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也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

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的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合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___________,但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导致其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___________,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

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___________,即便是一生迫随,___________,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B.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

C.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D.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B.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C.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D.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知遇之恩    令人发指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B.知遇之恩    怒发冲冠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C.再造之恩    令人发指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D.再造之恩    怒发冲冠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1.C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语序不当,应是先在“人身”上“依附”,再在“活动”上“服务”,排除B、D两项。第二处是修饰不当,“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应该分别修饰“服务”和“依附”,排除A项。 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按照逻辑顺序应先“主观上”再“客观上”,排除B、C两项;“以政治为出发点”属于“主观”范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属于“客观”范畴,排除A项。 故选D。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知遇之恩,得到赏识或重用的恩德。再造之恩:像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此处前文是“公子光赏识重用”,所以用“知遇之恩”较为符合语境。 第二处,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令人发指:人的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此处是形容唐雎因秦王骄横狂妄而愤怒,所以此处用“怒发冲冠”较为合适。 第三处,不测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不虞之誉:预料不到的赞扬。此处是对侠士人物行为遭遇的陈述,所以此处应该用“不测风云”。 第四处,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此处是对侠士一生经历的描述,所以用“劳苦功高”更为贴切。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旧乡”的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诗人表达自己后悔没有看清道路,委婉地表明想要退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禊事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自蓟北门行

庾  信

蓟门还北望,役役尽伤情。

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

寒芦叶脆,弓冻纻弦鸣。

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

将军朝挑战,都尉夜巡营。

燕山犹有石,须勒几人名?

(注)①本诗属乐府《杂曲歌辞》。②庾信(513-581):字子山,南北朝时期北周著名诗人。③笳: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④纻弦:苎麻搓成的弓弦。⑤复姓:两字或两字以上的姓氏。北魏至北周武将多为复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站在蓟门北望,每次战役都令人伤情,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对蓟外边塞战争的总体感受。

B. 诗人突破时空局限,调动关山、汉月、陇水、秦城等意象,赋予诗歌巨大的历史内涵。

C. 胡笳生寒,芦叶变脆,弓弦冻硬发出颤音,一系列特有的细节渲染出北地苦寒的特点。

D. 诗歌多处用典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尾与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所抒情感相同。

2.“将军朝挑战,都尉夜巡营”有版本作“将军连转战,都尉夜巡营”,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萧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号绛侯。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全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囯,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岁余,每河东宁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冶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曰武侯。

(选自《汉书·周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怨/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封地,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

B.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贬谪之意,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国,古代既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指京城。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家世代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平定燕王、韩王等人的叛乱,所向披靡。

C.周勃质朴倔强,老实敦厚。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士和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高祖认为可把大事托付给他

D.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

(2)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煞,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漫灭  文:碑文 B.盖音也  谬:错误

C.而欲出者  怠:懈怠 D.火尚足以也  明:明亮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距院东五里    ②既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④四人拥火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紧扣题目,从山名由来写起到考证山名结束。

B.选文第二段既详写前洞的景色,又着重写游后洞的过程.

C.作者在领略后洞奇景时,因听了别人的话从洞中退出来。

D.作者没能极尽游赏之乐,一个“悔”字概括了他的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零公里

韩世霞

我披着绿色的棉质披肩走在扩建好了的首府小巷中,享受看春天的唯美黄昏。弯月已经半悬在空中天却没有黑透。我不觉回忆起少年时期生活过的零公里。

零公里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距县城五公里。新疆前往西藏必经零公里,而零公里是新藏公路219国道的起点,零公里因此而得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零公里是个“半拉子城,半拉子村”的地方。通向西藏阿里的公路两边有汽车二十九团、西藏阿里军分区驻叶城留守处、通讯营等部队单位和一些筑路、养路单位。这些单位自北向南构成了零公里“半拉子城”的面貌。街道的两边有一些小饭馆和商店,夏天则会增加一些搭着凉棚的瓜果蔬菜摊位,这些景象加上北边的叶城县良种繁育基地和县林场,又构成了零公里“半拉子村”的面貌。我就读的叶城三极在阿里军分区驻叶城留守处的对面。

每年春天,零公里都有一段难熬的日子。狂风漫卷,飞沙流动,沙石敲打着我们单薄的身体,呼吸在沙尘中吞吐。零公里的风沙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或尊贵或卑贱,或寻常或特殊的生命个体。在这样的春天,我的心是安静的。

