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神产品的生产,同样需要________工匠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神产品的生产,同样需要________工匠精神。(    )既是劳动者,就必须同一切劳动者一样,具备严谨的工匠精神,力求自己的劳动成果________,精益求精。要像翻译家杨武能、林少华那样,为翻译事业终身奉献、________。当前要注意区分和正确对待翻译领域出现的某些新现象。由于市场需要和数字技术发展,当今翻译市场上出现了快餐式翻译和人工智能翻译。这是翻译在传播领域中出现的新事物。它有它的特点和特定环境的需要。市场既有需要,就应允许存在,让不同要求的翻译________,由消费者各取所需。但这种翻译新形态,绝不能替代严谨的学术翻译,尤其是不能替代文艺翻译富含的艺术想象力。所以在翻译界倡导工匠精神,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形成    锱铢必较    坚持不懈    自以为是

B.形成    一丝不苟    坚持不懈    各行其道

C.树立    锱铢必较    锲而不舍    自以为是

D.树立    一丝不苟    锲而不舍    各行其道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翻译工作,是一种成果供他人消费的智力劳动。

B.作为智力劳动的翻译,其工作成果供他人消费。

C.翻译工作成果供他人消费,作为一种智力劳动。

D.翻译工作成果,是一种供他人消费的智力劳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谨的学术翻译绝不能替代,尤其是替代不了富含艺术想象力的文艺翻译。

B.绝不能替代严谨的学术翻译,尤其是替代不了富含艺术想象力的文艺翻译。

C.学术翻译的严谨绝不能替代,尤其是替代不了文艺翻译富含的艺术想象力。

D.绝不能替代严谨的学术翻译,尤其是替代不了文艺翻译富含的艺术想象力。

 

1.D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本题: 形成:指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事物或出现、发生某种情况。 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第一空:结合前后句语境“精神产品的生产,同样需要……工匠精神”,应选“树立”。 锱铢必较:对锱和铢这样微小的量都要计较,形容斤斤计较。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感情色彩不同,前者为贬义词,后为褒义词。 第二空:应根据语段所蕴含的“称赞态度”选择“一丝不苟”。 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而不舍: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第三空:根据语境“为翻译事业终身奉献”,应选“锲而不舍”。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各行其道:指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走或按认为对的去做。“自以为是”为贬义词。 第四空:根据语段的感情倾向而应该舍弃贬义词。 故选D。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本题: A项,正确; B项,根据上下文关系,下一句的开头为“劳动者”,从逻辑关系上看,应该填入以“劳动”为结尾的语句,即排除B项; C项,从语段首句的前半句“精神产品的生产”来看,其意思是指“精神劳动”或“智力劳动”,根据语句之间衔接关系的“主谓一致原则”“中心语一致”,选项的前半句应是跟“精神产品的生产”“精神劳动”或“智力劳动”相对应的内容,C项“翻译工作成果供他人消费”因为指向消费而不符合此要求; D项“翻译工作成果”是“精神产品的生产”“精神劳动”或“智力劳动”的结果,也不符合此要求; 此外,C项存在语法错误,其主语是“翻译工作成果”跟宾语“一种智力劳动”,所指内容不对应;D项存在语法错误,其主语是“翻译工作成果”是一种结果,下半句应改为“是一种供他人消费的智力劳动结果”。 故选A。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 “但这种翻译新形态”,已经暗示跟原有的形态或老的形态进行对比,“绝不能替代”进一步提示着两者之间的比较和鉴别,因此,下文应当在“绝不能替代”后提到原有的形态或老的形态,从选项前半句跟语段前一句的衔接逻辑着眼,可排除AC两项;从选项的后半句来看,“尤其是替代不了文艺翻译富含的艺术想象力”强调的重点是“艺术想象力”,而“尤其是替代不了富含艺术想象力的文艺翻译”强调的重点是“文艺翻译”,两相比较,根据前后衔接的逻辑,应该选择强调“文艺翻译”的选项,即排除CD两项。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现在,我们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的意思,可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在《膝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而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子《逍遥游》说“小年不及大年”,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为“小年”的例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几复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蘋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①几复:即诗人的朋友黄几复。②蘋:浮萍。③发药:语出《庄子·列御寇》。“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教杖蹙之乎颐,立有间,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展,跣而走,暨乎门,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简短,既蕴含着诗人作诗送别的目的,也点明了诗人朋友的名字。

B.首联用“鹿散”比喻诗人和朋友的分别,“邂近相逢”表明两人再遇。

C.颔联中的“燕寝”即休息之地,“发药”则化用了列子和朋友的典故。

D.“只今”一句写诗人和朋友对饮,“后夜”一句则写出了赏月的欣喜。

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甝、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拜驸马都尉,出为西域戊己校尉长史。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武帝纳之,擢为尚书郎。与襄阳罗尚、河南潘岳、吴郡顾荣同官,咸器服焉。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

