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根据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

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根据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进行拓展,描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示例:送客走出营帐,时已黄昏,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铺满大地。寒风用力地拉拽着空中的红旗,鲜艳的旗帜像个威武不屈的战士,毫不动摇,在白雪中显得愈加绚丽夺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语句是根据题目提供的语言情境,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词语或句子)进行扩展,使其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它一般以所提供的情境或词语为基础,要求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丰富句子的内容,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首先理解“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然后根据诗句的理解设计送别 场景,描绘边塞的风光,彰显浪漫奔放又豪迈的情调、氛围。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提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理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________。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________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远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________,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    )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拉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曼延    重复    层出不穷    责无旁贷

B.漫延    重复    屡见不鲜    责无旁贷

C.曼延    反复    屡见不鲜    义不容辞

D.漫延    反复    层出不穷    义不容辞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B.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C.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D.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B.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C.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一诗中多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溺爱情。

(2)《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视所结合、俯仰结合描写江边见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

(3)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神话传说寄寓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销得:值得之意。②梁广:画家,善画海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春风着意勾染过的海棠花让人怎么都看不够,连蝴蝶都对其恋恋不舍,值得携酒对赏、赋诗称赞。

B.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的风姿神采,着意刻画,表现出了花的形态和神韵,极具诗情画意。

C.诗人咏叹含苞欲放的海棠就像刚上妆的莫愁女和梁广笔下的丹青,虽“不着一字”,但“尽得风流”。

D.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突出了海棠的魅力,语言清新自然,词意婉约细腻,不愧是咏海棠的佳作。

2.李清照代表词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海棠与郑谷笔下的海棠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言:“陛下求治太锐,综核太严。拙者局蹐(注)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臣同官还朝十日,旁措一词,遂蒙谴谪。不可稍加薄罚,示优容之度乎?此上下宜洽也。”然帝终不能尽听。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贼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

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十二月,诸城并全。携山民桀石以投贼,贼多死,乃越英山、霍山而遁。所属郡灾伤,国维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十四年夏,颍州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时周廷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常亦纳之。寻叙颍州讨贼功,加太子太保,荫锦衣佥事。吏部尚书徐石麒去位,众议归国维。马士英不用,用张捷,国维乃乞省亲归。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其监国,总兵官方国安亦自金华至。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骇其十大罪,乃不敢入。逾月,南都覆,鲁王不数日出降,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国维遂还守东阳。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

(注)局蹐:小心谨慎。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B.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C.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D.拙者局蹐以避咎/巧者委蛇以取容谁/能展布四体/为国家营职业者/故治象精明/而腹心手足之谊实薄此/英察宜敛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县,一种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宋常派遣京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B.巡抚在文中指的是一种官职名,又称抚台,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专职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因“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

C.省亲是一种回家乡看望父母或其他尊亲的礼俗,《红楼梦》中“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的“归省”也指这一礼俗。

D.漕运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分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形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国维敢于直言进谏,他大胆弹勤罢免了魏忠贤的党羽,之后又指出皇帝在考核官吏方面存在的弊病,但皇帝最终并没有完全听取他的意见。

B.张国维心系百姓,当他管辖的郡遭遇灾害时,张国维立即替老百姓向朝廷请命,主持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做出了政绩。

C.张国维忠于职守,大盗李青山在水路上胡作非为、大肆焚掠,张国维联合军队将其部击溃,并把他交给朝廷处置。

D.张国维忠贞不屈,清兵入京后,他朝见鲁主并监理国家大事。当鲁王出降、各路军队溃败后,张国维自知势不可支,宁死不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

(2)马士英素善国安,匿其军中,欲入朝,国维劾其十大罪,乃不敢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鬼卡点

张弛

贺崇武看到前方那个卡点,看到那个像鬼魅一般在暗蓝夜色和浓重雾气之中挥舞着“停”字牌的警察时,他的心一下抽紧了。一股冰凉的感觉瞬间贯注全身,好像掉进了冰窟窿里。他本能地松开了油门,任车子凭着惯性慢慢向那个警察滑过去。混乱的头脑里浮起了一个念头,事不过三,他的报应日到了!

