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文体为议论文。

 

范文: 这样的经典注定孤独 日前,某大学出版社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众多中外名著赫然在目;而通俗文学则大受欢迎。 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经典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可能有人会说,经典难道不是传世名作吗吗?怎么会注定孤独呢?诚然,经典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然而,经典的深邃性、穿透性与引领性注定曲高和寡。 当游客在南昌郊外的青云谱看到朱耷遗留下来的不朽的作品时,有几人能从那枯枝、残叶、怪石、丑鸟等令人丧气的破残笔墨中去领悟那那倔强与顽强的生命?当黛玉之死一步一步呈现在读者眼前时,又有几人能从“黛玉之死”看到曹雪芹设计这一情节“上接屈原、下引王国维,昭示着一个难以穷尽的乱世的开启”? 可见从阅读内容上,与通俗文学的茶余饭后作比较,经典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信息传递上,与通俗文学的哗众取宠作比较,经典不具备吊人胃口的噱头;从心灵洗礼来看,与通俗文学的碎片化填充作比较,深层次上虽然具有绝对优势,但若优势藏于庭院深深,那绝对优势也就成了绝对劣势。 而通俗文学则不然,它以时效性博人眼球,以趣味性吸引关注,以庸俗性迎合读者,以碎片化抢占空隙。不是读者不想向上向善,而是读者实在难以沉潜下心来仔细品读。如果经典的深邃与引领性能让读者在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那经典必然会重新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如何让经典的精髓为大众接受,或许,我们能从《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于丹论语心得》等著作中找到答案。当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如潮水般涌向书店购买上列书目时,经典已然走进了读者的心中。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在于它的随波逐流而在于它的超前性;经典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说出了我们内心深藏的隐秘,还在于说出了我们内心里难以抹去的、无法掩饰的真正恐惧——现代性对人类精神生活和灵性寄托的毁灭性打击。而这些,潜藏于庭院深处而不为人知,就好比宝藏深藏于海底而游客只看到平静的水面一般。 所以,经典本不过时,但若没有合适的走近读者的方式,死活读不下去的排行榜经典名列前茅的状况恐怕依然会继续。期冀有那么一天,经典不再孤独! 【解析】 作文审题立意: 此题任务驱动作文,要求阐述看法、就事论理。不能写成话题作文和无限制的材料作文。这则材料的核心问题要回答经典文学作品为什么没有通俗文学作品受欢迎。,故写作重点应是经典文学影响力不如通俗文学,并阐述其原因,进而分析用网络快阅读来解决问题;拒绝阅读经典,原因大多是世事浮躁,人们更愿意接纳“浅阅读”“快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干脆“读图”;本质原因是当下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在一个追求“成功”的时代,像《红楼梦》这样缺少“实用价值”,缺少“谋取实际利益”功能,同时又缺少快速获取娱乐“快感”的作品,被阅读者驱逐是“理所当然”的。但,这些承载着人类基本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的“经典”,被我们以“不实用”而拒绝的时候,我们是否忽视了人类沉重的肉身恰是因“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的。这样写作可围绕“有用与无用”“与经典同行”等展开。 我们也可勇敢质疑,曾经的“经典”是否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有些依托社会背景生成的“深邃”的经典是否有足够理由要求不同生活阅历的人去阅读、热爱并读出“意义”?这样写作可就“何为经典”“人类经典演变过程”等展开。 也可谈通俗文学影响力不如经典文学,只是因其阅读的快捷而带来便利; 还可谈因读者(对象)不同影响力就不同,雅俗要求不一,进而谈解决办法等。 重点阐述运用网络阅读方式解决经典文学影响力下降的问题也属符合题意的文章。其他只要是围绕材料中心的观点即可看到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首先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对此质疑、批判,或者赞同。但要学会多问自己,为何如此? 可参考的作文立意: 1.让经典不再“孤独”。 2.亲近经典,提升灵魂。 3.经典虽无价,传播应有方。 4.别让经典湮没于“通俗年代”。 作文结构示例: (1)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用材料,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两语即可。比如本文中开头部分第一段:“日前,某大学出版社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众多中外名著赫然在目;而通俗文学则大受欢迎。” (2)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比如本文第二自然段:“可能有人会说,经典难道不是传世名作吗吗?怎么会注定孤独呢?诚然,经典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然而,经典的深邃性、穿透性与引领性注定曲高和寡。” (3)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比如“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经典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4)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比如本文的第3、4自然段先摆出事实“当游客在南昌郊外的青云谱看到朱耷遗留下来的不朽的作品时,……当黛玉之死一步一步呈现在读者眼前时……”再做画龙点睛的论证分析“可见从阅读内容上,与通俗文学的茶余饭后作比较,经典那绝对优势也就成了绝对劣势”。 (5)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比如第5、6两自然段,思路上依然是先举例再分析,但显然较之上一层深入了一层。结合《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于丹论语心得》等著作说明经典以另一种方式,也就是借助通俗已然走进了读者的心中。本部分是从怎么样做的角度深入一层。符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 (6)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比如本文的最后一段。“经典本不过时,但若没有合适的走近读者的方式,死活读不下去的排行榜经典名列前茅的状况恐怕依然会继续。期冀有那么一天,经典不再孤独!” 作文素材积累: (一)事例: 1.孙敬悬梁: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2.苏秦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3.