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⑶《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吾师道也 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以及文化常识掌握情况。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厌”“庸”“于”“赢”“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京口月夕书怀

(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注)林景熙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今江苏镇江)时的感怀之作。应当是宋亡之后的作品。

1.下列对《京口月夕书怀》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初醒,从身边环境写起,给读者描画出一个深夜对孤灯而闷坐的诗人形象。

B.颈联集中写景,既呈现出环境的混沌一片,又符合诗人酒方醒时朦胧的视觉感受。

C.尾联再回眼前之景。作者以“雁叫霜”收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D.此诗以“山风吹酒醒”开端,再用“淮天雁叫霜”收尾,整首诗自然连贯、结构完整。

2.请简要分析诗歌的主要情感。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内诗歌作品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裕典故,把自己与历史英雄人物作对比,表达对英雄的追怀,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心境。

B.《归园田居》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C.“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用“灰飞烟灭”四字凸显周瑜指挥自若的形象。

D.《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对仗工整,所选意象典型且两两相合,展现出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鲍息与齐悼公有郄,弑悼公。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於是田常复脩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齐大夫朝,御鞅谏简公曰:“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君弗听。

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常与田氏有。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子我曰:“吾欲尽灭田氏适,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於田氏疏矣。”不听。已而豹谓田氏曰:“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公宫,欲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与妇人饮檀台,将欲击田常。太史子馀曰:“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简公乃止。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也。”田常於是击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

简公出,田氏之徒追执简公于徐州。简公曰:“蚤从御鞅之言,不及此难。”田氏之徒恐简公复立而诛己,遂杀简公。简公立四年而杀。於是田常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为相。

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脩功行赏,亲於百姓,以故齐复定。

田常言於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常於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彊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自为封邑。封邑大於平公之所食。

田常卒,子襄子盘代立,相齐。常谥为成子。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①《索隐》及清梁王绳《史记志疑》都认为子我就是监止,司马迁误为二人。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B.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C.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D.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监止幸於简公/权弗能去。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与田氏有               嫌隙

B.田常兄弟四人乘公宫       往,到……去

C.需,事之也               盗贼

D.简公出                   逃跑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田常言於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4.齐简公为何最终败亡?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围之不(后继的军队);后秦击赵者(第二次);追亡逐(逃跑的军队);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谦辞,用于自称)

B.寡君之志(满足);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成);因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故略上报(写回信)

C.寡君若得而食之,不(满足);思先祖父(他们的);以愚黔首(老百姓);蜀山(山秃)

D.彼实(挑拨离间)吾二君;其实百倍(它的实际数量);蒙故业,遗策(因为);直咸阳(趋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尊   严

王培静

我们的家在鲁西南的一个普通村子里。

娘这次病得很重,娘把我和妹妹叫到跟前,断断续续地说:大小,妮,我告诉你们,你爹他没死,你爹他就还活着。

我和妹妹都以为母亲在说胡话。

父亲解放前就死在了战场上。曾听奶奶和母亲说过,在我有些模糊的记忆里也有点印象,有一天,家里收到一封信,信上说,我是鲁国仁的战友,他在战场上牺牲了,请允许我叫你们一声爹、娘。你们放心,从今以后,有我吃的就不会让你们饿着,嫂子带着一双儿女更不容易,等孩子大点,你就再向前走一步吧,相信国仁大哥也能理解你的。从那后,父亲的那个战友一年四季经常向家汇钱和粮票,也经常写信来。

有一年夏天,父亲的那个战友写信来说,要来看看爹和娘。

是一个傍晚,父亲的那个战友来了,是搭村里送公粮的驴车来的。他几乎是被宋三抱进来的,昏暗的灯光下,他被宋三放在了凳子上,他一条腿没了,双手没了,两只胳膊只剩了半截,头上没有一根头发,脸上的五官全都移了位,头上、脸上全是疤痕,下嘴唇好像没了,说话也有些含糊不清,他从凳子上移下来,给爷爷奶奶跪下,费劲地哭着说,爹、娘,我代国仁回来看你们来了。爷爷、奶奶忙上去扶起了那人。爷爷、奶奶、和母亲都哭得像泪人似的。

奶奶和母亲做了丰盛的晚饭,爷爷一边和那人吃着饭,一边打听些和父亲有关的事情。

母亲回屋后盖上被子大哭了一场,我想,看到父亲的战友,她可能想起了父亲。

第二天早上,在院子里他费劲地用还剩半截的胳膊抚摸了一下我的头,对我说,一贤,你爹活着时经常和我提你,他打心里喜欢你。他是英雄,他死得值。你要好好学习,要代替你爹孝敬爷爷奶奶,你娘拉扯你和你妹妹不容易,要听你娘的话,不惹她生气,多替她干点活。家里有困难,我会按时寄钱来。

许多乡亲们都来看他,他的眼神好像一次也不敢和爷爷、奶奶、母亲的眼睛对视。吃中午饭时,他提出要走,爷爷奶奶让他多住几天,他说,我还要回河北自己的老家去看看。

爷爷问他:你家里都还有什么人?

他说;和咱家一样,爹、娘,还有媳妇和一双儿女。

爷爷问:你爹多大岁数了?

他想了想说:和您年龄差不多。

儿子多大了?

和一贤差不多一样大。

爷爷、奶奶、母亲的目光都有些异样。

临别时,爷爷声音沉重地说,孩子,你不走了,行不行?

奶奶说,我侍候你一辈子。

母亲抹着眼泪说,您就听老人的话,别走了,我侍候您,你看这俩孩子多可怜。

那人思考了许久,流着泪说,爹、娘、嫂子,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可我必须回部队,部队休养院的条件很好,你们不用挂念我。你们放心,我走后会按时寄些钱回来贴补家用。

爷爷说,你要真走,今后钱不用寄了,不用再挂着我们了,你自己在外边多保重吧。

爷爷叹着气去找了队长,让队里的驴车去送他一程。

那人走时又给爷爷、奶奶跪了下来,他沙哑着嗓子说,爹、娘,你们多保重吧,儿子不能留在跟前侍候你们了。他转身叩头对母亲说,嫂子,您拉巴两个孩子长大不容易,我代国仁大哥谢谢您了。

爷爷和母亲忙一起架起了他。

那人果然说话算数,从后的日子里,像从前一样,直到现在,每两个月就汇一次钱来,那汇款单上从没留过地址。

娘临终时说,我后悔呀,真是后悔,当时没有把他留下来。当时你爷爷、奶奶、我,都看出来了,那个自称是你爹战友的人,就是你们的亲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白描手法,简单勾勒出父亲的相貌轮廓,写出了父亲残疾之重,也暗示了战争对人的无情摧残。

B.小说以母亲重病时交代父亲没死还活着设置悬念,以母亲临终全盘托出真相收束全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C.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回忆了父亲因战争而残疾,因残疾而不愿与亲人相认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D.小说中多次交代“汇钱”细节,表面上看是父亲对家人的关心,实质上是父亲对自己不肯担当责任的开脱。

2.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情理”在前面的情节中有哪些体现?

3.小说以“尊严”为题,请分析其深刻意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