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作者对过去官场的悔悟,对未来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月光闪耀着千万里的光辉朗照在茫茫春江之中的景象。

(3)杜牧《阿房宫赋》中借秦的天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本题中的悟、谏、滟滟、鉴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江宁村居

病起写怀(其十)

(明)杨基

门外春泥一尺深,窗间云气十分阴。

寒毡溜雨衾如铁,湿灶凝烟火似金。

酒解驱愁时强饮,诗多感旧懒长吟。

贫家不愿千金粟,但得阳乌照晚林。

注:①阳鸟:指太阳,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首联写户外的萧索景象,阴雨黄昏,地上泥泞一尺深,窗外是满天的乌云。

B.颔联写居室的简陋场景,衣被因房屋漏水而湿冷,炉灶因受潮而冒着浓烟。

C.颈联写作者的日常生活,作者贫病交加,只想借酒浇愁,却懒惰于吟诗遣怀。

D.尾联表达作者的低微请求,不愿得到千金粟,只希望得到一缕阳光的照耀。

2.此诗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宝,两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

初,太祖下令,使平议死刑可宫割者。繇以为“古之肉刑,更历圣人,宜复施行,以代死刑。”议者以为非悦民之道,遂寝。及文帝临飨群臣,诏谓“大理欲复肉刑,此诚圣王之法。公卿当善共议。”议未定,会有军事,复寝。

太和中,繇上疏曰:“大魏受命,继踪虞、夏。孝文革法,不合古道。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是以继世,仍发明诏,思复古刑,为一代法。连有军事,遂未施行。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出本当右趾而人大辟者,复行此刑。使如孝景之令,其当弃市,欲斩右趾者许之。其黥、劓、左趾、宫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髡、笞。能有奸者,率年二十至四五十,虽斩其足,犹任生育。今天下人少于孝文之世,下计所全,岁三千人。张苍除肉刑,所杀岁以万计。臣欲复肉刑,岁三千人。子贡问能济民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又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苦诚行之,斯民永济。”

书奏,诏曰:“太傅学优才高,留心政事,又于刑理深远。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议。”议者百余人,帝以吴、蜀未平,且寝。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吊,曰成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

B.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

C.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

D.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京,古都名,指长安,西汉都长安,东汉迁都洛阳,以长安在西,称西京。

B.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C.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代的典籍,这里指古代的典章制度。

D.谥,即谥号,古代王侯将相、官吏百姓死后,朝廷给予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繇深明大义。李傕、郭汜在长安城中叛乱,并想扣留太祖派的使者,钟繇晓以大义,劝说李傕、郭汜接待使者,并给太祖以优厚的答复回报。

B.钟繇力救天子,李傕在长安城中扶持天子,钟繇与韩斌暗地策划营救天子离开长安,出了很大的力,并因为先前的功劳被封为东武亭候。

C.钟繇提出施行肉刑。钟繇认为古代的肉刑,经历了圣人的设置,应该再次施行,以代替死刑。太祖听从他的建议,下令将死刑可以改为宫刑。

D.钟繇改革刑法制度。钟繇在奏折中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将死刑改为肉刑不只是仁改,还是圣德,如果能够实行,百姓会永远得到好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汜,益虚心。

(2)及文帝临飨群臣,诏谓:“大理欲复肉刑,此诚圣王之法。公卿当善共议。”

5.魏曾有三帝主张让群臣讨论关于死刑可以改为肉刑的设想,但都没有结果,请分别简要说明未实行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与诗

王往

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千亩桃园美景的。春光大好,吃饱喝足,既可亲近乡土,又可借物咏怀,还可以营造一下和谐局面,谁不高兴呢?市内的、各县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装了一辆大巴车,另有领导专车和个别自驾者,一路欢歌,奔向了石湖镇。

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块地,搭了舞台。上午开完会后,下午就是歌咏会:作家们自娱自乐,以唱歌、朗诵为主。与会者都夸这个策划好,别出心裁。我没报表演节目,就在台下看着,好看的就多看一会儿,不好看的就随意走动走动。

当我走到舞台前方西北角时,看到一个小媳妇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舞台边。因为眼前总有人走动,她不时地左右侧着身子。小男孩想挣脱她的手,被她一用力又拉住了。小男孩说:“妈妈,我看不见。”她说:“妈妈抱你。”说着,就去抱孩子。孩子往后一退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她笑笑:“那你自己玩,别瞎跑啊。”孩子笑着跑开了。

