反映的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条不超过30个字。

图1 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习惯

 

图2 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

图3 民众食品安全维权的做法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B.我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

C.长安大街记载着中国的兴衰,记载着我们曾经有过的挣扎与奋斗,也记载着我们浴血奋战得解放、披荆斩棘成大道、砥砺奋进新时代。

D.他十年前来上海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穷困的故乡的孩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