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几复①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几复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蘋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①几复:即诗人的朋友黄几复。②蘋:浮萍。③发药:语出《庄子·列御寇》。“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教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展,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简短,既蕴含着诗人作诗送别的目的,也点明了诗人朋友的名字。

B.首联用“鹿散”比喻诗人和朋友的分别,“邂近相逢”表明两人再遇。

C.颔联中的“燕寝”即休息之地,“发药”则化用了列子和朋友的典故。

D.“只今”一句写诗人和朋友对饮,“后夜”一句则写出了赏月的欣喜。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D 2.①直抒胸臆。用“契阔愁思”写出了诗人和朋友久别重逢的短暂欣喜而又即将分离的愁情。②以景结情。用山影播落、暮夜江冷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和朋友分别后的孤寂和思念。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 D项“‘后夜’一句则写出了赏月的欣喜”理解错误,“后夜此堂还月明”一句中“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的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写出了诗人跟朋友分别后孤寂凄清的心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题: 尾联“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中,“契阔愁思”既写出了诗人和朋友久别重逢后的“短暂欣喜”而又写出了即将分离的“愁情”,此处是“直接抒情”;而“西山影落暮江清”则描绘了一幅“山影播落、暮夜江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冷清的意境氛围,从而表达了诗人和朋友分别后的孤寂和对朋友的不舍及思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甝、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拜驸马都尉,出为西域戊己校尉长史。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武帝纳之,擢为尚书郎。与襄阳罗尚、河南潘岳、吴郡顾荣同官,咸器服焉。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

靖在台积年,除雁门太守,迁鲁相,又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迁始平内史。及赵王伦篡位,靖应三王义举,以左卫将军讨孙秀有功,加散骑常侍,迁后将军。太安末,河间王颙举兵向洛阳,拜靖使持节、监洛城诸军事、游击将军,领雍、秦、凉义兵,与贼战,大破之,靖亦被伤而卒,追赠太常,时年六十五。后又赠司空,进封安乐亭侯,谥曰庄。

靖著《五行三统正验论》,辩理阴阳气运。又撰《索子》、《晋诗》各二十卷。又作《草书状》,先时,靖行见姑臧城南石地,曰:“此后当起宫殿。”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节选自《晋书·索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那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B.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C.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D.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即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自称滁州“太守”。

B.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特定字体,始于汉代初年。

C.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其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西晋的都城。

D.西戎指西部的少数民族,古时中原王朝称四方各部落为东夷、西戎,南狄和北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索靖出身士族,享有盛名。他的家族代代有人做官,父亲索湛当过太守,他在太学读书时跟同乡的四个学生被人合称为“敦煌五龙”,声名卓著。

B.索靖才艺出众,擅长书法。他才艺过人,太子仆张勃都请求皇帝将他从西域调回台阁任职,而他和尚书令卫都以擅长草书知名,两人各有千秋。

C.索靖文武兼备,撰写论著。他多次带兵打仗,总是打败敌人,但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因兵败受伤而死,所撰论著涉及阴阳气运、诗歌和书法等内容。

D.索靖历任多职受到器重。他在地方和朝中担任过多种职务,在跟罗尚、潘岳和顾荣同官时受到他们的称赞,皇帝在他死后多次给予追赠和加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

(2)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水

黄大刚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吏部奏请朝廷,授任吴缵姬为江西省广信府铅山县知县。

吴缵姬对当官兴趣不大,倒是喜欢读书。他天赋聪颖,博览群书。论学识,熟知的无不竖大拇指,也有人不以为然:“厉害在哪儿?中了什么功名,说来听听。”坚信吴缵姬厉害的人受了侮辱般,怂恿吴缵姬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两次,一次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中了举人;另一次在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登乾隆庚辰恩科毕沅榜,殿试二甲名列第二。那一拨进士都春风得意地走马当官去了,只有吴缵姬不想出仕。吴缵姬觉得这下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教书了,便回到海南出任琼台书院掌教(即今学校校长)。

朝廷的任命让吴缵姬意外、为难,但君命不二,他只得收拾书籍衣物,晓行夜宿赴任。

一进入铅山县境,一股荒凉的气息勒裹得吴缵姬胸闷气短。所到之处,田地荒废,村庄破败,行人稀少。进了城,人气倒是有了,可满街的乞丐,扶老携幼,肌瘦骨立,蜷缩在店门前或墙根下。

