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________,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________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________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麋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________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雕刻 洒落 寂静 设身处地
B.雕琢 平铺 落寞 身临其境
C.雕琢 洒落 落寞 设身处地
D.雕刻 平铺 寂静 身临其境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B.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播散在满园中,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C.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熨帖而微苦的味道播散在满园中
D.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3.请写出选文中的两种修辞手法,并简要写出对应的语句。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在字数、体式、语气、题旨和思想内容上均有严格限定,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语还有“谪、贬、左除、左降”等。
C.“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采用干支纪年法;“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采用月相纪日法,农历每月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
D.“泰山之阳”中的“阳”指泰山的北面。在地理方位上“阳”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强调教育的作用,《劝学》是他强调学习的名篇。
B.北宋的苏辙和哥哥苏轼,父亲苏洵合称为三苏,他们三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张岱等。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诗三百”,共分风、雅、颂三部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秦观《鹊桥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只要彼此情意相通,即使不能朝夕相守,也无须黯然神伤。
(3)《静女》中,描写小伙子赴约时因见不到姑娘而痴情张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注)洪崖;古仙人名,传说尧帝时已三千岁。笙鹤;仙乐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到了登山过程,作者伴着和风,轻云登到岱顶,站在泰山极顶纵览壮丽的景观,“此观”就是颔联中描写到的泰山景色。
B.李贺曾在(梦天》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作者化用此诗句,用“万古齐州烟九点”一句描绘出泰山烟云缭绕中群峰耸峙的景象。
C.作者观赏到太阳从云海中涌出的壮观美景。“五更沧海日三竿”一句写泰山日出,“沧海”指云海,刚刚五更,云海之上日已三竿。
D.尾联写作者笑拍洪崖仙人咏唱登临泰山的诗作,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泰山共鸣。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2.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苏轼的《赤壁赋》,完成下面小题。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劝请
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扣:敲击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渺:渺小
D.苏子揪然,正襟危坐而间客曰 正:整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苟非吾之所有 ②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
D.①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展示了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喜悦之情。
B.第二段承接上文景色描摹,写作者的歌声与客人的箫声,苏子饮酒放歌,客人倚歌而和,营造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其乐融融的境界。
C.第四段作者以明月,江水来阐释变与不变的道理,表现作者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D.全文因景生情,借景喻理,将画意,诗情,理趣熔于一炉,创造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蕴含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4.请将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第(3)段中“客”用对比的方式抒发了“悲”,请问”客”的“悲”由哪三个方面的原因构成?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