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附图片要素:两条鱼在鱼缸里玩跷...

阅读下面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附图片要素:两条鱼在鱼缸里玩跷跷板,一条鱼儿由于失衡被抛到鱼缸外死去)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联系当今热点,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自由与规则 王小波说:“人类渴望打破规则,却无往不在设置与被设置之中。”超越了底线,就像那条鱼儿由于失衡而被抛到鱼缸外死去。 在无限重复叠加的规则所构成名为“秩序”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我们没有智力也没有勇气逾越雷池半步。剑是始终悬挂在头上的,冰冷残酷的,但是至少在餐桌上你有享受美食的自由。 有人说:“打破规则,释放火热的生命。”但是如何打破?打破什么规则?到什么程度?打破规则后就能得到理想的生活了吗?在现有的规则下不能实现生命意义吗?诚然,“被设置的生活是猪的生活,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泰的人,是猪。”但在所谓“秩序”的束缚下,规则给予我们太多自由,以至广阔似草原,磅礴如大海。怎么可以借口欲望来实现放纵呢?正如芥川龙之芥所说“过度自由与山巅上的空气相似,对弱者都是要不得的。”想必所谓弱者就是那怀揣着无限膨胀的自由欲望,以打破规则与精神食粮却不懂珍惜弥足珍贵的自我自由的狂热分子吧。 我眼中的自由,仿佛坚硬碳酸钙包裹下的鸡蛋,自由流淌徜徉。那些意欲打破规则的人,一定处在蛋清与蛋壳之间的空隙,在挤压中渴望打破这球形世界,竟不知壳碎质流,灰飞烟灭。当然也总有人处在金黄的蛋黄之中,被“秩序规则”的耀眼光芒蒙蔽双眼。他们是清代文字狱统治下的文武大臣;他们是“八股文”束缚下的文人儒士;他们是封建时代被封建礼教吃掉的人们;他们是在五四与维新运动中借口“中学为体”来抨击新知识的宦官。人们遵守规则,生活才有秩序,才能告别暴力统治的奴隶时代,但在规则的茧丝中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便永远不能破茧成蝶,不能成萌动的新生命。 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老子说:“物极必反。”走向极端必会导致灭亡。自由像是会使人上瘾的药,需要在规则的迷宫中加以阻止。只有在当代的新理念倡导的中国,而非借口阶级斗争威胁自由的文革时代,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遵守规则,华为研发5G科技,马云创办互联网金融,中国首次登上月球背面;不遵守规则只求自由,就有实验人体基因编辑的遭法律制裁,全球声讨,不守伦理道德拈花惹草,刘强东遭遇人生滑铁卢。 规则像蛋壳,保护着我们的自由。在默默度过后,终将化为雏鸟迎接新的世界。 【解析】 本题考查漫画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 审题:本题是漫画作文,首先仔细观察整体画面,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鱼缸,缸内鱼和缸外鱼及其神态,还有失去平衡的跷跷板,“玩大了”标题等。然后概括寓意,在阅读漫画的基础上,先联系生活,后挖掘道理,由表及里,由画面到生活,挖掘出漫画蕴含的深刻哲理,概括寓意,明确立意。画面中,鱼缸就是秩序,也是规则,分析题目“玩大了”和解说要素“一条鱼儿由于失衡被抛到鱼缸外死去”,终于玩大了——鱼被抛到了缸外,寓指做事要有度,不可超越底线和规则。 参考立意:1、自由也应有个度 2、讲规则才有自由 3、做事需要讲分寸 4、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5、越界的自由换来的是祸患 参考素材: 1、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没有规则的社会,便是一盘散沙。我们早已不是文明尚未开化的时代,在物质与精神日益富足的今天,需要规则来规范人的行为。没有规则,就像没有了公平正义的准绳,随之而来的一定是难以调控的混乱。规则是不分年龄与身份的。否则,社会公平又从何谈起呢?面对规则,人人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因为只有规则,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权益。当规则与人情相撞时,规则定会占据上风,常有人说法律无情,人有情,做事要学会变通,然而在规则面前,任何有情都化为无情。社会设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就需要每个人遵守,因为只有规则,才能维护应有的秩序。考试有考试规则,比赛有比赛规则,出行有交通规则,做事有办事规则,做人有行为准则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秩序。 2、风筝很自由,可以翱翔于天地之间,它飞得稳稳的,不像燕子,它可以停在空中。风筝身上连着一条线,风筝线使得风筝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不至于飞走。可是,当这根线拉得太紧的时候,风筝便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无目的地左冲一下,右滑一下;完全没有了线的牵引,失去平衡的风筝会很快从天上掉下来。风筝的自由,建立在线的束缚和牵引上。所谓适度的自由是让事情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不至于太多或者太少。线放多了,风筝由于风力不够飞不起来,而线少了呢,风筝又无法在风的作用下飞上天。没有线的风筝更不行。以此来比喻我们对生活自由的态度,那就是既不要过度束缚自己,也不能过度地放纵自己,更不能认为束缚是自由的天敌,而彻底舍弃它。在生活中,面对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颗善于平衡的心,一种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3、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这响彻欧洲的声音来自卢梭。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人在自然状态中是自由的;第二,自由人一旦进入了社会状态,自然的自由就被社会的枷锁所约束。简而言之,当今社会,我们都是自由人,但必须在道德、制度、法律等秩序规则下行使自由的权利。 4、从自然规则中演变而来,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也产生了种种规则。法律是维持正常生活和秩序最为普通的规则。是我们谋求个体需要以及利益时必须考虑的前提。从当今社会的种种犯罪中可以分析出,其中的根源不外乎为了满足人的欲望,对利益追求不顾一切,最终受到法律制裁。拿马路上的红绿灯来说,尽管规则限制了自由,但实际上最终是保护了自由。因此,当个人需求与法律、社会秩序这些社会基本规则相矛盾时,个体必须放弃“自由”,满足社会的整体利益,这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结构示例:“自由与规则”,议论文文体。开篇引用名言,亮明观点:超越了底线,就像那条鱼儿由于失衡而被抛到鱼缸外死去。首先引入对打破规则的思考,然后形象阐释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再指出“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最后重申观点:规则像蛋壳,保护着我们的自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8月30日,一款名叫“ZAO”的AI换脸软件上架,一夜之间收获了100万+的用户量,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这款换脸软件号称“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将用户所上传的照片,置入平台上用户所选择的影视片段之中,实现用户与“明星”的大换脸。

