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

②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首先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据说是孔子游楚时听当地小孩所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种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如刘邦有《大风歌》,项羽有《垓下歌》,它们的体式与中原歌谣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在句尾或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这些也成为楚辞的显著特征。

③但值得注意的是,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代人称楚辞为赋,取义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屈原的作品,除《九歌》外,《离骚》《招魂》《天问》,都是长篇巨制;《九章》较之《诗经》而言,也长得多。它们显然不适宜歌唱,不应当作歌曲来看待。同时,这种“不歌而诵”的“赋”,却又不是像散文那样的读法,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于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歌谣总是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的,楚辞正是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顺带说,现代人为了区别楚辞与汉赋,不主张称楚辞为“赋”,这不无道理,却不能说汉代人这样称呼有何过错。因为本来是先有“屈赋”而后有“汉赋”的。

④楚地盛行的巫教使楚辞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据史书记载,当中原文化巫教色彩早已明显消退以后,在南楚,民间的巫风更为盛行。在屈原的时代,楚人还沉浸在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生活于这一文化氛围中的屈原,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的感受。

⑤除了楚文化本身的因素,其他一些因素对楚辞的形式也起了一定作用。屈原《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体式的渗透。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这一节论述,正确地指出了战国纵横家华丽铺张的文辞对《楚辞》形成的影响。

⑥当然,“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龙•辨骚》),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摘编自骆玉明、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名称的出现不晚于汉代前期,作为专称指以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新诗体。

B.《楚辞》由西汉末年刘向辑录而成,包含了屈原、宋玉及汉代人模仿“楚辞”的作品,它和《诗经》都影响深远。

C.与楚地歌谣不同的是,楚辞不适宜歌唱,据古籍记载,楚辞需要用类似古希腊史诗“吟唱”的特别声调来诵读。

D.汉代人认为“不歌而诵谓之赋”,所以普遍把楚辞称为“赋”,而现代人不主张称楚辞为“赋”,两者皆有合理之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从楚辞的名称、楚辞与歌谣的异同、影响楚辞形式的因素三个方面介绍了楚辞。

B.文中列举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是为了证明楚地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

C.文章分析楚辞的形成时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如将楚辞与楚地歌谣、楚辞与散文作比较。

D.文章使用了丰富的引证,引用的材料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从而加强了作者观点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孺子歌》《大风歌》《垓下歌》每句可长可短,且在句尾或句中多用“兮”字,具有楚辞的显著特征,因此它们都属于“楚辞”。

B.《史记》中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本文认为先有“屈赋”后有“汉赋”,由此可见本文作者更倾向于把“楚辞”称为“赋”。

C.楚地盛行巫教,屈原的作品中也大量使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这说明作家生活的地域文化氛围会对作家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D.影响楚辞形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因此在这诸多因素中,屈原的创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1.C 2.B 3.C 【解析】 1.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C项,“楚辞需要用类似古希腊史诗‘吟唱’的特别声调来诵读”分析错误,见原文第三段,“据古籍记载,需要用一种特别的声调来诵读。这大约类似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古籍并没有记载要“用类似古希腊史诗‘吟唱’的特别声调来诵读”楚辞;此外楚辞的诵读“类似古希腊史诗的‘吟唱’形式”也并非古籍记载,而是今人的推测。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是为了证明楚地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分析错误,见原文第二段,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是秦汉时的歌谣,它们的体式与楚地歌谣相近,有楚辞的显著特征,因此,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不是为了证明“楚地歌谣到秦汉时还十分流行”,而是为了证明段首句“楚辞的形成,从直接的因素来说,同楚地的歌谣有密切关系”。 故选B。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孺子歌》《大风歌》《垓下歌》……它们都属于‘楚辞’”说法错误,《孺子歌》《大风歌》《垓下歌》“篇幅短小而语言质朴”,与楚辞“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见第三段)有所不同,因此不应归属于“楚辞”。 B项,“本文作者更倾向于把‘楚辞’称为‘赋’”无中生有,本文作者认为汉人称楚辞为“赋”,现代人不主张称楚辞为“赋”,都是有道理的(见第三段),并没有表现出把“楚辞”称为“赋”的倾向。 D项,“屈原的创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于文无据,文中并没有指出各种因素中哪个起决定作用。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40个字。

2019年8月26日在香港地铁中环站附近遮打花园,百余名香港市民撑举横幅,齐声呐喊:“强烈谴责美国粗暴干预中国内政”“中国香港,与美无关”……齐声高唱《歌唱祖国》之后,人群整队,开始游行,朝花园道美国驻港总领事馆进发。游行队伍一路高喊口号,慢慢行进至美国驻港总领事馆。“香港暴徒,美国制造”“美国黑手,立即收手”……整齐的呐喊声再次响起。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测谎仪并非真的“测谎”,__ 也就是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痕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案发时是不是在现场。在测试过程中,___ ,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都会把他“供”出来。这是因为做过特殊事件(比如杀人放火、特大盗窃、拐卖人口等)的人,会对自己案前、案中,案后的经历留有深刻的记忆。在他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作案人被问及与案件相关的问题时,___,这种细微的变化被记录下来后,便可汇集形成或者知情或者参与的结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穷,也是比较而言。有人天天喊穷,不是今天透支,而是明天举债,数目大得惊人,然后以指着一块身上衣服的补绽或是一条皮鞋上的小小裂缝作为他穷的铁证。这是寓阔于穷,文章中的反衬法。也有人量入为出,温饱无虞,可是又担心他的孩于将来自费留学的经费没有着落,于是于自我麻醉中陷入于穷的心理状态....

穷时受人白眼是件常事,狗不也是专爱对着鹑衣百结的人汪汪吗?所以人穷则往往自然的有一种抵抗力出现,是名曰:酸。穷一经酸化,便不复是怕见人的东西。别看我衣履不整,我本来不以衣履见长;别看我囊中羞涩,我有所不取;别看我落魄无聊,我有所不为。这样一想,一股浩然之气火辣辣的从丹田升起,腰板自然挺直,胸膛自然凸出,裴褒啸傲,无往不宜。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块茅厕砖——臭而且硬,可是,人穷而不志短者以此,布衣之士而可以做王侯者亦以此,所以穷酸亦不可厚非,他不得不如此。(  )扬雄有逐贫之赋,韩愈有送穷之文,理直气壮的要与贫穷绝缘,反倒被穷鬼说服,改容谢过肃之上座,这也是酸极一种变化。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酸若没有穷支持着,它不能持久

B.穷若没有酸支持着,它不能持久

C.穷若不支持着酸,它不能持久

D.酸若不支持着穷,它不能持久

2.下列各句中破折号和文中“他是一块茅厕砖”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一位小姐,或者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B.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有人天天喊穷,不是今天透支,而是明天举债,数目大得惊人,然后指着一块身上衣服的补绽或是一条皮鞋上的小小裂缝作为他穷的铁证。

B.有人天天喊穷,不是今天透支,而是明天举债,数目大得惊人,然后以指着身上衣服的一块补绽或是皮鞋上的一条小小裂缝作为他穷的铁证,

C.有人天天喊穷,不是今天透支,就是明天举债,数目大得惊人,然后指着一块身上衣服的补绽或是一条皮鞋上的小小裂缝作为他穷的铁证。

D.有人天天喊穷,不是今天透支,就是明天举债,数目大得惊人,然后指着身上衣服的一块补绽或是皮鞋上的一条小小裂缝作为他穷的铁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屈原借助鲜花香草来彰显自己品行的愿望。

②白居易《琵琶行》用“______________” 两句侧面写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姣好的面容。

③陆游《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保存古风,迎接春社祭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