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官采诗”的说法值得注意。“采诗”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

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经》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玑撰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比如《秦风・蒹葭》中第一句“蒹葭苍苍”,陆疏云:“蒹,水草也。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青、徐州人谓之蒹,兖州、辽东通语也。葭,一名芦菼,一名薍,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锐而细,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薍别草也。”明人毛晋据陆疏所作《毛诗陆疏广要》,其中辨蒹、葭之别,并录别名十五种。如此详细的分辨考证,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也有他们思考判断(“验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诗经》成了一种“博物志”。很显然,熟读《诗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物”而已,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有关的“父慈子孝”的故事,魏文侯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于中山,三年间都很少往来,一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向文侯进献礼物,文侯问太子平常读什么书,赵答《诗经》,文侯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黍离》。熟悉《诗经》的文侯当然知道,《晨风》写的是“未见君子”的忧伤心事,而《黍离》则抒故国之思,于是立刻赐给太子一袭衣裳,并敕令赵仓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达。太子击受赐开箧之后,发现下裳在上、上衣在下,马上吩咐安排车驾,即要前往晋谒文侯。赵仓唐大惑不解,太子击解释道:君侯赐衣,其实不是让我御寒,而是下令召还,这就是《齐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果然,太子复归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欢喜。可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王公贵族,常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由此交流沟通,既能矜持含蓄地传递话语,亦使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摘编自谷卿《〈诗经〉里的物、事、情、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既是一部教材,又是一门课程。

B.读《诗经》益处多多,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其是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

C.《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的注解,为人们解读《诗经》及其成书年代提供了思考方向。

D.魏文侯赐衣给太子,并命令太子击的舍人务必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是文侯对太子击的一次考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论证《诗经》的认知作用,进而论证《诗经》交流作用,整体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推进的。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论证了《诗经》在“识物”上的作用,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

C.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这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

D.文章引用“父慈子孝”的事例是要论证使用《诗经》诗句是含蓄地传递信息的途径,并且具有保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能够帮助贵族子弟提升对自我的认知和情感,因此周王朝统治者派出专人采集歌谣, 从而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

B.在前贤著述启发之下,陆玑撰成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作者大量引用《毛诗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

C.从汉至明,学人对《诗经》中提及的动植物做出了各种详细的分辨与考证,这体现了古人求实严谨的治学精神。

D.人们可用《诗经》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只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贵族,就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

 

1.B 2.C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足见其是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是“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当作”不是“是”。故选B。 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说法错误,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只是引出话题,不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条件与结果倒置,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B项,“作者大量引用《毛诗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于文无据;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8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设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表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和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②2000年,国务院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③2003年,中央电视台打造品牌栏目《感动中国》,选取并表彰年度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

④2019年,国家首次颁发“共和国勋章”,勋章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士。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今年夏天,动画电影《哪吒》创造了票房奇迹,引发了大众热议。下面是某影评人观影后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的文字记录,请用一句话概括该影评人对《哪吒》的评价,不超过35个字。

编剧的改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物形象设定,比如哪吒,一改正义凛然的形象,变得“丑萌”十足,三太子敖丙、太乙真人、龙王等形象都有很大变化。而在主题表达方面,《哪吒》也是下足了功夫,通过电影,有人领悟了“自我的寻找”,有人感受到“成长的孤独”,有人看到了“成见的破除”……更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电影,《哪吒》未追求速成,其制作过程历时五年,其中剧本打磨就花了两年时间,影片高潮部分的一个镜头只有短短6秒,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制作团队用了6个月才完成。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_______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______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______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行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随着上海通过地方立法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这项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的工作被纳入    轨道。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正在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却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些都不是    的。要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需要    ,既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也要注重宣传教育引导。经过长期的倡导和宣教,群众缺的不是意识,而是知识,(    )。欲让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更好地落地生根,政府需要用好大众传媒,给群众上好“垃圾分类课”。只有这样,才能动员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行    法治    一蹴而就    刚柔并济

B.推广    法制    一挥而就    刚柔并济

C.推行    法制    一挥而就    赏罚分明

D.推广    法治    一蹴而就    赏罚分明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如火如荼地开展。

B.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被广一大市民所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开展。

C.垃圾分类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D.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的落实,被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影响

B.垃圾分类的落实,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而受到影响

C.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影响了垃圾分类的落实

D.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缺失,对垃圾分类的落实起了影响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海水浩荡、峰峦挺立的景象。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昔日琵琶女在演奏后,受到京都豪富子弟竞相追捧的场景。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但用心专一,所以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