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使孩子拥有一个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使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曾两迁三地,煞费苦心。时下,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一些家长也开始“迁徙”。孩子备战高考,父母全职陪同;孩子报考艺校,母亲天南地北地陪考;甚至孩子上大学,还有父母租房陪读……陪读,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成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由国内到国外,父母陪读者都不罕见。陪读,究竟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陪读,究竟是拖累了家长,还是成全了家长?

正在求学的你是否有亲人陪读?如果有,请给他们写一封信,明确表达你对其陪读支持与否。如果没有,请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向校报投稿,结合所见所闻所思,自拟标题写一篇评论。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格式和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陪读”能“陪”出什么来 古时中国有专门“陪太子读书”之角色,权贵人家的子弟也往往有书童陪读。前些年有学子出洋求学,但凡结了婚的,另一半也常常申请出去相伴,时人谓之“异性陪读”。时至今日,世事变幻,“陪读”又有了新义。 据报道,近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中,有些父母心疼孩子,常常辞去公职或提前办了退休,或转换工作岗位想方设法到子女就读的城市,专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当起专职的“陪读”,并认为这是一种投入,是一种可贵的责任心。这真是古风今来,“陪读”“出口转内销”了。 可是“陪读”又能 “陪”出什么来呢? 入读大学的学生大多已是成年人,他们应该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阶段既是学习知识的黄 金时期,更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的最好阶段。而父母们的“陪读”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产生凡事依赖的心理,丧失了不畏艰苦、坚韧顽强的意志与毅力。从而永远不敢面对社会,不敢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成为永远长不大的永远要吃奶的孩子!从这一点来说,“陪读”只能“陪”出生活的矮子,精神的侏儒。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不少“陪读”父母之所以对“陪读”情有独钟,是以为非此无以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非此无以表现 其无私与伟大。究其实这种做法是彻底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角色,都应该承担起社会与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并努力工作,尽可能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与他人共同构筑起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很难想象,一个彻底地忘记了自己社会职责的父母会给后代带来什么正面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民族一代又一代都想着牺牲自己,都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民族还有什么未来? 因此,“陪读”“陪”出来的只能是无能的下一代,“陪”出民族无望的未来。 【解析】 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看清题目要求。要特别注意文体特征和格式要求,题中“正在求学的你是否有亲人陪读?如果有,请给他们写一封信,明确表达你对其陪读支持与否。如果没有,请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向校报投稿,结合所见所闻所思,自拟标题写一篇评论”,限定了本文必须写成“书信体”或“评论”。材料中有两个问句:一、陪读,是帮助还是伤害?二,陪读,拖累了孩子,还是家长?其实是要求考生辩证地看待“陪读”现象。“陪读”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陪读也不例外。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家长的陪读是必须和应该的。比如,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沉溺于网络或游戏,成绩急剧退步,或不习惯食堂饭菜,这时候家长选择陪读,监督孩子认真学习,改善生活,是有一定效果的。陪读也可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一些“副作用”:专家指出,对学生而言,容易造成“能力缺失症”;容易造成“精神缺钙症”;容易造成“高原性心理”。不当的陪读对孩子成长不利。一位陪读妈妈说:“当初为了帮助孩子,我选择了陪读。没想到,六年陪下来,孩子什么都依赖我。”作为家长,应该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让孩子学会与其他同学相处。陪读对家长而言,家庭单位学校三头跑,花钱又费力气,苦不堪言。 陪读可以节省学生 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学习 ;父母可以更好地照顾好孩子的营养和起居,作息也更有规律;现在诱惑太多,陪读减少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在父母的督促下,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等等。 写评论,可以从反面去写。从“弊”的角度来探讨: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父母应该放开双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行走;陪读让父母和家庭失去中心,把教育看成唯一发展之道,导致父母不求回报,只求孩子金榜题名,这种孤注一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态,这种“高投资”渴求“高回报”的赌博心理,容易让家长心理失衡,也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如有的家长会说:“我为了你班都不上了,你要是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对得起我们吗?”还有陪读时,父母过分的监视和唠叨,也束缚了孩子的自由,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不论从正面还是反面写,关键问题是切入角度要尽可能小,论证要尽可能充分,严谨;要力求新颖,言人之所未言,这样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行文时不要忘记摆现象,析成因,列危害,指方向。 立意: 一、赞成陪读,肯定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影响,如安全、情感关怀、温暖等。 二、反对陪读,如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影响家长的事业前途、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与负担等。 三、将利与弊结合起来,正反对照。 素材: 1.一对化学家夫妇百般疼爱孩子,喝水只给孩子喝蒸馏水,孩子最终因免疫力低下而夭折,夫妻后悔莫及,过分溺爱就是毒药。 2.作家郑渊洁育儿有特色,儿子18岁必须独 立,住在家中必须交纳房租、水电费,自己养活自己。 3.陪读算一种亲子行为,“我只是想离孩子近一点”。“没有赚得完的钱,只有瞬间长大的孩子”。有一些家长觉得,陪读也算一种特殊的亲子行为,可以加深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感情,见证他们成长的每一步,而且自己也能增长知识。随着现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忙于工作,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彼此间的感情受到冲击。一些家长在各种权衡下,最终选择全心全意陪伴孩子。他们认为,家长陪子女学习,和他们一同读书,一起探讨书中的问题,容易和孩子的思想产生碰撞,从而产生共同语言,便于家长更好地走进子女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简介、爱好、兴趣、志向等,使家长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减少彼此的误会。 4.对陪读,心有无奈但又不敢放手 有的家长说,“陪读”其实也挺无奈的,但现在竞争激烈,即便辛苦也丝毫不敢放松。 从事服务行业的黄女士说,她的孩子上一年级,老师习惯在网上布置作业,孩子回家就进入老师给的网址,从那里下载或抄写作业题目。因为她晚上经常要加班到八九点甚至更迟,到家孩子已经睡觉了,结果,第二天孩子就会因为没有做作业名字被老师挂在家长群里。几次下来,她深感愧疚,只好向领导申请调换到不要加班的岗位。如今,她每天晚上都准时陪读,她说,“这样做是对孩子的一种负责。”无独有偶,在法院上班的方女士女儿在读小学六年级,成绩一直稳居班上前五名,好几次她想不陪读了,但女儿不同意。女儿说,比她读得更好的同学家长也都陪读。的确,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作业,往往能在当晚解决所有不懂的问题,第二天老师讲评时印象更深刻,方女士想想大家都在陪读,再累也要坚持,完全不敢放松。 5.没必要!陪得了一时,陪不了一世! 家长李女士说:“陪读好处不会很多,孩子自己的困难应该让他自己面对。孩子学习的压力已够大了,家长陪读,也许孩子的心理压力会更大。”“陪读不是在关心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像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我们企业肯定不会要!”某知名企业负责人陈先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连读书都要人陪,那么以后工作了,企业要派他出差,是不是也要家长或者其他员工陪呢?还有家长担心,陪读会让孩子远离集体生活,减少与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参加集体活动时间,使他们难以融入集体,久而久之,孩子会容易变得孤独、封闭。另外,如果陪读中,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就会对家庭产生依赖,降低生活自理能力。 行文结构: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谋篇。第一、二段先古后今,摆出生活中种种陪读现象;然后用‘陪读’又能‘陪’出什么来呢引出下文,分析陪读的危害,探究陪读的成因;水到渠成,接着得出结论。本文高屋建瓴,站在时代的高度,写人之所未写,言人之所未言,不仅分析陪读的结果——“只能是无能的下一代”,而且指出陪读会“‘陪’出民族无望的未来”,如晴空霹雳,令人警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12月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

