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标识,标识由中间的地球(地球上的中国呈绿色)、外侧的浅蓝色圆环、进口博览会中英文名称和英文缩写(CIIE) (英文缩写呈红色)等部分组成。请分别说出它们的寓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年,费新我之父曾以“安之若素”为他题写过“安素斋”,意在希望他 要心安一如平素,对困窘的遭遇也要有一个平静如常的心态去对待。费新我思虑再三,“安之若素”被他认为莫如“我行我素”更不适合自己志趣,遂将“安素斋”改为“行素簃”。我行我素,也凸现他____、锲而不舍地攀登艺术之巅的心境、韧性和毅力。他原米以国画著名,56岁那年,他的右腕关节结核病突然发作,不能握笔作画写书,遂练左手运笔,专攻书法艺术。为使左笔书法 ,他博采约取,把名家和民间的书法艺术熔铸一炉。经过30年的矢志追求, ( ),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点画道劲,变态无穷,潇洒率意,韵味深长,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待人接物 手不释卷 精益求精 标新立异
B.待人接物 孜孜不倦 精益求精 自成一家
C.为人处世 手不释卷 锦上添花 标新立异
D.为人处世 孜孜不倦 锦上添花 自成一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隶书古拙朴茂,楷书敦厚,行草书不受前人羁绊,参以画意
B.其隶书古拙朴茂,楷书敦厚,参以画意,行草书不受前人羁绊
C.其行草书不受前人羁绊,参以画意,隶书古拙朴茂,楷书敦厚
D.其行草书不受前人羁绊,隶书古拙朴茂,楷书敦厚,参以画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经过费新我的再三思虑,“安之若素”被他认为莫如“我行我素”更适合自己志趣,遂将“安素斋”改为“行素簃”。
B.经过费新我的再三思虑,“安之若素"被他认为莫如“我行我素”更不适合自己志趣,遂将“安素斋”改为“行素簃”。
C.费新我思虑再三,认为“安之若素”莫如“我行我素”更不适合自己志趣,遂将“安素斋”改为“行素簃”。
D.费新我思虑再三,认为“安之若素”莫如“我行我素”更适合自己志趣,遂将“安素斋”改为“行素簃”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逼游》中,为嘲笑大鹏,蜩与学鸠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来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来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还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注),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寒多烧:猎户将山.上寒冬枯萎的苹木烧掉,使野兽无法躲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胡人歌》颔联中,“胡鹰”“塞鸟”“代马”三个意象,都是在动物名前面加上了一个有边塞特征的定语,突出了地域特点。
B.《雁门胡入歌》颈联中,“山头野火”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浓淡相宜,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C.《塞路初晴》的首句,“晚虹”、“斜日”、“天昏”连续点明时间,看似重复,实际上却渲染出了一幅广阔雄浑的雨后塞上远景图。
D.《塞路初晴》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紧扣诗题,描绘了傍晚雨后的画面,视听结合,动静相生,既稂丽又清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与《雁门胡人歌》相比,《塞路初晴》这首诗在思想情感上表现出了什么异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崇文,其先渤海人。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著,斩之以徇。西从阂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八月,阿跌光顿与紫文约,到行营愆一日。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蓦。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文若赴水死。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達,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先是,贼将邢泌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部使。改封南平都王诏刘石纪功于鹿头山下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咨禀之繁且队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扦边戍恳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汾州刺史、汾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居三年,大修戎备。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高崇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封南平那王/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扦边成/恳疏累上/
B.改封南平郡王/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扦边戍/恳疏累上/
C.改封南平郡王/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扦边戍/恳疏累上/
D.改封南平郡王/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扦边戍/恳疏累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卯时,根据十二地支计时法,指早晨5点到7点的时间。
B.制授,是指唐宋时皇帝任命三品以下、五晶以上的官职。
C.司徒,掌管国家土地和人民的教化,周时为六卿之一。
D.配享,有大功于天下的开国元勋方可陪祀于帝王宗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担重任。崇文大破吐蕎,擎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解了梓潼之围,被授予东川节度使。
B.高崇文军纪严明,令人敬畏。阿跌光颜与崇文相约见面,但他耽搁了一日,害怕获罪,于是深入敌军希望能将功折罪。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率军进入成都时,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不侵占他们的财物。
D.高崇文杀伐果断,严惩逆者。高崇文杀死前来投降但有异心的邢批,又逐条上奏还活着的叛逆者的罪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署,斩之以徇。
(2)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头发的故事
鲁迅
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啊,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注)。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我的一位前辈先生N,正走到我的寓里来谈闲天,一听这话,便很不高兴的对我说:
“他们对!他们不记得,你怎样他;你记得,又怎样呢?”
