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摘编自《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全是清一色的大高楼,霓虹灯,宽马路,并配有所谓的中央商务区。与此同时,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古建筑群却在毁灭性消失。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我国有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其中很多是被各类建设行为毁掉的。“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这些传统建筑越来越少,倒是山寨型的标志性建筑比比皆是,欧陆风情大行其道,导致城市个性丢失、品位低下。”目前城市居民小区已成为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城市特色难以寻觅。“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却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难觅心灵的归宿。”
(摘编自《“千城一面”与山寨建筑遍地,谁来塑造有灵魂的城市》,“人民网”2013年8月19日)
材料三:
中国建筑要面向未来,但我们更不能忘记它还背靠五千年中华文明。我们应认真梳理和汲取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元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本原,既研究传统建筑的“形”,更传承传统建筑的“神”,妥善处理城市建筑形与神、点与面,取与舍的关系,在建筑文化泛西方化和同质化的裹挟面前清醒地保持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立与自尊。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弄清楚西方建筑文化的来龙去脉,把东西方建筑文化融会贯通,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过程中吸收西方优秀建筑理念,在与西方建筑技艺交融对话中不断发展中国建筑文化,努力建造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治理城市建筑乱象,应从扭转非理性的规划设计入手。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牢固树立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对城市核心区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划出红线,注重延续城市文脉。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审视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工作,找到符合国情和地域文化的规划方法,在深入挖掘建筑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上下足功夫。
有人说,奇怪建筑产生的责任归属应当三七开,决策者七、建筑师三。事实的确如此。应下决心改变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出现的行业生态堪忧、专业素养不足的窘境,大力加强建筑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提高建筑设计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自信,消除迷茫和误解,立足民族优秀传统,珍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让建筑设计师学习环保、节能、智能等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深入了解西方过程中反思自己,在与世界文化对话中提升自己,进而将建筑文化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认识,并用通感,体悟等东方思维模式对其进行升华,完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的重构。
(摘编自《中国建筑要有文化自信》)
1.下列不属于建筑“可译性”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用华丽的琉璃建造出的显示皇家尊严的琉璃牌楼圆券门与古罗马时代纪念统一罗马帝国而修建的古罗马凯旋门石拱门。
B.一座欧洲建筑,如同欧洲的画一样,是可以一览无遗的;中国的任何一处建筑,都像一幅中国的手卷画,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
C.天主教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采用石材,有直插蓝天的尖塔,伊斯兰教著名圣寺麦加清真寺用大理石堆砌,也有高耸入云的尖塔。
D.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国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华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是中国建筑技艺与西方建筑技艺交融对话的前提,既观照自我,又互相学习。
B.在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中国城市建筑师既要面对未来,又不能失去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建筑要延续城市文脉。
C.在建筑文化泛西方化和同质化的裹挟面前清醒地保持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立与自尊,才能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形与神。
D.一味模仿西方建筑,我国就难以建造出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筑。
3.面对我国城市“千城一面”和某些城市山寨外国建筑的现状,请结合材料分析建筑设计师和规划师应如何保留我们本民族的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唐宋散文家,使文章的体裁样式增多,艺术水平提高,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可算骈文中的“双壁”。中唐时期,一些士大夫迫切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与此相伴的是复兴儒学成为强大思潮。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而与骈俪文相对立。韩愈、柳宗元两人都是大散文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在他们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骈文统治的地位。文学史家称这场文体革新为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的散文,论说、抒情,记叙,各体擅长。韩愈是司马迁之后又一语言巨匠,他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又善于吸收提炼当代口语成为文学语言,词汇丰富,绝少陈词滥调,句式结构也灵活多变。韩愈的散文总体风貌是雄健深厚、气势磅礴、汪洋恣肆,曲折自如。苏洵说他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上欧阳内翰第一书》)。相对于韩文的阔大雄肆,柳宗元的文章析理透辟,清隽卓绝,以精密见长。韩愈说柳宗元文“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迁)”。柳宗元思想深刻,对人民富有同情心。柳宗元的传记文在选取人物和材料方面极具匠心。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清新秀美,富于诗情画意。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继承《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所发展,为游记散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晚唐时期至五代十国,古文运动缺乏有力的后继者,以李商隐为代表作家的骈体文仍然居优势。欧阳修在北宋中期再度发起古文运动,很快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包括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在内的文学集团,于是一度中断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比唐文更宜于说理、叙事,抒情,更实用。唐文奇特,结构上纵横开阖,波澜起伏,词语上也追求新奇;宋文从容,曲折舒缓,不露锋芒,语言则以明白如话见长。欧阳修是宋代散文文风的创立者,他提倡学习韩文,但不是机械模仿。他取法韩文文从笔顺的一面,对其奇险的一面弃而不取。韩文重气势,欧文重风神,韩文雄放,欧文绵邈,有跌宕唱叹的韵致。欧阳修的议论文有为而发,有感而作,他对骈体文的艺术并不一概否定,如《醉翁亭记》散中带骈,骈散相间,有似骈非骈的情趣。骈体赋,在唐代已有转散的趋势,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虽注意铺陈,但全无堆砌,已可算是一种新文赋,他则进一步推进骈散结合,确立新体文赋。
