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鸟类生活在人类周围,它们跳跃翱翔,___________________,从早到晚,用歌声___________________着环境的枯燥与单调。在城市里,我们对它们居住何处知之甚少,倒是夜巡的流浪猫们最喜欢掏鸟窝。但当人们想亲近鸟类时,它们又毫不含糊地跳开或飞走,只留下一抹剪影。这真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后期,鸟类学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新种的分类、开展描述,大量的科学探险者深入鸟类资源丰富的热带岛屿收集标本,比如博物学家达尔文,奥杜邦等,后者是西方最负盛名的鸟类绘制者,他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的鸟类画作装点了很多家庭的客厅和书房。( )。如今,观鸟活动在我国一些拥有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的城市里进行得___________________,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本身就是一部长焦相机,不仅能观察测距,还能拍摄照片,也能减轻人类对鸟类最大限度的打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千姿百态 调剂 惟妙惟肖 如日中天
B.仪态万方 调节 栩栩如生 如日中天
C.千姿百态 调剂 栩栩如生 如火如荼
D.仪态万方 调节 惟妙惟肖 如火如荼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到20世纪早期,大多数鸟类已被科学认识
B.到20世纪早期,科学已认识大多数鸟类
C.大多数鸟类到20世纪早期,已被科学认识
D.科学到20世纪早期已认识大多数鸟类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爱好者使用的望远镜本身就是一部长焦相机,不仅能观察测距,还能拍摄照片,却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对鸟类的打扰。
B.爱好者使用的望远镜本身就是一部长焦相机,不仅能观察测距,还能拍摄照片,也能减轻人类对鸟类最大限度的打扰。
C.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本身就是一部长焦相机,不仅能拍摄照片,还能观察测距,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对鸟类的打扰。
D.爱好者使用的望远镜本身就是一部长焦相机,不仅能观察测距,还能拍摄照片,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对鸟类的打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反衬了下文今日扬州城的破败荒凉。
B.“犹厌言兵”的“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们痛恨战争和伤乱之情。
C.“杜郎俊赏……难赋深情”几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深沉感情。
D.本词下阕善于化用杜牧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波澜起伏,余味不尽。
2.请从艺术手法上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其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在蹙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节选自《魏叔子文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C.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D.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南,以在黄河以南而得名,在汉代为豫州,古称“中州”“中原”。唐设“河南道”,管辖今天的河南、山东等省的黄河以南地区。
B.鸡鸣,十二时辰制,常指天明之前,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与四更、四鼓、子夜相对应,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现在的凌晨1~3时。
C.壬寅,中国历法上的干支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D.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铁椎形象怪异,沉默寡言。他相貌丑陋,饭量很大,持兵器大铁椎,人们对他知之甚少,他很少与人交谈,连名字和籍贯都不说。
B.大铁椎有知人之明,坦诚豪爽。他要离开宋将军时表示,初闻宋将军的大名,认为宋将军乃当世豪杰,现在觉得不能同干一番事业,就此离去。
C.大铁椎不拘小节,神秘莫测。他不戴帽子不穿袜子,还带了大量钱财;杀贼之后,因怕宋将军强留,很快消失在夜色之中。
D.大铁椎勇猛过人,所向披靡。旷野决斗,面对一拥而至的一百多个敌人,他奋力挥椎,左右猛击,杀三十多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2)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
(3)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为了避雨,祖孙二人同那只黄狗,走到顺顺吊脚楼上去,挤在一个角隅里。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正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
“爷爷,那个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时,真像个山上的喽啰!”
祖父当时不作声,等到那人回头又走过面前时,就闪不知一把抓住那个人,笑嘻嘻说:
“嗨嗨,你这个喽啰!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还怕酒里有毒,把你这个真命天子毒死!”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这一次虽在这喽啰长年口中听到个“二老”名字,却不曾见及这个人。从祖父和那长年谈话里,翠翠听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沅水中部青浪滩过端午的。但这次不见二老,却认识了大老,且见着了那个一地出名的顺顺。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祖父话虽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地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快快地走去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皆记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
……
远处鼓声又蓬蓬地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你一定忘记那次落的行雨。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我怎么记不得?”