他是在车子过黑水河的时候第一次浮起这个念头的。车至河心时,他隐约听见外面传来咋察一声,似乎是冰面开裂的声响。那一瞬间他心一哆嗦,本能地点了一脚刹车。但很快反应过来,如果骤然停车,整个车体的重量瞬间压在一块局部冰面,只能加大那开裂。他的脚颤颤地、悬浮着踏在油门上,使之保持适当的给油力度。车子略慢一瞬,又开始匀速前进。那是他第一次浮出这个念头,报应日到了!他在内心盲目地祈祷着。两手紧握着方向盘,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河岸,岸边那鵝卵石密布的坡地和枯瑟悬的树木越来越近……

车子上岸后,他略略松了一口气。他就这么驾着这辆破车,做着心惊胆战的白日噩梦从冰河上蹚过来了。噩梦又开始在头脑中翻涌……他想不明白,那一瞬间他咋就那么疯狂,狗日的再坏,也不能下这么狠的手……现在全完了,时间是无法倒流的……他用力地晃着脑袋,把各种绝望恐怖的念头像鸭子抖水似的从脑袋里抖出去,没有意识到高度的神经紧张已经蔓延到身体的每个角落,他的脚板已经不知不觉踩紧了油门。

突然,一个毛团从车前的雪地中一晃而过,他本能地一脚刹车。山岭沟壑瞬间旋转起来,车子剧烈地晃动着,等他醒过神来,车头已经调过180度,朝着来路了。车轮子就压在崖边上。他惊出一身冷汗,那个报应日的念头又一次浮上心头,他眼神空茫地盯着蹲在树林里的那个长耳毛团,半天才意识到那是只野兔。

此刻已经是第三次了,又到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了。他眼睛朝遮阳板上骨碌了一下,就恐惧地转去盯着那个越来越近的警察。他盯着他的警察棉袄右胯兜那个部位。尽管御冬棉袄鼓鼓囊囊,但那个部位细看仍凸起一物,这和他预料的一样。他内心不由一阵绝望。遮阳板后面的那把刀子,尽管有20厘米,也不是那个东西的对手。在车停下的一瞬间,他闭了一下眼睛,一切都听天由命了。

“笃笃笃”的敲玻璃声迫使他睁开眼,他看到右侧车窗玻璃上紧贴着的那张脸。两只眼睛活像黑人的白眼珠,闪动着亢奋的光芒。那种古怪的笑容,仿佛对他的到来既兴奋又好奇,像个第一次见到汽车的原始人。

他不由自主地瞟了一眼遮阳板那里。

冻死我啦!零下35摄氏度,你知道吗?我在雪地里等了你整整半个小时……

他的心骤然提到了嗓子眼儿……

然而,警察的动作出入意料,只见他把两只手伸到暖风出口那里正面反面地来回烘烤着,烤热了就伸到脸上干搓着,黑脸上眼睛半眯着,显然十分享受。半天了才享受地长吐一口气,道:你还在老鹰嘴爬坡时我就听见了,就跑出来接了。我还以为是老李上来了,咋的?咋连着三天不见一辆车上来?!

他盯着警察,对方丝毫没有采取行动的征兆。对方不动,他更不敢轻举妄动,毕竟敌强我弱,不逼到绝路上……他弱弱地嘀咕了一句:你在等谁?路都断了……

路断啦?咋断的?警察停止搓脸,睁圆眼睛诧异地问道。

百尺崖雪崩,把路埋了……

你没带违禁品吧?警察忽然问道。

他一愣,一时竟吓蒙了,眼珠子管不住地朝遮阳板一瞟。

黄羊皮?猎隼?雪莲?警察提醒着。

他一下明白过来,松了口气,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没有没有!

警察扭过身子朝后窗张望一番,皮卡车厢里空空荡荡。转过身来道:下车吧。

下车?他又愣住了,心虚气短地问了句:下车干吗?

天黑了,你不住下你咋办?

我跑长途的,常开夜车。

那是在别处,这条沟里你敢开夜车?你知道这叫啥沟吗……

留不留下?他激烈地盘算了一番,觉得警察现在还没怀疑到他,如果硬要走……再加上自从出事,他已经三天三夜没睡觉,这一路逃亡又太过凶险,他有种身心俱疲,再也爬不动一步的感觉……

高警官,您不必这么麻烦,我带的有吃的,够咱们两个……

来来来,你是我三个月来见到的第一个会说话的活人!这块好肉给你!

(节选自张弛《鬼卡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贺崇武开车遇险,“本能地松开了油门”“本能地点了一脚刹车”。“本能”。是下意识的举动或反应,突出贺崇武驾驶技术娴熟高超。

B.文章大量心理描写,直接深入贺崇武心灵,揭示贺崇武紧张、恐惧、后悔、矛盾的内心,表现他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

C.警察见到不顾极端天气仍旧跑车的司机,有职业的警觉,可三个月来的孤独、寂寞生活,让他再见到人,兴奋、亲切还是占了上风。

D.高警官与贺崇武的“交锋”,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作为文章的次要人物,作者塑造高警官这个形象,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

2.贺崇武第三次遇险了,文章却在此时叙写了他前两次遇险的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3.有人说,贺崇武是亡命之徒,他一定会负罪逃窜顽抗到底;有人说,贺崇武良知尚在,他会回头自首。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结合文章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