“老爷,行行好,给点儿吃的,俺孙女快饿死了。”一位老妪佝偻着腰,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把一个破了边的脏碗伸到了他面前。吴缵姬细看小女孩,小女孩瘦得皮包骨头,身体软绵绵的,似乎连睁眼的气力也没有了。吴缵姬让书童把袋子里的包子拿出来,周边的乞丐见了,蜂拥上来,一抢而空。

吴缵姬又气又无奈,还好县衙在望。

晚饭出乎意料地丰盛,师爷特地邀请了当地几位有头脸的乡绅,为吴缵姬接风洗尘。

“大人,都是小人的不是,没有带人去接您。”师爷边给吴缵姬斟酒边自责道。

“大人辛苦了,请尝尝本县有名的灯盏馃。”乡绅频频举杯敬酒,举箸劝菜。

想到路上所遇,吴缵姬没有一点儿胃口。

“本县最近是否遭遇了灾荒?”

“哪有什么灾荒,大人尽管放心喝酒。”一肥头大耳的乡绅举起了酒杯。

“为何路上有那么多饥民?”吴缵姬把脸转向师爷。

“回大人,今年天旱少雨,加上没水灌田,庄稼颗粒无收啊!”师爷摇头。

吴缵姬心里像灌了铅,沉甸甸的,接风宴便草草散了。

第二天,吴缵姬让师爷带着去田野查看,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去,平展展的田地干裂如龟纹,连杂草也枯萎发黄。

“多好的田地呀!”吴缵姬叹了口气。

“这田地肥沃,以前是闻名的鱼米之乡,乡民出产的粮稻吃不完,还卖给商贩,换得银两。但靠天吃饭,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师爷附和道。

水,只要有水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吴缵姬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在屋里困兽似的转圈儿,脑袋想得快爆炸了,还是没有一点儿头绪。

“大人,抓到一个偷引南濠水的盗贼。”捕头禀报。

“南濠水?”吴缵姬头脑一时拐不过弯儿来。

“大人,小民无意冒犯,地里的庄稼实在旱得没了法子,小民才……请大人饶小民这一回,小民再也不敢了。”庄稼汉连连磕头。

“南濠水在哪儿?你速速带本官去。”吴缵姬欢喜得连轿子也不坐,跟着庄稼汉就出了门。

目光一与波光潋滟的南濠水相遇,吴缵姬如见到聚宝盆般兴奋。南濠水顺着地势本可以奔流而下,却被人拦起堤坝。

“这是怎么回事?”吴缵姬脸露怒色。

“回大人,这是前任知县赵大人派人堵塞的,风水先生说,南濠水方位上冲县衙,不拦住会伤及县太爷……”师爷颤着声为自己解脱。

“什么风水?你们这不是拿百姓的生死胡闹吗?”

“大人,风水这东西,宁可信其有,胜过信其无。”师爷劝道。

“那,我问你,赵知县这样搞,升官了吗?”

师爷哑了口,赵知县因治下民不聊生,被贬到了边远的地方。

“赵知县糊涂,你们也跟着糊涂。你们这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这样的官,我没脸皮当!”吴缵姬越说越气愤。

“马上开了南濠水。”吴缵姬稳了稳情绪,吩咐道。

“大人,要不要请个先生挑个日子再动土?”师爷迟疑道。

“本官就在这儿看着你们开。”吴缵姬板着脸说。

清清的南濠水欢快地奔向了干渴的百顷良田。田地又恢复了生机,瓜果飘香,稻浪滚滚,城里没了乞丐的踪影,夕阳下,村庄炊烟袅袅。

解决了百姓吃饭问题,吴缵姬又捐俸重修鹅湖书院,并撰写了《修铅山县文庙序》,以文兴邑。

一日,吴缵姬听到衙门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衙役进来报,说有一伙乡民抬着一块大石头,欲立于县衙大门东北角。吴缵姬诧异,步出门外,那块巨石闯进眼里来。他说:“你们这是……”一位乡民顾不得擦去脸上的热汗,长揖道:“大人为了我们开了南濠水,我们可不能让风水伤害到大人。大伙儿合计,凑钱买来泰山石,我们请风水先生看过了,立于东北角,可保大人健康平安。”

泰山石立了起来,吴缵姬每次路过时,都要好好看上几眼,时刻提醒自己:民心才是最好的风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并没有紧扣题目展开,而是写朝廷任命吴缵姬当县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

B.作者善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句“田地干裂如龟纹”、拟人句“南濠水欢快地奔向了干渴的百顷良田”等。

C.捕头向吴县令禀报,“抓到一个偷引南濠水的盗贼”,引起吴县令的不解,这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中了进士却任书院掌教、接风宴和开南濠水等情节,刻画了吴县令不贪权位、爱护百姓和务实办事的形象。

2.小说中的“师爷”,起到什么作用?