在冰雪消融天路邇车后,大半年拥抱雪山的藏族同胞,搭乘军用物资运输车来到零公里。他们被这里的繁华吸引了,穿着厚重的藏袍,戴着皮帽,蹬着高靴直接进入零公里的夏天。商贩们遇到他们可算逮着了机会,只要商贩们喊出价钱,这些藏族同胞从不还价。那些失去了青春年华的纸币从藏族同胞的口袋飞到商贩们手里,在商贩们眼里欢快地舞蹈。年幼的我心想,如果父亲能像这些天外来客一样,从衣兜里掏出一大把钱给我,那我该有多幸福啊!我就再也不会为五块钱的学杂费犯愁,不用看着妈妈给钱的脸色担心下学期不能背起书包走进零公里的学校了。

零公里零零星星的摊位在炎炎烈日里随看路边白杨树的影子移动。主家选好了位置,把驴车拴在一棵白杨树上,在地上铺一个花布单子,把蔬菜瓜果整齐地码好,一个农民便变成了一个商贩。一驴车蔬菜瓜果就是当日全部的买卖,也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他们用一杆秤量世界,量人心。

我的父亲每年夏天总是戴着一顶麦草编织的斗笠,用废旧报纸卷一把粗糙的莫合烟,蹲在白杨树的阴影里等待买主。有时也有藏族同胞在父亲的摊位前大方地递过一把纸币,切开一个大红瓤的西瓜,坐在树荫下享受零公里异常干燥的风。父亲从那一把纸币里拿出一张,其余如数退还给藏族同胞。我总是埋怨父亲傻,没有将那一把纸币全部留下,回家后给母亲打小报告,母亲总是责备父亲头脑简单,不如别人家的男人会做生意。

在零公里尘土飞扬的街道上,父亲蹲在蔬菜摊位前,把草帽压得很低,迎着斜阳半眯着眼,卷莫合烟时吐一口唾沫,舔一下食指指尖,擤鼻涕后用手一甩,往脚后跟一抹……一个同学的父亲穿着军官服从父亲身边经过,有几个小战士迎面而来,一边敬礼一边响亮地喊着“首长好!”。我从这位军官高大的身影里,看到了一个女同学高傲的鼻尖和翘起的马尾辩,看到了身份等级。如果有可能,我希望朝着那个同学的父亲喊一声“爸爸”,让鄙夷的眼光转为羡慕,让零公里的风改变方向。我极不情愿让老师和同学们知道那个在树荫下戴着斗笠、卷着烟叶的人就是我的父亲,总是在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高门大院之后,零公里的街道被傍晩的幕布渐渐拉黑,才从树丛疯跑过去,帮父亲收拾蔬菜摊位。有一次,我和同学走在街道上,父亲远远地看见了我,亲切地叫看我的乳名,我怕同学知道了真相,故意装作没听见。

多年后,父亲慈爱的声音在我心底沉淀为一种深深的自责。现在,每当看到年近八旬的父亲,一幕幕往事便如泉水般涌动。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一定要站在父亲的摊位前,大声地对同学们说:“这是我的爸爸,是他尽自己的能力,在荒凉的零公里撑起了一个家!”

最近,父亲念叨着要去趟南疆,我想陪着他老人家一起去,顺便走走零公里的街道。听说,现在那里已经很繁华了,是叶城县开发的商业新城区,叶城火车站就在附近。到时候,我一定要替父亲回忆拴过我家灰色驴子的白杨树和摆过蔬菜的摊位;回忆有同学从父亲的蔬苿摊位前经过时,我偷偷背过身子无意间刻过自己名字的小树。我将把回忆起来的往事,用家乡话讲给父亲听,用这种方式赎回我当年对父亲犯下的不可饶恕的心灵罪过。

此刻,我放慢了脚步。我想,生活本该是简单的、平淡的,听春风的声音,观春天的景色,走春天的小路,享受属于自己的空间,完成自我的一次次蜕变。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交代零公里的地理位置、区域面貌和气候特点,展现了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也为后文叙事埋下了伏笔。

B.“在商贩们眼里欢快地舞蹈”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纸币,实为表现商贩们在收取藏族同胞的购物款时的愉悦心情。

C.文章转承自然,注重照应,如倒数第三段第一句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倒数第二段写白杨树和蔬菜摊位,与前文呼应。

D.文章围绕零公里的发展变化和“我”的心路历程这两条线索行文,文章不仅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而且富于理趣,引人深思。

2.文章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父亲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少年时的“我”和现在的“我”对父亲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