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弃绝 泰戈尔 这是帕尔贡①季初的一个月圆之夜,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弃绝

泰戈尔

这是帕尔贡①季初的一个月圆之夜,早春到处吹送着满含芒果花香的微风。一只杜鹃藏在水塔边一棵老荔枝树的密叶中,它不倦的柔婉的鸣声,传进了幕克吉家一间无眠的卧室里,在这里,赫门达不停地把他妻子的一绺头发在他手指上绕着,一会又摆再弄她手腕上的一串金钏,使它发出丁当的响声,一会儿又拉下她头上花串里的花朵,让它垂覆在她的脸上。他的心情就像一阵晚风,在心爱的花丛中嬉戏,轻轻地把她摇到这边,又摇到那边,想使她活泼起来。

但是库松坐着不动,从开着的窗户望出去,眼神沉没到月光笼罩的无边的太空里。她对于丈夫的爱抚,仿佛毫无感觉。 

最后, 赫门达握住他妻子的双手,轻轻地摇着,说:“库松,靠近我一点,亲爱的,你看夜晚是多么美啊。” 

库松的眼睛从无边的太空转向她的丈夫,慢慢地说:“我会念咒,在一瞬间把这春夜和明月打碎。”

“你要是真会念咒,” 赫门达笑着说,“请不要念吧,要是你会念什么咒,能在一个星期内变出三四个星期六,还能把夜晚延长到第二天早晨五点钟,那你就念吧。

一边说着他想把他的妻子于拉得更靠近一些,库松却从他的怀抱里挣脱开来,说:“你知道吗?今天晚上我很想把我决定在临死时才说出来的一件事告诉你。今天晚上,我觉得不管你给我什么责罚,我都能忍受。”

赫门达正在想开一个玩笑,罚她背诵一段瘏耶提婆②的诗,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拖鞋声很快地走近了,这是他父亲哈利赫·慕克吉的熟悉的脚步声。赫门达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感到心慌意乱起来。

哈利赫站在门外,吼叫着:“赫门达,马上把你的妻子赶出去。”

赫门达看着他的妻子,看不出她脸上有惊讶的痕迹。她只是用一双手捂着脸,用她整个灵魂祈求让她立刻化为乌有。杜鹃的呜声仍旧随着南风飘了进来,但是没有人听到。大地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唉,一切事物的样子多么容易改变呵。

赫门达:“那么现在你把一切都告诉我吧。”

库松用坚定平稳的声音,把她的事情严肃地说出来,她仿佛是赤着脚,迈着无畏的脚步,一步步地慢慢从火焰里走过去,却没有人知道她被灼伤得多么厉害。赫门达听她说完了,就站起来,走了出去。

库松料想她丈夫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她并不感到惊奇。她和对待日常生活中任何其他事变一样地泰然处之——在过去的几分钟里,她的心情已经变得那么枯燥、那么淡漠。世界和爱情,自始至终似乎对她都是空洞虚幻的。连她丈夫从前对她谈情说爱的回忆,也像一把残忍的尖刀刺透了她的心,只给她嘴唇上带来了枯燥、冷酷,忧郁的微笑。赫门达刚才还对她低语说:“夜是多么美呵!”这一夜还没有消逝,那只杜鹃还在歌唱,南风还在吹拂着房间里的帷帐,月光还躺在打开的窗子旁边的床上,像快乐得疲倦了的美丽女神一样,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爱情比她自己还要虚幻呵!

赫门达整夜失眠:疲乏得像个狂人一样。第二天早上,他到波阿利家去,如烈火一般暴跳起来,用颤抖的声音质问说:“你亵渎了我们的种姓。你给我们带来了毁灭,你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你给我们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你还不肯罢手吗?。”赫门达静默了一会儿又吼叫道,“现在你为什么要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呢?”

波阿利极镇静地回答说:“当我看到你妹妹的婚礼一切都安排好了的时候,我心里想:‘好啦,我已经把一个婆罗门的种姓污损了,但那不过是责任感的问题。现在,另一个婆罗门的种姓又有被污损的危险,这一次我有责任来防止它。’于是我给他们写信,说我可以证明你娶了一个首陀罗的女儿。”

赫门达竭力控制住自己,说:“现在我打算休弃的这个女孩子,将来会怎么样呢?你可以供给她食住么?”