靖在台积年,除雁门太守,迁鲁相,又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迁始平内史。及赵王伦篡位,靖应三王义举,以左卫将军讨孙秀有功,加散骑常侍,迁后将军。太安末,河间王颙举兵向洛阳,拜靖使持节、监洛城诸军事、游击将军,领雍、秦、凉义兵,与贼战,大破之,靖亦被伤而卒,追赠太常,时年六十五。后又赠司空,进封安乐亭侯,谥曰庄。

靖著《五行三统正验论》,辩理阴阳气运。又撰《索子》、《晋诗》各二十卷。又作《草书状》,先时,靖行见姑臧城南石地,曰:“此后当起宫殿。”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节选自《晋书·索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那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B.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C.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D.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即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自称滁州“太守”。

B.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特定字体,始于汉代初年。

C.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其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西晋的都城。

D.西戎指西部的少数民族,古时中原王朝称四方各部落为东夷、西戎,南狄和北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索靖出身士族,享有盛名。他的家族代代有人做官,父亲索湛当过太守,他在太学读书时跟同乡的四个学生被人合称为“敦煌五龙”,声名卓著。

B.索靖才艺出众,擅长书法。他才艺过人,太子仆张勃都请求皇帝将他从西域调回台阁任职,而他和尚书令卫都以擅长草书知名,两人各有千秋。

C.索靖文武兼备,撰写论著。他多次带兵打仗,总是打败敌人,但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因兵败受伤而死,所撰论著涉及阴阳气运、诗歌和书法等内容。

D.索靖历任多职受到器重。他在地方和朝中担任过多种职务,在跟罗尚、潘岳和顾荣同官时受到他们的称赞,皇帝在他死后多次给予追赠和加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

(2)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水

黄大刚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吏部奏请朝廷,授任吴缵姬为江西省广信府铅山县知县。

吴缵姬对当官兴趣不大,倒是喜欢读书。他天赋聪颖,博览群书。论学识,熟知的无不竖大拇指,也有人不以为然:“厉害在哪儿?中了什么功名,说来听听。”坚信吴缵姬厉害的人受了侮辱般,怂恿吴缵姬参加科举考试,考了两次,一次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中了举人;另一次在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登乾隆庚辰恩科毕沅榜,殿试二甲名列第二。那一拨进士都春风得意地走马当官去了,只有吴缵姬不想出仕。吴缵姬觉得这下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教书了,便回到海南出任琼台书院掌教(即今学校校长)。

朝廷的任命让吴缵姬意外、为难,但君命不二,他只得收拾书籍衣物,晓行夜宿赴任。

一进入铅山县境,一股荒凉的气息勒裹得吴缵姬胸闷气短。所到之处,田地荒废,村庄破败,行人稀少。进了城,人气倒是有了,可满街的乞丐,扶老携幼,肌瘦骨立,蜷缩在店门前或墙根下。

“老爷,行行好,给点儿吃的,俺孙女快饿死了。”一位老妪佝偻着腰,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把一个破了边的脏碗伸到了他面前。吴缵姬细看小女孩,小女孩瘦得皮包骨头,身体软绵绵的,似乎连睁眼的气力也没有了。吴缵姬让书童把袋子里的包子拿出来,周边的乞丐见了,蜂拥上来,一抢而空。

吴缵姬又气又无奈,还好县衙在望。

晚饭出乎意料地丰盛,师爷特地邀请了当地几位有头脸的乡绅,为吴缵姬接风洗尘。

“大人,都是小人的不是,没有带人去接您。”师爷边给吴缵姬斟酒边自责道。

“大人辛苦了,请尝尝本县有名的灯盏馃。”乡绅频频举杯敬酒,举箸劝菜。

想到路上所遇,吴缵姬没有一点儿胃口。

“本县最近是否遭遇了灾荒?”

“哪有什么灾荒,大人尽管放心喝酒。”一肥头大耳的乡绅举起了酒杯。

“为何路上有那么多饥民?”吴缵姬把脸转向师爷。

“回大人,今年天旱少雨,加上没水灌田,庄稼颗粒无收啊!”师爷摇头。

吴缵姬心里像灌了铅,沉甸甸的,接风宴便草草散了。

第二天,吴缵姬让师爷带着去田野查看,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去,平展展的田地干裂如龟纹,连杂草也枯萎发黄。

“多好的田地呀!”吴缵姬叹了口气。

“这田地肥沃,以前是闻名的鱼米之乡,乡民出产的粮稻吃不完,还卖给商贩,换得银两。但靠天吃饭,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师爷附和道。

水,只要有水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吴缵姬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在屋里困兽似的转圈儿,脑袋想得快爆炸了,还是没有一点儿头绪。

“大人,抓到一个偷引南濠水的盗贼。”捕头禀报。

“南濠水?”吴缵姬头脑一时拐不过弯儿来。

“大人,小民无意冒犯,地里的庄稼实在旱得没了法子,小民才……请大人饶小民这一回,小民再也不敢了。”庄稼汉连连磕头。

“南濠水在哪儿?你速速带本官去。”吴缵姬欢喜得连轿子也不坐,跟着庄稼汉就出了门。

目光一与波光潋滟的南濠水相遇,吴缵姬如见到聚宝盆般兴奋。南濠水顺着地势本可以奔流而下,却被人拦起堤坝。

“这是怎么回事?”吴缵姬脸露怒色。

“回大人,这是前任知县赵大人派人堵塞的,风水先生说,南濠水方位上冲县衙,不拦住会伤及县太爷……”师爷颤着声为自己解脱。

“什么风水?你们这不是拿百姓的生死胡闹吗?”