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古文运动取得完全胜利的是苏轼,他的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议论文明晰透辟,雄辩滔滔,气势纵横,善于随机而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南宋的叶适称之为“古今议论之杰”。但他更为精美的是游记、杂记、随笔、文赋等文章,做到了涉笔成趣,姿态横生。
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的文章委曲周详,完整严谨;王安石的文章识见高超,挺拔劲峭;苏洵的文章纵横驰骤;苏辙的文章汪洋醇厚。
(摘编自《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包括骆宾王在内的唐宋散文家对中国古代散文的推动和发展作用很大。
B.文学与政治虽属于不同层面的文化意识形态,但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如唐代古文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变革密不可分。
C.唐宋八大家都是文学巨匠,他们使文章的体裁样式增多,艺术水平提高,其文章更为实用,荡涤骈俪风。
D.宋代散文是在对唐代散文的继承中发展起来的,宋代散文和唐代散文无论在结构还是语言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先总说唐宋八大家,接着又细说他们的文学风格差异,介绍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B.文章通过比较,介绍了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风差异,相对于韩文的阔大雄肆、气势磅礴,柳文析理透辟,以精密见长。
C.文章在介绍柳宗元,韩愈以及苏轼的文章特点时运用了引证法,借助其他文学大家的评论从侧面肯定了他们的才华。
D.文章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表明“唐宋散文大家”互相认同,如苏洵将韩愈文章比作长江大河,韩愈把柳宗元比作司马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文学历史上的一种文体,骈文固然有其铺陈浮丽特点,但也不乏优秀之作,如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
B.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的语言巨匠,作品总体风貌雄健深厚、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语言有创造性,词汇丰富,以明白如话见长。
C.柳宗元和苏轼都有优秀的游记作品,柳宗元的游记清新秀美,富于诗意,苏轼的游记涉笔成趣,姿态横生。
D.古文运动的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唐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骈文统治的地位,北宋的苏轼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古文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片甲骨惊天下”,1899年,沉睡地下3000多年的甲骨被发现。此后,代代中国学者焚膏继晷,隐藏在神秘甲骨中的中华智慧和文明密码被一一破译,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世界古文字体系中的其他几种都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从未中断,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汉字以它强大的超方言性、严密的构型体系、无与伦比的书法审美特征著称于世,越来越为世界各民族所瞩目。
2019年10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正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汉字。看到中国汉字的根脉与发展,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以青年学生参观者的身份,完成一篇观后日记。
安 贝 朝 鼓 虎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信息时代,个人隐私的不安全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提升的一个瓶颈。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用户始终处于弱势,但只要信息技术企业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就能对个人隐私进行完全保护。当然,保护个人隐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制定出相关行业规定,就能将保护个人隐私工作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如果现在就将其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信息企业必能认识到保护个人隐私不只是保护用户的利益,也是在奠定自己发展的基础。
①单凭信息技术企业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是不能完全保护个人隐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秋冬季节,市场上的山楂令不少人垂涎欲滴。①___,如红果、山里红等,是一种起源于我国的薔薇科山楂属植物。食用山楂对人体有诸多益处。首先,②___,但是山楂中的黄酮类物质成分可以提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流动性,从而达到“化瘀”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缓解高血脂的一些表现,所以食用山楂有一定调节血脂的作用。虽然山楂具有诸多益处,③___。对于血脂过低的朋友而言,过多食用山楂可能引起身体的不适甚至影响健康,所以应尽量减少食用。另外,对于胃功能不全的朋友而言,过多以及空腹食用山楂均可能导致胃部的不适症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些年以网络文学为蓝本,以人气偶像、A华丽场景、A炫目特效、IP改编等为外在标识的偶像剧受到青少年尤其是“网生代”的大力追捧,每年都有大量此类作品投放到各种播放平台或软件,广大电视工作者面对如此趋之若鹜的制播风潮,应该对时下的偶像剧做一些理性反思。B“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B电视剧亦然,( )。近年来这些在电视剧制作中注重外在包装的做法包括,C特效制作考究,服饰和道具花费天价,构图上力争每帧画面都唯美养眼等。主创因队于这些硬件层面的用心和发力的确可图可点。然而,能让观众获得视听欢愉,还能有情感共振和精神涤荡的作品却少之又少。电视剧应该成为润物无声的大众文化,而非不求内涵的快餐文化。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理有度的奇异想象,匠心独具的美术布景……D等等,都可以作为艺术手段应用于创作中,但切不可因此屏蔽甚至弱化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1.下列文中横线上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意明朗、积极,才称得上好作品。
B.好的作品必然立意明朗、积极
C.立意不明朗、不积极,称不上好作品。
D.不好的作品,必定立意不明朗、不积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切不可因此弱化甚至消除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把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B.但切不可因此弱化甚至消除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C.但切不可因此弱化甚至屏蔽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
D.但切不可因此消除甚至弱化作品向上向善的主题内涵,更不可在剧中占用大量篇幅来放大人性之黑暗,使作品的价值观脱离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