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动人的诗情。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诗歌内容判断...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动人的诗情。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诗歌内容判断所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_________

(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__________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_________

 

元宵节(出自唐代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端午节(出自唐代殷尧藩《端午日》) 重阳节(出自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种题型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平时学习和阅读时要了解和准确掌握在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的名字、称号、籍贯、时代、经历、作品及主要成就等。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出自 唐代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由“正月中旬”可知诗歌写的是元宵节。 (2)“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出自唐代殷尧藩《端午日》,由“老去”“艾符”可知诗歌写的是端午节。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出自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由“秋影”“菊花”可知诗歌写的是重阳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川省、中国民用航空局成功处置3U8633航班险情表彰大会在成都__________举行。川航3U8633航班机组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荣誉称号。

面对__________的重大险情,川航3U8633航班全体机组人员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努力________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特殊困难,(            ),确保了全体乘客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展示了精湛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军地保障单位紧急响应、形成合力,共同架起从空中到地面的保障线;有关各方密切配合、联合作战,第一时间开展伤员医疗救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在全社会掀起了为英雄机组点赞、向英雄机组学习的热潮,凝聚了精气神、传播了正能量。这是一次以英勇无畏精神和高超业务本领___________的英雄壮举,是一次整体协同配合、紧急动员响应、科学组织指挥的胜利之战,充分发扬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生动展示了专业人才的重要支撑力量,有力检验了四川省应急管理的整体能力水平,再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盛大    突如其来     克服       扶危济急

B.隆重    从天而降     解决       扶危济急

C.盛大    从天而降     解决       力挽狂澜

D.隆重    突如其来     克服       力挽狂澜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精准地专业化操作

B.一系列专业化操作在短时间内精准地完成

C.在短时间内精准地完成一系列专业化操作

D.一系列精准地专业化操作在短时间内完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一次整体协同配合、科学组织指挥、紧急动员响应的胜利之战,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B.是一次科学组织指挥、紧急动员响应、整体协同配合的胜利之战,充分发扬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C.是一次科学组织指挥、紧急动员响应、整体协同配合的胜利之战,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D.是一次科学组织指挥、整体协同配合、紧急动员响应的胜利之战,充分发扬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来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先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逢故人

杜牧

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

正伤携手处,况值落花时。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言不见之久,下句叙相见之情;相见却“成悲”,看似反常却真实。

B.颔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描写诗人悲伤之态,又揭示诗人悲伤之由。

C.颈联进一步描述与故人相逢后的情景,但与“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不同。

D.尾联既是劝慰故人,亦是自劝,珍惜相逢时的美好时光,今宵不惜一醉方休。

2.故人相逢“却成悲”,诗中表达了哪些方面的“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

B.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解官”“解印”。

C.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等,文中的“曾祖”也是庙号。

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了;此后还担任过州主薄、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容何许人也

老舍

①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他们不仅不因此而失去他们的可爱,而且可羡慕,他们总是苦乐相抵,不会遇到什么大不幸。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礼义廉耻与孝弟忠信,在他们心中还有很大的分量。同时,他们对于新的事情与道理都明白个几成。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②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③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④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

⑤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

⑥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总写以何容为代表的朋友们的整体特点,接着中间四段分别介绍何容的性情、处境以及处世态度。

B.作者把他的朋友分为两类,相比第二类作者更喜欢第一类朋友,因为“他们总是苦乐相抵”,可爱又可羡慕。

C.作者笔力老到而深邃,结尾言简而义丰,既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也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

D.作者用幽默调侃的笔调描写了一位处于新旧文化交锋时期的文人朋友,借此表达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2.简要分析第一段“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句话的含意及在文中的作用。

3.何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并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