“大人,风水这东西,宁可信其有,胜过信其无。”师爷劝道。

“那,我问你,赵知县这样搞,升官了吗?”

师爷哑了口,赵知县因治下民不聊生,被贬到了边远的地方。

“赵知县糊涂,你们也跟着糊涂。你们这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这样的官,我没脸皮当!”吴缵姬越说越气愤。

“马上开了南濠水。”吴缵姬稳了稳情绪,吩咐道。

“大人,要不要请个先生挑个日子再动土?”师爷迟疑道。

“本官就在这儿看着你们开。”吴缵姬板着脸说。

清清的南濠水欢快地奔向了干渴的百顷良田。田地又恢复了生机,瓜果飘香,稻浪滚滚,城里没了乞丐的踪影,夕阳下,村庄炊烟袅袅。

解决了百姓吃饭问题,吴缵姬又捐俸重修鹅湖书院,并撰写了《修铅山县文庙序》,以文兴邑。

一日,吴缵姬听到衙门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衙役进来报,说有一伙乡民抬着一块大石头,欲立于县衙大门东北角。吴缵姬诧异,步出门外,那块巨石闯进眼里来。他说:“你们这是……”一位乡民顾不得擦去脸上的热汗,长揖道:“大人为了我们开了南濠水,我们可不能让风水伤害到大人。大伙儿合计,凑钱买来泰山石,我们请风水先生看过了,立于东北角,可保大人健康平安。”

泰山石立了起来,吴缵姬每次路过时,都要好好看上几眼,时刻提醒自己:民心才是最好的风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并没有紧扣题目展开,而是写朝廷任命吴缵姬当县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

B.作者善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句“田地干裂如龟纹”、拟人句“南濠水欢快地奔向了干渴的百顷良田”等。

C.捕头向吴县令禀报,“抓到一个偷引南濠水的盗贼”,引起吴县令的不解,这直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中了进士却任书院掌教、接风宴和开南濠水等情节,刻画了吴县令不贪权位、爱护百姓和务实办事的形象。

2.小说中的“师爷”,起到什么作用?

3.小说取名为“风水”,有什么艺术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国家海洋权益,主要就是海洋权利及有关海洋利益的总称。首先,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及其派生权利的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或者说,国家在海洋上获得的属于主权性质的权利以及由此延伸或衍生的部分权利。其次,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利益,是受法律保护的。一般地说,海洋权益在利益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杈益、海洋科技权益海洋安全权益等,并与国家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

(摘编自娄成武、王刚《海权、海洋权利与海洋权益概念辨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材料二:

中国海洋权益的真正威胁来自哪里?调查显示,53.1%的受调查者认为威胁来自外部,其中32.4%的受调查者认为威胁来自“担心和遏制中国强大的势力”,20.7%的受调查者认为威胁来自“与中国有海洋划界争议的国家”。46.9%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关专家则同意后一种观点,海权意识是加强海洋管理的前提和原动力,“对中国海权最大的威胁来自我们自己,来自我们海权意识的淡薄”。“海洋不但有丰富的资源,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所以,要用强硬的态度来维系海权,绝不妥协!”、“中国不称霸,但更不能允许他国在我国土称王称霸!”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中国应该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它国侵犯中国的海权的行为,但并不主张对外扩张以谋求海外霸权。

(摘编自于冬《90.4%受调查中国公民不满海洋权益维护现状》,《国际先驱导报》)

材料三:

记者:建设海洋强国,当前我国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

刘赐貴: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五个方面。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規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知海洋,需要我们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强化規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优化海洋开发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例如推动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着力突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提出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即: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坚持科技用海,坚持依法用海。

(摘编自刘赐贵《经略海洋 以海强国》,《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洋权益是一个国家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是一个国家的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B.通俗地说,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好处”,“好处”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C.威胁中国海洋权益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外部这两类,半数以上受调查者认为来自于内部。

D.海洋是国土的一部分,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决不能毫无规划和区划地开发与利用。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海洋强国,应立足于现实国情,增强海洋科技等实力,而无需关注公民的海洋意识。

B.有专家认为,对中国海权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国民自己,主因是我们对海权意识的淡薄。

C.建设海洋强国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是层层递进的。

D.我国要用强硬的态度来维系海权,并不主张扩张以谋求海外霸权,体现了理性的态度。

3.为建设海洋强国,目前国家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