她的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

她看得很投入。有一个诗人朗诵得比较动情,她的眼里就溢出了泪水。

这时候,一个老妇走到她身边,半是抱怨半是心疼地说:“三蝶,你在这儿干什么?你这身体能出来吗?走,跟我回去,孩子呢?”这个叫三蝶的少妇指着人群里的孩子说:“在那儿呢!妈,你回去,我看一会儿再走。”老妇说:“你怎么不听话呢?快带孩子回去,别受了凉。”少妇有些着急,眉头拧了一下说:“我自己知道,一点风没有,哪会受凉?”

老妇很无奈地叹着气。

我挪了个地方,又站下了。这时候,老妇走到我身边,嘀咕了一句:“唉,好话也不听。”

我朝老妇看了一下,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朝小媳妇的方向望了一眼对我说:

“那是我儿媳妇,她的病不轻呢。”

我说:“哦?

老妇说:“生的是那种病,治不好了。”

我很吃惊,“那种病”是我们这里人对“癌症”的讳称。

老妇又说:“这孩子命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得了这病时才25岁。就在去年,人家都说是在化工厂做工受了污染。”

我一阵难过,问老妇:“治了多长时间?

老妇说:“去了几回医院,就没钱了,男人现在还在外头挣钱呢,她在家吃点中药,拖着。唉,也不晓得能拖多长时间,要是能拖下去就好了……有病了,脾气不好,不听……”老妇说完,擦了一下眼睛,我不忍心看,低下头去。

这时候,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野花上了台,给了正唱歌的一位作家,作家显然很感动,接过花后给小女孩鞠了一躬,观众们也很意外,想不到小女孩会有这么个机灵劲儿,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一位女诗人朗诵完了,那个小媳妇的儿子跑了上去,也献上了一束野花。主持人煽情地说:“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鲜花送诗人,说明我们石湖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地方,说明我们石湖镇的孩子天生具有诗的品性,让我们为孩子为诗人为这春天的聚会鼓掌!”主持人一讲话,小男孩倒紧张了,又抹鼻涕又挠耳朵,不知怎么办好,突然拔腿就跑,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马上爬起来,又跑走了。台下笑成一片,再次鼓掌。

我看到小男孩跑到了他母亲身边。他大口喘着气,鼻尖冒着汗,小脸蛋涨得通红。他一到母亲身边,就紧紧依偎着母亲。他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她的脸色好像不再那么憔悴了,呈现出淡淡的红晕。

歌咏会结束了,离晚宴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文友就往桃园深处走去,边走边聊。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了那个小媳妇和她的儿子。小男孩又采了一把野花,递给他的母亲。

小男孩说:“妈妈,你也会写诗,刚才人家说有花送诗人,我要送你花。”

小媳妇纠正儿子说:“是鲜花送诗人,不是有花送诗人,懂不懂?”

小男孩说:“嗯,懂了,是鲜花。”

小媳妇接过花说:“好看!宝贝,妈妈以后不写诗了,你送不送妈妈花?”

小男孩说:“你写嘛,写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伸开胳膊比画着。

小媳妇笑了:“好的,妈妈写,以后,妈妈就在这桃园里写了,天天在这儿,年年在这儿,想妈妈时,就给妈妈送花,好不好?”

小男孩说:“好!”

小媳妇又笑了,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拉起儿子的手说:“宝贝,走,回家去。”

小男孩挣脱小媳妇的手,在前面蹦蹦跳跳,小媳妇加快了步子。

很快,他们就走远了,隐入花海中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联办笔会写起,写了小媳妇观看笔会,婆婆讲述原委,母子一番对话,没有多少曲折,但读后令人心酸不已。

B.婆婆两次对我说起小媳妇的“不听话”,表现出她对小媳妇的不满,也体现出她对小媳妇病情因无钱医治的一种无奈。

C.“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主持人一语双关,既指小男孩献的花,又赞美小男孩的淳朴。

D.小媳妇许诺给小男孩在桃源里天天写诗、年年写诗,让小男孩想她时就给送花,蕴含着小媳妇的对儿子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眷恋。