“我已经尽了我的本分,”波阿利·山克尔从容地回答说。

“照管别人休弃的妻子可不是我的责任了。外面有人么?给赫门达先生端一杯加冰的椰子汁来,还拿点槟榔。”

赫门达站起来,没有接受这丰富的款待,就告辞了。

在月圆之后的第五夜——那一夜是黑暗的。没有鸟叫。水塔旁边的荔枝树,看去像颜色不那么深的背景上的一道墨痕。南风像一个梦游者似的在黑暗中盲目地飘荡。天上的星星,想用不眨眼的警醒的眼光,穿透黑暗,来窥测深奥的秘密。

卧室里没有灯光。靠近打开的窗户有一张床,赫门达坐在床边,凝望着面前的黑暗。库松躺在地上,双臂抱着她丈夫的脚,把脸偎靠在上面。时间像宁静的海洋一般停住不动。在这永恒的夜的背景里,“命运”似乎画出了这唯一的一张永远有价值的画:周围是死气沉沉的,裁判者坐在中间,罪人伏在他的脚边。

拖鞋声又响了。哈利赫·慕克吉走近门边,说:“时间已经够长了,——我不能再等了。把这女孩子赶出去吧。”

库松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她用毕生的热情,抱住她丈夫的脚,不住地吻着,又恭敬地用她的前额触了一下他的脚,然后走出去了。

赫门达站起来,走到门边,说:“父亲,我不愿意休弃我的妻子。”

“什么?”哈利赫吼叫着,“你愿意放弃你的种姓么,先生?”

“我不在乎种姓,”这是赫门达的沉着的回答。

“那么我把你也弃绝了。”

(有删改)

[注] ①印度一年分为六季,就是夏、雨、秋、冬前、冬和春。帕尔贡就是春季②瘏耶提婆,印度一位著名诗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赫门达不停摆弄妻子库松的头发与饰物,反映出他对妻子的百般怜爱和内心的矛盾复杂。

B.面对哈利赫的怒吼,库松一点也不惊讶,因为她正要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丈夫,可见她早已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C.文本中哈利赫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他根深落固的种姓观念、急躁暴戾的性格特征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人物形象鲜明。

D.本文和作者同时期创作的另一部短篇小说《素芭》,都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印度女性命运的关切,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2.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3.小说题为“弃绝”,“弃绝”有哪些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A 2.①对慕克吉家附近景物的描写,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自然场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故事氛围的变化和人物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地方特色,也体现出泰戈尔创作语言的诗意风格。 3.①哈利赫驱赶违背种姓制度儿媳,做法之决绝;②赫门达毅然放弃种姓制度选择爱情,态度之果决;③泰戈尔批判种姓制度的不合理,立场之坚决。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语段,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A项,“内心的矛盾复杂”错误,那时赫门达还不知道哈利赫要驱赶妻子库松。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①文章开端就描写了春季一个月圆之夜慕克吉家附近景物,“早春到处吹送着满含芒果花香的微风。一只杜鹃藏在水塔边一棵老荔枝树的密叶中,它不倦的柔婉的鸣声,传进了幕克吉家一间无眠的卧室里”,这个美好的春夜,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自然场景;②“那只杜鹃还在歌唱,南风还在吹拂着房间里的帷帐,月光还躺在打开的窗子旁边的床上,像快乐得疲倦了的美丽女神一样,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因为种姓制度,库松可能与丈夫要分开,这段景物描写,是用来表达库松内心的痛苦的;“没有鸟叫。水塔旁边的荔枝树,看去像颜色不那么深的背景上的一道墨痕。南风像一个梦游者似的在黑暗中盲目地飘荡。天上的星星,想用不眨眼的警醒的眼光,穿透黑暗,来窥测深奥的秘密”,这段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了故事氛围的变化,因为赫门达和库松因为种姓制度即将面临分开的结局。③景物描写使小说具有地方特色,“一只杜鹃藏在水塔边一棵老荔枝树的密叶中”“南风像一个梦游者似的在黑暗中盲目地飘荡”,都体现出泰戈尔创作语言的诗意风格。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 ①依据哈利赫所说的话,“赫门达,马上把你的妻子赶出去”“我不能再等了。把这女孩子赶出去吧”,可见“弃绝”的第一层含义是:哈利赫驱赶违背种姓制度儿媳,做法之决绝;②赫门达为了库松,面对父亲的逼迫,他沉着地说“我不在乎种姓”,可见“弃绝”的第二层含义是:赫门达毅然放弃种姓制度选择爱情,态度之果决;③这篇小说中,赫门达为了心爱的妻子库松,宁愿放弃种姓、选择爱情,可见“弃绝”的第三层含义是:泰戈尔批判种姓制度的不合理,立场之坚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果追溯北京垃极分类历史,你可能想不到,全球公认最早出现垃圾分类的城市就是北京。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垃圾要分类收集》,市政府参事、“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说,当时提出垃圾分类的背景是“勤俭建国”。在彼时的背景下,废品回收业十分发达,市民会把牙膏皮、橘子皮、旧报纸等分门别类送到废品站换钱。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则开始于90年代末。1996年,在政府指导下,西城区大乘巷社区成为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最初,6个大垃圾桶贴着不同标志,分别收集报纸书本、塑料泡沫、碎玻璃和废钢烂铁等。到了2000年左右,小区的垃圾桶变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极和其它垃圾。从形式上看,垃圾分类已经迈出步伐,但是,问题却接踵而来。由于后端垃圾分类设施缺位,前端细分的垃圾到了运输处理阶段,又被一股脑地倒在了一起,“分垃圾有什么用呢,到最后还不是混在一起?”居民们提出了疑问。“可以说,2008年前,垃圾分类设备作用不明显,”王维平坦言,“2008年北京才建起第一座垃圾焚烧厂,在2008年前,北京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填埋。垃圾分类推进力度不够,进展缓慢的现状,北京并不是个例。”

