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流畅,不超过65个...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流畅,不超过65个字。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下午4时许,交接入列仪式开始,习近平将八一军旗、命名证书分别授予山东规规长、政治委员。习近平同他们合影留念。张又侠主持仪式,宣布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交接入列和舰名、舷号。随后,习近平登上山东舰,检阅仪仗队。习近平察看有关装备,了解舰载机飞行员工作生活情况。习近平前往驾驶室,同官兵亲切交流,在航泊日志上郑重签名。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

 

①17日我国第一艘因产航空母舰交付海军;②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③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本则新闻共8句话,前两句是导语,介绍的新闻的主要内容,即: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人物\对象+事件)。以下6句主要介绍了交接入列仪式的具体内容,是对前两句导语的详细说明。要注意结尾的一句话“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这句话也是这则新闻的关键句,要保留。故答案为:①17日我国第一艘因产航空母舰交付海军;②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③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注意字数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色是喜庆之色。人有喜事喝了酒,脸色发红,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激动。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气氛。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妆,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枫树,正庆幸他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他们的尖叶,鲜红欲滴。走近看, ①    ,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我们常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其实, ②      :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现出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绒的花苞,已经准备好了来年春天的绽放;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就像暗夜里的灯笼;一片鲜红的新叶正被风吹到枯叶堆上,像正要去点燃它的火苗。阳光从未落的绿叶上反射着粼粼的光,秋风还是突然地来去,搅动一团落叶,扬起又落下。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夸张互文 B.比喻借代夸张 C.比拟比喻夸张 D.比喻互文借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偶有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枯叶堆上一片鲜红的新叶刚被风吹落下,鲜明的颜色对比中,更显秋色的美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缺少心灵的安慰。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 __________ ”两句之后,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

(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辛弃疾从当时无数逃难者经此而流入清江的家国之泪出发,“借水怨山”,反映有关时代国家的大感慨、大问题的句子是:“ 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求崔山人百丈崖①瀑布图

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如潈②云汉来。

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③泽古苔。

幽缄④傥相传,何必向天台。

注释:①《天台山志》:百丈崖,在天台县西北二十五里崇道观西北,与琼台相望,峭险束隘,四山墙立。②潈,众水相会处。③曾青,铜之精,形如珠者,其色极青,故谓之曾青。④幽缄:幽密缄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素崖裂”“丹壁开”属于画作内容,写出了瀑布图的壮美。

B.“生风雷”“瀑泉落”动静结合,起到“砾崖转石万壑雷”的震撼效果。

C.本诗的五、六句与“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手法运用和表达效果上相同。

D.诗人运用想象描摹画面,语言豪迈奔放,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2.诗歌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产①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②美秀而文,公孙挥③能知四之为,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郑大夫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节选自《春秋左氏传·襄公》)

注释:①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②游吉,即子大叔或子太叔,又称“世叔”。③公孙挥,字子羽,春秋郑国人。

材料二: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诸侯靖兵,好以为事。行理之命,无月不至,贡之无艺①,小国有阙,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及,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晋人许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②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③人于萑苻④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⑤,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节选自《春秋左氏传·昭公》)

注释:①艺:极限。②狎:亲近。③取:通“聚”④萑苻(huánfú):芦苇丛生的水泽,代表强盗出没的地方。⑤慢:对上司无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

B.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

C.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

D.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即“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

B.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后也用于指学校教育。

C.社稷,即土谷之神。君主祭土地和五谷神来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社稷”代指国家。

D.子,即先秦“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一,文中的子是对“子大叔”的简称,不属于五等爵位之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以民为本,开放言路。然明建议毁掉乡校,子产却建议保留,认为百姓的议论有利于为政者修改完善治理方案。

B.子产忠诚许国,不避流言。子产推行改革,按丘征收赋税,引起国人指责,子产认为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会改变。

C.子产修盟诸侯,不辱使命。子产认为贡赋没有极限,小国难以满足要求,从而据理力争,最后周天子不得不同意提议。

D.子产为政灵活,宽严相济。子产在毁乡校问题上表示要听从百姓观点,而在丘赋问题上,却绝不纵容百姓,坚持法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

(2)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5.结合材料一,思考子产为政鲜有败事的原因,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营造了清静的意境,活化出秋之静美怡然。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写农人把镰刀挂在房檐上,回味着刚刚经历过的喜悦,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C.“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写出了渔人因为捕到的鱼少而懊恼。

D.“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意为江面荡漾着晨雾,渔人轻摇着船桨,写出了朦胧美。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第一小节的前三句,本是写农人,却只写了伐木声和镰刀,这更能体现农人丰收后的安然自得的心态。

B.诗歌的第二小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渔人和自然的亲近和谐,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C.诗歌前两节以写景为主,最后一小节以写情为主,景色又被情感浸润,层层展开,情景交织,意境深远。

D.“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一词写出了牧羊女因笛声消失而产生的一丝忧愁,略带甜蜜的清愁。

3.如何理解“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4.这是一首中国情韵十足的秋之诗,诗人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