这位N先生本来脾气有点夸张,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说些不通世故的话。当这时候,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辞;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他说: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展,警察到门,吩咐道‘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
“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
我们还是记起一点得意的事来谈谈罢。”
N忽然现出笑容,伸手在自己头上一摸,高声说:
“我最得意的是自从第一个双十节以后,我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骂了。
“老兄,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我们讲革命的时候,大谈什么扬州三日,嘉定屠城,其实也不过一种手段;老实说:那时中国人的反抗,何尝因为亡国,只是因为拖辫子。
“顽民杀尽了,遗老都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洪杨又闹起来了。我的祖母曾对我说,那时做百姓才难哩,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便被长毛杀!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只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N两眼望着屋梁,似乎想些事,仍然说:“谁知道头发的苦轮到我了。”
“我出去留学,便剪掉了辫子,这并没有别的奥妙,只为他不太便当罢了。不料有几位辫子盘在头顶上的同学们便很厌恶我;监督也大怒,说要停了我的官费,送回中国去。”
“不几天,这位监督却自己被人剪去辫子逃走了。去剪的人们里面,一个便是做《革命军》的邹容,这人也因此不能再留学,回到上海来,后来死在西牢里。你也早忘却了罢?”
“过了几年,我的家景大不如前了,非谋点事做便要受饿,只得也回到中国来。我一到上海,便买定一条假辫子,那时是二元的市价,带着回家。我的母亲倒也不说什么,然而旁人一见面,便都首先研究这辫子,待到知道是假,就一声冷笑,将我拟为杀头的罪名;有一位本家,还预备去告官,但后来因为恐怕革命党的造反或者要成功,这才中止了。”
“我想,假的不如真的直截爽快,我便索性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在街上走。”
“一路走去,一路便是笑骂的声音,有的还跟在后面骂:‘这冒失鬼!’‘假洋鬼子!’”“我于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们骂得更利害。”
“在这日暮途穷的时候,我的手里才添出一支手杖来,拼命的打了几回,他们渐渐的不骂了。只是走到没有打过的生地方还是骂。”
“宣统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
“有一日,几个学生忽然走到我的房里来,说,‘先生,我们要剪辫子了。’我说,‘不行!’‘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你怎么说不行呢?’‘犯不上,你们还是不剪上算,——等一等罢。’他们不说什么,撅着嘴唇走出房去,然而终于剪掉了。
“呵!不得了了,人言啧啧了;我却只装作不知道,一任他们光着头皮,和许多辫子一齐上讲堂。“然而这剪辫病传染了;第三天,师范学堂的学生忽然也剪下了六条辫子,晚上便开除了六个学生。这六个人,留校不能,回家不得,一直挨到第一个双十节之后又一个多月,才消去了犯罪的火烙印。
N显出非常得意模样,忽而又沉下脸来:
“现在你们这些理想家,又在那里嚷什么女子剪发了,又要造出许多毫无所得而痛苦的人!”
“现在不是已经有剪掉头发的女人,因此考不进学校去,或者被学校除了名么?”
“改革么,武器在那里?工读么,工厂在那里?”
“仍然留起,嫁給人家做媳妇去:忘却了一切还是幸福,倘使伊记着些平等自由的话,便要苦痛一生世!”
“我要借了阿尔志跋绥夫的话问你们:你们将黄金时代的出现豫约给这些人们的子孙了,但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
“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N愈说愈离奇了,但一见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站起来取帽子。
我说,“回去么?”
他答道,“是的,天要下雨了。”
我默默的送他到门口。他戴上帽子说:
“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一九二零年十月(选自《呐喊》;有删改)
[注]双十节:即武昌起义纪念日。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举行了武昌起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中的“懒洋洋”“踱”和“撅”写出了国民对双十节升旗消极被动、敷衍应付的态度。
B.N先生剪辫后,几位辫子盘在头顶上的同学很厌恶他,一位本家预备去告官,这表现了他们的保守落伍和N先生剪辫后处境之艰难。
C.《故乡》《杜戏》《祝福》等作品中的“我”除了是小说的叙述者,还是形象鲜明、性格丰富的小说人物,《头发的故事》中的“我”同样如此。
D.小说叙述了在剪辫子问题。上N先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斗争,体现了中国社会改革的艰难,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冷峻思考。
2.N先生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小说在叙述上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