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4.少年包拯读书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5.左思洛阳纸贵《三都赋》:左思并不是洛阳人,他生在山东临淄,因为妹妹应选入宫,他才迁至洛阳。《文赋》的作者陆机听说左思要写《三都赋》,说他是狂妄之极,妄想超越班固和张衡,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还讥笑左思写出来的东西只配给他盖酒坛子。左思不甘心,从洛阳跑到河北,拜访了西晋时期的大文学家张华。陆机正在创作自己的《三都赋》,但看过左思的《三都赋》后,不由得钦佩道:“写得太好了!真是想不到啊!”他料定自己写不过左思,就不再写了。 6.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今年春节期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火了,火爆了武艺姝、陈更等一大批诗词达人,火了康震、王立群等几位诗词大家,火了白茹云这样的生命强者。同时,最火的当属主持人董卿。她在现场上出口成章,典故、名篇信手拈来,闲庭信步般潇洒。即使在几位专业的教授面前,董卿丝毫不见下风。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谦谦君子风度和工作需要使然,董卿的底蕴如果发挥出来,康震、郦波等教授未见是其对手。为什么这样说?比赛现场,几位点评专家的座位上均有电脑提示,他们点评时眼睛不时要看一看电脑。而很多时候,董卿是即兴发挥,根本没有利用“外力”。在演播大厅近距离接触董卿,铅华洗尽,不施粉黛,素面朝天,温文尔雅的董卿真的不美一定如美酒一样,越来越纯越香。所以,本人斗胆向女士进一言,多多修炼自己的内心,少一点追逐外在。任何人也斗不过时间,能够证明你美丽的,只有内涵。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女士们,努力,做一个董卿这样的真正美女。 7.碎片阅读宜反思:很多人都熟悉的一个场景是:地铁车厢里,大家都低头摆弄手机、电纸书或者平板电脑。回到家中,频频刷微博又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必修课”。这股风潮甚至蔓延到了出版界,一本本“微博图书”纷纷上市。这种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碎片化”“浅阅读”的忧虑。碎片化阅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信息的同时,也大量挤占了人们深阅读的时间。碎片化阅读还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化的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 8.对比速用:当我们沉浸在“浅阅读”的便捷、新鲜时,我们的心智其实也在慢慢退化。诚然,“浅阅读”可以提供即时信息,让我们有一种与世界同步的“存在感”,然而却无法像深度阅读经典那样,一步一步塑造成深挚的思想、高远的情怀,因此。才有毛泽东所说,“要看五遍《红楼梦》才有发言权”的深刻见解。 (二)名人名言: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9.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0.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21.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则新闻报道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晚,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全球六地同时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不同于普罗大众对黑洞照片的“戏谑狂欢”,天文学家表示,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成功获得超大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曾预言,由于黑洞的存在,人们将会看到中心区域存在一个由于黑洞视界而形成的阴影,其周围环绕着一个由吸积或喷流辐射造成的新月状光环。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认为低血糖发生时,应该给患者补充一些糖分,巧克力、饼干、奶糖是最佳选择吗?巧克力中脂肪含量高,吸收速度慢,所以,______,饼干作为淀粉类多糖食物,消化吸收更慢。奶糖除了含糖之外,还加入了奶制品和胶质物品,消化吸收会慢一些,也不推荐,那么,______?我们知道,当身体内严重缺“糖”时,必须在短时间内让血糖快速地升到正常值。大脑唯一的能量供给来源是葡萄糖,血糖过低,大脑容易功能受损,所以,发生低血糖时,______,如葡萄糖粉、砂糖水、方糖、糖果、果汁等小分子糖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他以积极      的精神,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他的五、七言古诗,格调大变,            。七言律诗在他手中正式成立,沉着痛快。他的诗歌             ,既有清新刻画的句子,又有议论和用典,(       )所以,自中唐开始,他就被称为“诗圣”,宋人更是对他         

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开创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B.他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C.他开创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让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D.他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2.在括号了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刚烈也有严肃,有诙谐也有柔情。

B.有刚烈也有诙谐,有严肃也有柔情。

C.有严肃也有柔情,有刚烈也有诙谐。

D.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入时         抑扬顿挫        博大精深      关怀备至

B.入世         沉郁顿挫        博大精深      推崇备至

C.入时         沉郁顿挫        博采众长      关怀备至

D.入世         抑扬顿挫        博采众长      推崇备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话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云和鸟来比喻自己无意出仕,厌倦官场的情绪。

(3)《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 “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难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C. “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D. “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