在迅速刷爆朋友圈的同时,ZAO也遭受了众多质疑。人们担忧个人隐私、支付安全、产权等是否会遭受侵犯,以及一旦被滥用是否会引发诈骗风险等问题。

(1)请给上述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2)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质疑,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海峡两岸关系7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经历多少风雨,__________,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彻底倾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超过500亿多次,两成网民接到的电话中超过一半是骚扰电话,而且每周都能接到骚扰电话的网民达到85. 4%。不夸张地说,骚扰电话面前,几乎无人能幸免。公众可能不难    :日常生活中,接到骚扰电话,(    )。打骚扰电话的人究竟是谁,他们从何种渠道、如何获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又都在为哪些产品做宣传,都是无从得知的。

一场对骚扰电话的公民追击,在向警方报案、做过常规的笔录和调查后就    了。客观而言,具体某个骚扰电话给公民个人带来的权益侵害可能有限,一般性的电话骚扰或不至于涉及刑事犯罪,但却起码也是明白无误的治安违法,有效的社会治理也不能就这样的任其      地逍遥法外。

公民遇到骚扰电话怎么办?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乏报警求助、拿起法律武器等内容,但事实上骚扰信息的发布主体一般处于无从查证的状态,最终难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临其境    杳无音信     有恃无恐    不了了之

B.感同身受    杳无音信     肆无忌惮    不了了之

C.感同身受    石沉大海     有恃无恐    束之高阁

D.身临其境    石沉大海     肆无忌惮    束之高阁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习惯性地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然后拒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

B.习惯性地接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最多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

C.习惯性地拒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最多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

D.习惯性地在手机上做一下骚扰电话的标记,然后接听或者接起来后挂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500亿次

B.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拨打骚扰电话超过500亿多次

C.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拨打骚扰电话超过500亿多次

D.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500亿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目的在于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起。

(2)《离骚》中极写屈原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茅草被抢之后,诗人的焦急和无能为力:“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诗人生活的穷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白沟

刘因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注)①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②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③知名:抗元名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

B.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

C.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

D.全诗选取一系列意象,营造了寂寥凄清的画面,反衬了诗人的愁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本诗的第三联和柳永词《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均为写景之句,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异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