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天夜了,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
“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记性!”
“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
“人老了才当守船。”
“人老了应当歇憩!”
“你爷爷还可以打老虎,人不老!”祖父说着,于是,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局束中显得又有力又年青,并且说:“翠翠,你不信,你咬。”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
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
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父与翠翠之间的对话幽默风趣,言谈之中足见祖父对大老充满了喜爱,经过考验,祖父有意将翠翠许配给大老。
B.有心二老,二老却不在,无意大老,大老却在眼前,小说作者匠心安排这样的情节,把故事演绎得曲折有致,波澜起伏。
C.祖孙间愉快地调侃,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读来令人温暖。翠翠对祖父充满了关心和爱,已经开始打算替祖父守船了。
D.结尾处作者用轻淡的笔力呈现出来的环境描写,再现了边城的温柔,美丽、平静,远离世俗的尘器,契合了自然纯朴的人性美。
2.我国古代有句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本文是如何表现翠翠对心上人的中意之情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迎亲的队伍,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摘编自《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全是清一色的大高楼,霓虹灯,宽马路,并配有所谓的中央商务区。与此同时,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古建筑群却在毁灭性消失。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我国有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其中很多是被各类建设行为毁掉的。“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这些传统建筑越来越少,倒是山寨型的标志性建筑比比皆是,欧陆风情大行其道,导致城市个性丢失、品位低下。”目前城市居民小区已成为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城市特色难以寻觅。“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却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与传统,难觅心灵的归宿。”
(摘编自《“千城一面”与山寨建筑遍地,谁来塑造有灵魂的城市》,“人民网”2013年8月19日)
材料三:
中国建筑要面向未来,但我们更不能忘记它还背靠五千年中华文明。我们应认真梳理和汲取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元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本原,既研究传统建筑的“形”,更传承传统建筑的“神”,妥善处理城市建筑形与神、点与面,取与舍的关系,在建筑文化泛西方化和同质化的裹挟面前清醒地保持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立与自尊。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弄清楚西方建筑文化的来龙去脉,把东西方建筑文化融会贯通,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过程中吸收西方优秀建筑理念,在与西方建筑技艺交融对话中不断发展中国建筑文化,努力建造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治理城市建筑乱象,应从扭转非理性的规划设计入手。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牢固树立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对城市核心区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划出红线,注重延续城市文脉。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审视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工作,找到符合国情和地域文化的规划方法,在深入挖掘建筑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上下足功夫。
有人说,奇怪建筑产生的责任归属应当三七开,决策者七、建筑师三。事实的确如此。应下决心改变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出现的行业生态堪忧、专业素养不足的窘境,大力加强建筑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提高建筑设计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自信,消除迷茫和误解,立足民族优秀传统,珍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让建筑设计师学习环保、节能、智能等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深入了解西方过程中反思自己,在与世界文化对话中提升自己,进而将建筑文化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认识,并用通感,体悟等东方思维模式对其进行升华,完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的重构。
(摘编自《中国建筑要有文化自信》)
1.下列不属于建筑“可译性”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用华丽的琉璃建造出的显示皇家尊严的琉璃牌楼圆券门与古罗马时代纪念统一罗马帝国而修建的古罗马凯旋门石拱门。
B.一座欧洲建筑,如同欧洲的画一样,是可以一览无遗的;中国的任何一处建筑,都像一幅中国的手卷画,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
C.天主教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采用石材,有直插蓝天的尖塔,伊斯兰教著名圣寺麦加清真寺用大理石堆砌,也有高耸入云的尖塔。
D.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国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华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是中国建筑技艺与西方建筑技艺交融对话的前提,既观照自我,又互相学习。
B.在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中国城市建筑师既要面对未来,又不能失去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建筑要延续城市文脉。
C.在建筑文化泛西方化和同质化的裹挟面前清醒地保持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立与自尊,才能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形与神。
D.一味模仿西方建筑,我国就难以建造出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筑。
3.面对我国城市“千城一面”和某些城市山寨外国建筑的现状,请结合材料分析建筑设计师和规划师应如何保留我们本民族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