2.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出小媳妇热爱诗歌、疼爱儿子、坚强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B.小说借助与婆婆的对话,巧妙地交代了小媳妇的身世和病情,为小媳妇身患重症但却仍然热爱诗歌的特点作了重要铺垫。

C.小男孩给母亲献花,并让母亲写那么长那么长的诗给他看,这些细节衬托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D.小说有多处伏笔,如写小媳妇“穿着羽绒衣”“脸色有些憔悴”“你抱不动我”等,与后文婆婆说出小媳妇的病情相照应。

3.“我”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4.小说标题“花与诗”的内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代表了一种不偏不倚又包容大度的处世智慧,和而不同既是一种世界现,也是一种治国理政、为人处世的价值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进入新时代,“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指出“要秉持和而不同理念”,赋予和而不同崭新的时代意蕴。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孕育出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明。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发展道路,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一切文明均有其价值,都应该被尊重。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只有承认文明的平等性、多样性,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互鉴;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互鉴,对话,才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文明的差异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相反,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恰恰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各民族各种文明只有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不断发掘、利用人类已经积累和正在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与难题,开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未来。

(摘编自董卫国《彰显和而不同的时代意蕴》)

材料二:

“文明冲突论”把世界划分为八个文明板块,预测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冲突将在这些文明之间进行,各文明交界的“断层线”地区尤其可能爆发剧烈的冲实,世界将呈现文明间集团对抗的情况。

作为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当然知道国际冲突都与利益有关,他提出“文明冲突论”的目的是要找到利益冲突背后的原因,强调“价值、文化和体制深刻地影响国家如何界定它们的利益……具有类似文化和体制的国家会看到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用文化差异解释国际冲突的做法或许不无道理,但也并不新鲜,“文明冲突论”的特点是将文化差异的作用推到极致,强调不仅文明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板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

由于“文明冲突论”的基础是文明差异性,因此亨廷顿坚决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应该说,亨廷顿否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并没有错,但是,由于他完全从冲突论的视角来看世界,所以看不到日益强化的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人类共同价值追求,进而忽略了作为国际关系常态和主流的国际合作,任何国际关系理论,只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否则就是消权的和破坏性的,“文明冲突论”就是这样一种错误的理论。

(摘编自田德文《“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

材料三:

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

在国际形势复杂演变的今天,在封闭和开放、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交织的时刻,这一问题再次成为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爱琴海岸,此次中希两个文明古国携手对话,意义深远。

“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生机勃勃,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半年前,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这样给出了答案,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对此深为赞赏。在11月11日的会谈中,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再次强调:“一个国家用‘文明冲突论’来制定国家政策将是十分荒谬和非常有害的,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是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中国都有力地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

此前,外界已关注到中希关系中的“不寻常”——希腊在欧盟国家中较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文件,希腊总理两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4月,来华出席第二届论坛的希腊时任总理齐普拉斯说,共建“一带一路”是个伟大的倡议,既包含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又充满对世界前途的思考,希腊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能够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

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在一次次照鉴未来。作为东西方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肩负运用文明智慧、解决当下世界难题、应对全球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在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使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国家规模以及社会传统的差异,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正在为当今世界持续提供着智慧和启示。

(摘编自《人民周刊》(2019年第22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和而不同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以此思想孕育的文化在新时代更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B.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论”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板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

C.一切文明均有其价值,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城之别,都应该被尊重,因此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

D.作为同为文明古国的希腊,因为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所以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承认文明的平等性、多样性,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互鉴、对话,就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B.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肯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其根源基础是坚持文明差异性。

C.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是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以此促进国际关系常态和主流的国际合作,这一价值追求得到了所有国家的认可。

D.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国际社会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与难题。

B.中国不会形成“文明冲突论”“国强必霸论”,这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得到了印证。

C.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传统的差异,运用文明智慧,解决当下世界难题,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的典范。

D.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包含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又充满对世界前途的思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中国梦”成为当代最强音后,梦想就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梦想是对生活的期许,也是对未来的企盼,更是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国家有梦想,民族有梦想,集体有梦想,个人有梦想。而梦想不是空想和幻想,它的实现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过程。

你有梦想吗?对梦想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请以“拥抱梦想”为标题,写一篇议论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命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