(摘编自《20年后北京重启垃圾分类),北京晨报,2017年8月8日)

材料二:

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根据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与以往法律法规有所区别的是,上海市此次实施的《条例》,不仅实现管理区域、管理对象全覆盖,同时还加大了惩处力度,因此也被外界称为“史上最严”。根据《条例》,上海市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分为四大类。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将面临处罚。《条例》中,除对个人混投行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外,对单位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的行为,规定最高可处5万元的罚款,对生活垃圾收运单位、处置单位不遵守相应规范的,分别规定最高可处10万元、5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单位经营服务许可证。此外,《条例》还确立了失信惩戒制度。另外,《条例》中还专门提出“促进源头减量”。其中明确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

(摘自(上海今起执行“最严垃圾分类”,新华网,2019年7月1日)

材料三:

垃圾分类就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无用垃圾。社区和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要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相关部门应制定单位和居民垃圾排效量标准,低于这一排放量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一排放量标准的则予以惩罚。减排越多补贴越多,超排越多惩罚越重,以此提高单位和居民实行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的积极性,在居民还没有自愿和自觉行动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资源又不足时,推动分类排收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和其他企业介入。但是,仅仅承接分类排放难以获利,企业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绑服务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将推动分类排放服务与垃圾收运、干湿垃圾处理业务捆绑,可促进垃圾分类资本化、保障企业合理盈利。

(摘编自350百科(垃圾分类)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回顾了北京垃圾分类的历史,说明我国在垃圾分类方面曾做出过积极探索。材料二陈述了上海实施的垃圾分类措施,突显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B.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便设立了政府指导下的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小区。然而,垃圾分类虽在形式上迈出步伐,却因后端分类设施缺位而难见成效。

C.《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其不仅实现管理区域、对象全覆盖,还对个人、投放单位、收运单位等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D.三则材料显示, 垃圾分类工作已被提到重要日程,国人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已明显转变。由此,探寻更加合理的垃圾分类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3.如何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这段重要论述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的事实,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仁爱之心”“忠恕之道”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认为,人类与宇宙万物是相互融合的,是一个整体,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将“天人合一”发展为一个哲学体系,从而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人类所从事的一切都应是顺应自然规律去发展的。打破自然的平衡,也同样破坏了人类自身的平衡。世界各国纵使相隔千山万水,依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世界各国同处一个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人类与自然、国家与自然、国家与国家统一协调发展。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形态应该是一种“真正共同体”,它是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中所达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是人的本质复归的真正表现。

