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②有的人与自己的思想在一起时缺乏安慰,就会不断在外部世界里寻求某种娱乐。——美国心理学家玛利亚·梅森
③独处,最能检验一个人灵魂的深度。——周国平
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都要面对与自己相处的时光。你对如何与自己相处有着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句)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超过30个字。
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发展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_____。如果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②_____。唐代文人之醉酒,固然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且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因此,有人说③____。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 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制造出 的瓷器。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而( )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 ,但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各方力量应该携手,把陶瓷上的中国故事讲得精准、透彻、动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熟能详 精美绝伦 赞不绝口 张冠李戴
B.有目共睹 精美绝伦 拍案叫绝 南辕北辙
C.耳熟能详 美轮美奂 拍案叫绝 张冠李戴
D.有目共睹 美轮美奂 赞不绝口 南辕北辙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B.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C.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D.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B.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C.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D.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到,只有拥有强有力的背与翼,大鹏才得以“________,________”,然后乘着六月的风离开北冥,并生发出观雾如马、问天正色的豪情。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释)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粱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曹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诗人曾自注:“捡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以自嘲的口吻开头,说只能为口腹生计而奔忙。“荒唐”二字是对过去的自嘲与否定,又含有几分牢骚。
B. 颈联用典自况。“为口”而至此,可以说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诗人在扫兴的“员外置”前加了一个“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个“例作”,是夸张愤怼之语。
C. 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 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地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