军港内,山东舰伏波静卧、满旗高悬,来自海军部队和航母建设单位的代表约500人在码头整齐列队,气氛隆重热烈。

下午4时许,交接入列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仪仗礼兵护卫着八一军旗、命名证书,正步行进到主席台前。习近平将八一军旗、命名证书分别授予山东舰舰长、政治委员。山东舰舰长、政治委员向习近平敬礼,从习近平手中接过八一军旗、命名证书。习近平同他们合影留念。交接入列仪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中结束。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的片段,其中有四处不符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由我市文化馆艺术节组委会牵头操办的乡村旅游文化艺术节征稿活动正式开场,现面向全市征集优秀稿子。参赛作品要求围绕“美丽乡村,幸福生活”的主题,表现我市乡村的自然景观、地域地貌和人文风情,展现我市乡村新时代的田园样子和乡村居民的精神风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锦鲤最早作为图腾图案被人们所认识,是由于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出土的同一时期的其他物件,鱼叉、鱼钩等,我们可以推测出  (1)   :人们(    )鱼来供给吃食,又把鱼(   )为图腾。另外, 鱼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生物,因此在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中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鱼形人面”实际上是一种图腾生殖崇拜。可以看出,从那时起,鱼就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部分,象征着祥瑞、吉利和神圣。

另外,谈到   (2)  ,我们可以从如今的年画中得到些线索。一类是鱼和金银财宝相互环绕,自然是取了谐音“余”的含义——“年年有余”。还有一类往往是白白胖胖的中国式福娃怀里抱着条大鲤鱼,看起来非常喜庆,这也就照应了前面所说的,鱼的图腾生殖崇拜含义;最后一类年画则代表了     ,取名为“鱼跃龙门”。

而锦鲤到了唐朝大放异彩,不仅仅是因为文人骚客的挥毫泼墨,更是深层的阶级原因所导致的。因为“鲤”和唐朝的始皇帝的姓——“李”取谐音,锦鲤得到了空前绝后的重视。鱼袋、鱼符在官员中普及开来;另外,鱼的形状还被广泛地(    )于工艺品和丧葬品。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  依靠  尊重  运用

B.通过  依赖  尊奉  应用

C.经过  依赖  尊重  应用

D.经过  依靠  尊奉  运用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鱼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生物,因此人们在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中寄寓了美好的愿望。

B.鱼的繁殖能力很强,因此是一种在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中被人们寄托了关好愿望的生物。

C.鱼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生物,因此在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中被人们寄寓了美好的愿望。

D.鱼的繁殖能力很强,因此是人们在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中寄托了美好愿望的一种生物。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

(2)《六国论》中作者含蓄地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表现诗人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种树郭橐驼传》中,用种树要“______”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5)《虞美人》中李煜面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现实,勾起无穷幽怨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至日次刘云卿韵”

元赵秉文

此生天地一陈人,百岁三分过二分。

老去光阴空惜日,愁来世事独看云。

静中剥复观消长,身外荣枯任纠纷。

犹有忧时心未已,卧听儿诵战场文。

[注]①至日:夏至日或冬至日。次韵:和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用韵。②剥复:《周易》剥、复两卦,剥卦与复卦阴阳相反。剥复比喻盛衰,消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已近暮年,为一“陈人”,将自己置身“天地”间,以大村小,情韵深沉。

B.中间两联用词精当,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晚年内心空寂、看似置身事外的闲散之情。

C.这首诗的语言含蓄蕴蕴藉,和陆游的《示儿》在创作思路和情感上,都有不少相似之处。

D.诗歌前三联内容都是为尾联抒发情感蓄势作铺垫,尾联两句才是整首诗歌的中心所在。

2.“陈人”是贯穿全诗的纲,请结合全诗简要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