“仁爱”理念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仁”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伦理准则,其核心要义便是“爱人”,也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敬重。人们要做到“仁”,不仅仅是简单的去爱别人,更要去敬爱万物,帮助天地万物蓬勃生长,从而达到“与天地参”。“仁”除了最基本的爱人之心,更应顺应着“生物之心”去对待万物。“仁爱之心”并不是追求个人主义和个人的生活方式,而是主动救助需要被救助的人,使民众都可以乐其生,遂其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体现了“仁爱之心”的深刻内涵,自我与他人、同族与他族、本国与他国是唇亡齿寒的共生关系,我们的生存与他人的生存都是一样的重要,共同的成长才是生存,以仁爱之心去接纳不同国度,不同种族的人,才是我们长久的生存之道。

“忠恕絜矩”即忠恕之道的不变法则,“忠”,尽已之谓忠,即对人应当尽心竭力。论语《学而》一篇中记载了曾子的话,“吾日三省吾身”首先提出的便是“为人谋而不忠乎?”面对众多的人生层面,曾子首先想到的便是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可见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恕”,从字面上来说分为“如”“心”,即顺从自己的心。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弟子子责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恕”字包含了人的一生可以遵守的准则,简而言之,因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成全别人的喜欢,这就叫“忠”;因为自己不喜欢什么,而知道别人也不喜欢什么,因而不愿意将这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恕"。“忠恕”理念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要围绕的准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作为文化底色,彰显着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同心同德的伦理精神和价值意义,必将为人类带来幸福的未来。

(摘编自朱思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B.马克思提出的未来社会是真正共同体的观点,丰富发展了“天人合一”理念。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仁爱理念一脉相承,都主张不同国度和种族和睦相处。

D.对人尽心竭力是“忠”,顺从本心为“恕”,忠恕之道是儒家为人处世的准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及“天人合一”理念时,将董仲舒的哲学和马克思的观点作了类比。

B.文章在论证“忠恕絜矩”准则时,引用了《论语》中的语句,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D.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未来,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分析,也有对未来前景的展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力发掘儒家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才能在全球治理中做到共商共建共享,从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B.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应减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做法,力争实现人类与自然统一协调发展。

C.恩格斯说:“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会换来大自然的无情报复。”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通。

D.成全别人的喜欢是“忠”,不把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于别人身上为“恕”,因此,二者本质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离骚》)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

    ⑤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

    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

名言警句意蕴深厚,启悟后人。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来确定立意(注意句子间的关联),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提示:答案必须为单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评论最基本的要求是“讲真话”。真话是实话,实实在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乔装打扮,不涂脂抹粉,(     )。真话是中肯之语,诚诚恳恳,直言相告,可能不中听,甚至还刺耳, 但古人早就说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话是 ,信而有征,与大话、套 话、戏说、炒作等判然有别。真话是家常话,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像“场面上话”,时常         ,拿腔拿调,或言不由衷、虚与委蛇。

巴金《真话集》有言:“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但要做到并不容易。”在《二十年前》这篇短文里,他对自己曾     批判过一些文艺家的行为,沉痛反省和自责:“那些年我口口声声‘改造自己’,究竟想把自己改造成什么呢?我不用自己脑筋思考,只是跟着人举手放手,为了保全自己,哪管牺牲朋友?”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发出的理性领悟,是他获得的生命呐喊,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反观当今文坛,尽管巴金“讲真话”的告诫已过去三十多年,尽管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尽管解除禁锢的文艺疆场已是各路好手策马扬鞭的广阔天地,但在文艺评论领域,秉持“说真话,讲道理”原则、醒人耳目的作品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言之凿凿    装腔作势    随波逐流    凤毛麟角

B.言之有物    装腔作势    言不由衷    寥若晨星

C.言之有物    装模作样    随波逐流    寥若晨星

D.言之凿凿    装模作样    言不由衷    凤毛麟角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拔高,不护短,不贴金,不抹黑

B.不抹黑,不贴金,不拔高,不护短

C.不贴金,不抹黑,不拔高,不护短

D.不贴金,不抹黑,不护短,不拔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理性领悟,是他发出的生命呐喊,更是希望他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

B.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发出的生命箴言,是他获得的理性领悟,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呐喊。

C.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生命箴言,是他发出的理性领悟,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呐喊。

D.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生命领悟,是他发出的理性呐喊,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