3.小说取名为“风水”,有什么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国家海洋权益,主要就是海洋权利及有关海洋利益的总称。首先,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及其派生权利的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或者说,国家在海洋上获得的属于主权性质的权利以及由此延伸或衍生的部分权利。其次,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利益,是受法律保护的。一般地说,海洋权益在利益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杈益、海洋科技权益海洋安全权益等,并与国家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

(摘编自娄成武、王刚《海权、海洋权利与海洋权益概念辨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材料二:

中国海洋权益的真正威胁来自哪里?调查显示,53.1%的受调查者认为威胁来自外部,其中32.4%的受调查者认为威胁来自“担心和遏制中国强大的势力”,20.7%的受调查者认为威胁来自“与中国有海洋划界争议的国家”。46.9%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关专家则同意后一种观点,海权意识是加强海洋管理的前提和原动力,“对中国海权最大的威胁来自我们自己,来自我们海权意识的淡薄”。“海洋不但有丰富的资源,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所以,要用强硬的态度来维系海权,绝不妥协!”、“中国不称霸,但更不能允许他国在我国土称王称霸!”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中国应该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它国侵犯中国的海权的行为,但并不主张对外扩张以谋求海外霸权。

(摘编自于冬《90.4%受调查中国公民不满海洋权益维护现状》,《国际先驱导报》)

材料三:

记者:建设海洋强国,当前我国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

刘赐貴: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五个方面。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規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知海洋,需要我们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强化規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优化海洋开发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例如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着力突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提出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即: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坚持科技用海,坚持依法用海。

(摘编自刘赐贵《经略海洋 以海强国》,《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洋权益是一个国家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是一个国家的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B.通俗地说,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好处”,“好处”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C.威胁中国海洋权益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外部这两类,半数以上受调查者认为来自于内部。

D.海洋是国土的一部分,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决不能毫无规划和区划地开发与利用。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海洋强国,应立足于现实国情,增强海洋科技等实力,而无需关注公民的海洋意识。

B.有专家认为,对中国海权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国民自己,主因是我们对海权意识的淡薄。

C.建设海洋强国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是层层递进的。

D.我国要用强硬的态度来维系海权,并不主张扩张以谋求海外霸权,体现了理性的态度。

3.为建设海洋强国,目前国家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

古老的中国迈入商周时代,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所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因为它既孕育于社会历史母体的胎盘之中,又适应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发展的需要。

殷周以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因此,父子、兄弟、夫妇等不只具有个体家庭成员的“私人”关系,而且要遵守一种“公共”的政治秩序和社会规范。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建树。他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造成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

由这种氏族血缘宗法制所决定,社会自然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或者说礼义道德,也就是孔子所竭力维护和推行的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套思想观念或谓礼义道德,在《礼记》里被简要归纳为“五止十义”。“五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礼记·大学》)“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礼记·礼运》)在这套人伦礼义的制约和笼罩下,处于任何社会地位、充当任何社会角色的人,不论是处理纵向或横向社会关系,均有明确而严密的道德规范。“五止十义”以君臣、父子的关系为主干,又以臣、子的责任或义务为重点,敬是忠,也是孝的表现形式,忠是敬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就此而言,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

(摘自钱念孙《家国情怀溯源》,《光明日报》2019年10月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可分两个层面,一是对家庭的认同和热爱,二是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

B.爱国主义精神跟家国情怀有着密切关联,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内容。

C.商周所形成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建立了将政治、经济等资源依附于血缘关系的模式。

D.氏族血缘宗法制度构成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首段开宗明义,将“家国情怀”作为立论的基础,阐述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B.第二段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比较中国商周时代和古希腊、古罗马社会结构的不同。

C.文章第三段着眼历史演进和民族心理,梳理了“家国情怀”“由家而国”的路径。

D.文章末段论述氏族血缘宗法制决定着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忠孝是等值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背后的逻辑,与“由家而国”的内在逻辑颇能契合。

B.一个人实现“三立”,能够激发其爱家乡和爱国家的情感交融共生并循序发展。

C.传统社会中的“三纲五常”,其形成的重要基础是文中所说的氏族血缘宗法制。

D.林则徐的诗歌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饱含着家国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材料二:屈原的初心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的初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初心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苏轼则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材料三:现如今许多中国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

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以青年学生身份,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并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