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中优秀毕业生小张被心仪的大学录取了,这所大学也是爷爷的母校。新学年开始,小张豪情满怀地报到了,他发现学校的宿舍、餐厅生活设施比想象中的差不少,顿然闷闷不乐:给家人打电话诉说心曲。爷爷告诉他,他们当年读书时,自己背着铺盖去外地上学,有时甚至吃不饱,但生活照样多姿多彩,同学们都学业有成。爷爷还说,这所大学的校训中就有“艰苦朴素”,实干吃苦也是学校的传统作风和育人特色。
小张把他在大学里看到的情况。校训和自己的想法发到高中班级群里,引起了同学们热烈讨论。有人说,条件这么差还怎么安心读书;有人说,都快进入小康社会了,还要什么艰苦朴素;有人说,艰苦朴素是优良传统,在我们身上不可以丢掉;有人说,在新时代、新环境里会遇到新的困难、新的问题,艰苦朴素的精神不可或缺……
假如你是该班级群中一员,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依据问题情景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主张,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请划下而这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据报道,9月25日,拥有世界最大单体航站楼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这一机场展示出中国的工业能力和科技实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满足客运需要,分流此前中国规模最大和最繁忙的民用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仅用不到5年时间就建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单体航站楼,以及世界最大综合交通枢纽,体现了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崛起的工业和工程能力。这个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建设了航空、高速公路、轨道和地下综合管廊等交通方式的建筑,其运营管理采用了大量最新智能科技。
下面是生活中的对话情境, 双方共有六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学生:老师好,我有个问题,想垂询一下,请您雅正。
老师:没问题,我不吝回答,一块商量。
学生:因受令尊影响,我从小就挺喜爱书法。
老师:这很好呀,你的字确实写得不错!
学生:我从报上看到市里有个书法大赛,我想光顾,但不知道参赛流程。
老师:噢,我也注意到这个事了,这次比赛的流程比较复杂些,正好还有几位同学询问这事,我下午将拨冗给你们集中解答。
学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 )。当战争和暴力屡屡击碎人们的和平梦想。如果政治精英能想想“ ”当饥饿和贫困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欠发达国家;当不断膨胀的感官欲望把环境伤害得 ,“回到孔子”至少能让现代人在踏上歧途时,听到内心“咯噔”一声。
当然,对于在现代化坐标中登攀高点的中国人而言,“回到孔子”更意味着一个古老民族在价值和情感上的回归。当越来越多的人 于“故乡沦陷”,满心渴望从传统典籍中找到此心安处,当一个国家把建设文化强国、塑造核心价值观上升为国家成略,这些都表达着上至庙堂、下及万民的共同诉求:中国越是在现代化道路上狂飙突进,就越需要仰望历史星空校准价值航向、补充精神给养。孔子在竹简上写下“君子和而不同”,二千多年前,这也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想象。
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 。只有每一颗星星都发光,人类文明的星空才会更加璀璨。
1.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只要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就必须在21世纪生存下去。
B.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C.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人类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D.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成语, 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满目疮痍 痛心疾首 平分秋色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千疮百孔 痛心疾首 各有千秋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满目疮痍 深恶痛绝 各有千秋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千疮百孔 深恶痛绝 平分秋色
3.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价当的一项是
A.二千多年前,在竹简上孔子写下“君子和而不同”,这也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想象。
B.二千多年前,在竹简上写下“君子和而不同”,这也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想象。
C.二千多年前,孔子在竹简上写下“君子和而不同”,这是否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想象。
D.二千多年前,孔子在竹简上写下“君子和而不同”,这也代表着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想象。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和思考不能分离《论语》中“______,_______” 两句就阐述了人们在求取知识时应把学和思结合起来的道理。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琴声写得可听可感。
(3)李密在《陈情表》中申述得照顾年迈祖母,委婉表达他不能出仕的苦表:“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
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注)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翠竹与烟雨清风最相宜,它拂动流水,掩映村庄,与松树相伴。
B.颔联写移栽的竹子经诗人清洗后,清疏明净的枝叶掩映着前方的山峰。
C.这首诗意境优美,句句如画,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流露出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
D.本诗语言清婉晓畅,讲究练字。“拂”“藏”“迸” 等动词写出 了竹的姿态和生长环境。
2.全诗诗句不见一“竹”字,但处处有“竹”,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竹”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