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各地生态环境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各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学创作也迎来崭新面貌。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重视并尝试这一题材的创作,他们以文学笔触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艺术化再现。生态文学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较以往有所突破。它们在文学版图中的重要性也获得提升。去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就有散文《流水似的走马》《遥远的向日葵地》、报告文学《大森林》、中篇小说《蘑菇圈》等多部生态题材作品。

从作品思想内涵来看,早期生态文学创作者往往直接指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以此呼吁人们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在近年涌现的生态文学作品中,作家更多地把生态保护话题放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不断深化,作家写作姿态更加理性。如阿来中篇小说《三只虫草》,没有单纯渲染挖掘虫草的行为对草原植被的破坏,而是更加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是孤立的,应该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扎实推进基础教育等民生举措紧密联系起来。

在文学表现力方面,生态文学创作也获得进展,生态文学作品正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谱系、多样化的社会视角,带给读者更加丰富新鲜的阅读体验。此前生态文学作家的笔墨往往倾注于对原始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的奇观化赞美,对栖居于原始自然环境中人们生活的传奇式讲述,进而与当代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简单地说,即通过渲染某种陌生化经验激发读者对破坏自然生态行为进行反思,及对原始自然环境产生向往。

在近年来的生态文学作品中,更多的作家开始用多样化笔触表达丰富立体的情感,展现良性生态环境带给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上的变化。很多作家也开始在生态文学写作中重视融入多学科知识,更加全面与系统地还原生态环境获得改善、科学生态观念建立的过程。如艾平中篇小说《包·哈斯三回科右中旗》,通过老牧民在不同牧区的现场感受,呈现当前经济政策在保护草原生态、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蒋蓝散文《豹典》串连整合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知识,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与深入地思考。

当前生态文学创作整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作家并未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对生态保护工作实际缺乏深入细致的把握,因而或出现科学谬误,或从新闻报道中借用二手信息,用假想、模仿代替踏访、调查,非但没有通过文学创作引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反而简化弱化人们对生态保护实践的认知。

任何一种文学类型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生态文学也是如此,它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取得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态观念的变化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富成果,为生态文学繁荣发展提供取之不竭的创作资源。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把生态环境的发展更立体、更全面、更深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在读者心中建立起更加科学的生态观念,为人们勾勒出更美好的未来图景,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邱振刚《生态文学创作开拓新局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生态文学创作进入了新的时期,创作群体逐渐增大,作品思想性也有所提高。

B.作家将生态保护和社会现实相联系,并避免呼吁式写作,其作品内涵才能趋于理性。

C.早期作家通过描写奇特的自然,来增强读者的生态意识,进而让他们对自然心生向往。

D.为了使作品的情感更加丰富,作家须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建立起完备的学科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多生态文学作品获奖,证明了生态文学创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突破了传统束缚。

B.作者从思想内涵和文学表现力等方面进行今昔比较,并论述了生态文学取得的进展。

C.作者既举例论证生态文学取得的成就,也指出生态文学目前存在的不足,有辩证意识。

D.文章结尾论及了生态文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指出二者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学重要性日渐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及更多的作家致力于生态写作有关。

B.以前生态文学作品不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是因为作者多在渲染陌生化经验。

C.生态文学作家深入细致了解生态保护工作,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生态观念。

D.生态文学创作应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并应将“展现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作为重点。

 

1.A 2.A 3.D 【解析】 1.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相关内容见第一段,“生态文学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较以往有所突破。它们在文学版图中的重要性也获得提升”,符合文意; B项,“并避免呼吁式写作”无中生有,在文章第二段中,“作家更多地把生态保护话题放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不断深化,作家写作姿态更加理性”并没有提到; C项,“进而让他们对自然心生向往”以偏概全,第三段说的是“即通过渲染某种陌生化经验激发读者对破坏自然生态行为进行反思,及对原始自然环境产生向往”; D项,“为了使作品的情感更加丰富”曲解文意,由文章第四节“很多作家也开始在生态文学写作中重视融入多学科知识,更加全面与系统地还原生态环境获得改善、科学生态观念建立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与深入地思考”可知。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折,不正确的一项”。 A项,“证明了生态文学创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突破了传统束缚”错误,从文中第一段“生态文学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较以往有所突破。它们在文学版图中的重要性也获得提升”来看,只是有所突破。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将‘展现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作为重点”曲解文意,文章最后一段,“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把生态环境的发展更立体、更全面、更深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在读者心中建立起更加科学的生态观念,为人们勾勒出更美好的未来图景”可知,重点还有“在读者心中建立起更加科学的生态观念”。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期末结束之后,高一学生小明面对着文理分科的选择。基于职业发展前景、现实成绩表现和家庭助力等方面考虑,父母强烈反对小明的选择。

请以小明的身份,给父母写一封信,明确小明最终的选择,并阐明理由。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立意自定,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诗经》读书交流活动。主题是“《诗经》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紧扣主题,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写称呼语、问候语,不超9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始还家门              ②处分兄意

B.①及时遣归              ②嬉戏莫

C.①府吏丁宁              ②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D.①余好修姱以鞿羁兮      ②九死其犹未悔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报布贸丝   乘彼垝垣   其黄而殒   进不入以离尤兮

B.鸷鸟不群   芳泽杂揉   屈心抑志   鸡鸣桑树巅

C.尔卜尔噬   夙兴夜寐   总角之晏   驰椒丘且焉止兮

D.越陌度阡   唯有杜康   譬如朝露   偭规矩而改错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若按顺序排,应为“黄昏”“夜半”“人定”“鸡鸣”。

C.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结发”指束发,古代男子15岁始束发,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D.“楚辞体”亦称骚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