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③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据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怖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喂大王命之。”

④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⑤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⑥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⑦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⑧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⑨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至,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对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B.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C.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D.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由刘向主持编著的国别体史学著作,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

B.“变徵”是七音之一,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昂扬向上。

C.“祖”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践别和送行,如“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D.“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现状像箕,这是一中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通过秦武阳、秦王的形象衬托了荆轲的形象。

B.文段写秦武阳色变显示了秦廷的森严和秦始王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荆轲之所以没有行刺成功,一是缺乏得力的助手,二是刺杀秦王是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所以行动注定要失败。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D 2.B 3.D 4.(1)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2)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常见的断句方法技巧是:首先找出几个选项之间的不同处,一般有两三处不同,借助排除法;然后分别说清楚在哪断开,断开的理由,比如定语状语和中心词之间不可断开,动词谓语和宾语之间一般不断开,合成词之间不可断开;名词代词主语前需要停顿,一些虚词前后需要停顿,对称短语或整齐句式间需要停顿。 句意: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自引而起”,“而”表修饰的连词,之前不能断开,这是完整独立的句子,排除AC。 “绝袖/拔剑”,各自独立,每个短句里都有一个动词谓语“绝”“拔”,承前共用主语“秦王”,按照语法可以单独成句以强调亲王的一系列行为细节,之间断开;“剑长/操其室”这是因果关系的复句,“剑长”,主谓结构的句子表原因,“剑”作主语,形容词“长”作谓语,“操”为动词谓语,意思是“握住”,承前共用主语“秦王”,据以上分析排除C项。 故选D。 2.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声调昂扬向上”错误,应该是声调悲凉。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读懂文言文是关键。其次,提取选项信息和文本对照时要全面、仔细、认真,对于常见问题应该心中有数,比如一字之差,时空错位,杂糅信息,喜忧悖谬,程度或范围扩大或缩小等。另外还要注意灵活变通,有些需要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最后还要参考相关注释和作者情况。 D项,“二是刺杀秦王是逆历史潮流的做法”错误。原文内容是““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违背了刺秦的初衷,只想活捉。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1)既,已经;持,拿着;币物,古今异义,礼物;厚,多多的、优厚的;遗,赠。 (2)顾,回头;前,上前,名词动用;为(其)谢,省略句;为,替、给;谢,谢罪;鄙,粗俗,知识少,见识短;故,所以;振慑,害怕;愿,希望;少,稍微;假借,原谅;使毕使于前,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使(之)于前毕使”,毕,完成;使,使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

材料一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带来效益900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

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

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

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B. 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C. 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

D. 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恰当合理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都表现了李保国教授一心一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热情,赞颂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楷模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B. 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意愿。

C. 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D. 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

3.由于报告人的身份不同,这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也不同,请分析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

C.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事故圆滑、反复无常。

D.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C.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D.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C.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D.在广泛的意义上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也认可这一观点。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风格、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诺贝尔说:“我是世界公民,应为人类而生。”

②塞万提斯说:“目标愈高,志向就愈可贵。”

③朱熹说:“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④霍去病说:“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⑤马克思说:“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这样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无声息的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在我们的骨灰面前,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⑥《易经》上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读了上述名言,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其中的两三句话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