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片甲骨惊天下”,1899年,沉睡地下300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片甲骨惊天下”,1899年,沉睡地下3000多年的甲骨被发现。此后,代代中国学者焚膏继晷,隐藏在神秘甲骨中的中华智慧和文明密码被一一破译,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世界古文字体系中的其他几种都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从未中断,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汉字以它强大的超方言性、严密的构型体系、无与伦比的书法审美特征著称于世,越来越为世界各民族所瞩目。

2019年10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正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汉字。看到中国汉字的根脉与发展,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以青年学生参观者的身份,完成一篇观后日记。

           

安          贝         朝         鼓         虎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甲骨文的魅力 一八九九年,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为我国汉字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直接史料,这是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不同地域文化中已萌生文字的雏形,其中既有与汉字有承续关系的,也有与汉字无关的。这些文字雏形被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因为它们还不能逐词记录语言,不能视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字。成熟汉字大约形成于夏商之际,尽管甲骨文中还残留一些早期文字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但已经可以记录语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有不少还保留着早期形态,从中可以体会出古人造字时的立意和取象。如“得”字像手持贝,表明古代的“贝”为宝物或用作货币;“监”字是人用器中之水照面的形象,表示的是古人以“水”为镜的习惯。甲骨文虽是处于文字发展变化中,并未全部定型,但体现出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具备“六书”的结构规律。 甲骨文总字头数已经达到4000多,可以自由记录汉语。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这些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虽然笔势笔意屡有变迁,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其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一样,承传有序,源远流长。甲骨文记载的汉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词汇,记载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有些文字较多的记事刻辞更是具有一定的情节,甚至富有故事性,完全可以视为最早的文学作品。 甲骨文构字采用简单的线条,概括传神,具有一定装饰性和美化倾向。不少甲骨文形体犹如美术作品中的速写,布局形象表现出古人朴素的美的感觉和观念。这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推动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书法艺术。 不同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其他世界古文字,甲骨文代表的中国古文字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中国人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破解其他世界古文字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世界文化库藏中的瑰宝。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解析】 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以青年学生参观者的身份,完成一篇观后日记。 具体过程: 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由三部分,前两节文字说的是被发现的甲骨文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并引起了世界各民族的瞩目。第二节说的是中国举办“正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汉字的根脉与发展。材料的第三部分给出了“安”“贝”“朝”“鼓”“虎”这五个汉字以及它们的甲骨文字形。当我们穿越千年,用现在眼光重新审视这些“甲骨文”的时候,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传承中华文化、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鉴于这样的认识,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和主旨,抓住关键句汉字“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来立意作文。 【立意】 核心立意:汉字造就文化自信。 其它立意:书写汉字,弘扬文化文化;文字贯通古今,书写华夏传承;传承中国汉字,创造中国未来 【素材】 1、历经120年,时代风云变幻,学者们始终守护着甲骨文研究,使这门学问从绝学冷门而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显学。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指出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新形势下,甲骨文研究正在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最近,“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发布,它包括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和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认识、学习、研究甲骨文。这是甲骨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推进甲骨文研究的步伐已迈出。另外,“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已列为国家级重大课题,课题进展顺利,取得很多初步成果。 3、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活起来,甲骨文在互联网时代焕发生机。首款甲骨文设计字库,活泼有趣的甲骨文创意表情包,将古老文字制作成动画,甚至做成嘻哈歌曲……清华大学的教授致力于数字化甲骨文设计研究与创作工作,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带动大量年轻人关注甲骨文。 4、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 5、甲骨文那雕刻间的字体美学,何尝不是一种超艺术的书法呢?正如有学者认为,有了甲骨文才有了中国书法,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书法的三大要素之雏形——用笔、结构和章法。 6、甲骨文的内容,涉及3000年前商代的自然生态、王室宗法、占卜制度、社会构成、外交征伐,以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情感追求、宗教信仰、祀神祭祖、饮食宴飨等日常生活状况,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汉字造就中国文化的自信”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汉字各方面的特点,然后论证汉字如何造就中国文化的自信。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信息时代,个人隐私的不安全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提升的一个瓶颈。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用户始终处于弱势,但只要信息技术企业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就能对个人隐私进行完全保护。当然,保护个人隐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制定出相关行业规定,就能将保护个人隐私工作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如果现在就将其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信息企业必能认识到保护个人隐私不只是保护用户的利益,也是在奠定自己发展的基础。

单凭信息技术企业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是不能完全保护个人隐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秋冬季节,市场上的山楂令不少人垂涎欲滴。___,如红果、山里红等,是一种起源于我国的薔薇科山楂属植物。食用山楂对人体有诸多益处。首先,___,但是山楂中的黄酮类物质成分可以提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流动性,从而达到“化瘀”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缓解高血脂的一些表现,所以食用山楂有一定调节血脂的作用。虽然山楂具有诸多益处,___。对于血脂过低的朋友而言,过多食用山楂可能引起身体的不适甚至影响健康,所以应尽量减少食用。另外,对于胃功能不全的朋友而言,过多以及空腹食用山楂均可能导致胃部的不适症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些年以网络文学为蓝本,以人气偶像、A华丽场景、A炫目特效、IP改编等为外在标识的偶像剧受到青少年尤其是“网生代”的大力追捧,每年都有大量此类作品投放到各种播放平台或软件,广大电视工作者面对如此趋之若鹜的制播风潮,应该对时下的偶像剧做一些理性反思。B“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B电视剧亦然,(    )。近年来这些在电视剧制作中注重外在包装的做法包括,C特效制作考究,服饰和道具花费天价,构图上力争每帧画面都唯美养眼等。主创因队于这些硬件层面的用心和发力的确可图可点。然而,能让观众获得视听欢愉,还能有情感共振和精神涤荡的作品却少之又少。电视剧应该成为润物无声的大众文化,而非不求内涵的快餐文化。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理有度的奇异想象,匠心独具的美术布景……D等等,都可以作为艺术手段应用于创作中,但切不可因此屏蔽甚至弱化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1.下列文中横线上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意明朗、积极,才称得上好作品。

B.好的作品必然立意明朗、积极

C.立意不明朗、不积极,称不上好作品。

D.不好的作品,必定立意不明朗、不积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切不可因此弱化甚至消除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B.但切不可因此弱化甚至消除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C.但切不可因此弱化甚至屏蔽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D.但切不可因此消除甚至弱化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写出了秦国穷奢极欲,对珍宝极不珍惜。

(2)在《赤壁赋》中,表达作者欲与神仙为伴、厮守明月的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描写了同舍诸生服饰鲜艳,如同神人,又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达了一心向学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道中

陆游

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

起随乌鹊初翻後,宿及牛羊欲下时。

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

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

注:①望江:即望江县,在今安徽安庆市。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诗人由镇江通判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离开抗金前线,溯江西上。这首诗是船经望江道中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从眼前的旷野、江涛写起,由景及情,流露出诗人胸中的苦闷与忧愤。

B.本诗颔联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意在表现诗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红树青山”点明诗人到望江一带已是秋天,诗人看到红树青山的秋景,吟诗以自遣。

D.本诗是诗人羁旅行役之作,以对自身行为遭遇的疑问探寻开篇,语言简练生动。

2.颈联“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