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婺源味道,是黛瓦白墙的徽派建筑上,蜿蜒的藤蔓间冒出的绿色新芽,是烟雨朦胧的袅袅烟雾中,漫山遍野黄灿灿的油菜花,更是那升腾的缕缕炊烟,是舌尖上的一抹乡愁。数千年历史孕育的独特饮食文化代代相传,成就了最鲜美的婺源味道。
材料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坐看蜻蜓戏水,闲听儿童嬉闹…这样的农村,是你记忆中的乡愁吗?随着农村环境整治的加速推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农村画卷正在江苏大地铺展。
乡愁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里的一种重要的感情。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留住乡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对下面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答案中可出现英文简称)
今年隆重发布的首张黑洞照片,让人们见识到了幕后功臣“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的威力。它把各大洲的观测设备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巨型虚拟望远镜,整合能力超乎想象。不过,这项前沿技术目前正在被刷新——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天文学项目“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建成后,将引领未来的射电天文研究。我国拥有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是北半球最灵敏的设备,可与位于南半球的SKA形成互补。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由于“粹”,才能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①_______________,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②_______________,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义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③_______________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鸟类生活在人类周围,它们跳跃翱翔,___________________,从早到晚,用歌声___________________着环境的枯燥与单调。在城市里,我们对它们居住何处知之甚少,倒是夜巡的流浪猫们最喜欢掏鸟窝。但当人们想亲近鸟类时,它们又毫不含糊地跳开或飞走,只留下一抹剪影。这真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后期,鸟类学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新种的分类、开展描述,大量的科学探险者深入鸟类资源丰富的热带岛屿收集标本,比如博物学家达尔文,奥杜邦等,后者是西方最负盛名的鸟类绘制者,他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的鸟类画作装点了很多家庭的客厅和书房。( )。如今,观鸟活动在我国一些拥有湿地等自然保护区的城市里进行得___________________,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本身就是一部长焦相机,不仅能观察测距,还能拍摄照片,也能减轻人类对鸟类最大限度的打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千姿百态 调剂 惟妙惟肖 如日中天
B.仪态万方 调节 栩栩如生 如日中天
C.千姿百态 调剂 栩栩如生 如火如荼
D.仪态万方 调节 惟妙惟肖 如火如荼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到20世纪早期,大多数鸟类已被科学认识
B.到20世纪早期,科学已认识大多数鸟类
C.大多数鸟类到20世纪早期,已被科学认识
D.科学到20世纪早期已认识大多数鸟类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爱好者使用的望远镜本身就是一部长焦相机,不仅能观察测距,还能拍摄照片,却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对鸟类的打扰。
B.爱好者使用的望远镜本身就是一部长焦相机,不仅能观察测距,还能拍摄照片,也能减轻人类对鸟类最大限度的打扰。
C.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本身就是一部长焦相机,不仅能拍摄照片,还能观察测距,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对鸟类的打扰。
D.爱好者使用的望远镜本身就是一部长焦相机,不仅能观察测距,还能拍摄照片,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对鸟类的打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反衬了下文今日扬州城的破败荒凉。
B.“犹厌言兵”的“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们痛恨战争和伤乱之情。
C.“杜郎俊赏……难赋深情”几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深沉感情。
D.本词下阕善于化用杜牧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波澜起伏,余味不尽。
2.请从艺术手法上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