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系杜甫远方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②征求:指赋税征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第二句仿佛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B.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困穷”,紧承第二句,说明了邻妇“扑枣”的原因;“转须亲”是婉言规劝邻妇对吴郎也要亲善。

C.五六两句措词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达不到劝告的目的。

D.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行动启发,用正确的道理点醒,最后用眼泪感动,避免抽象说教,又入情入理。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B 2.⑴官府征租逼税使人们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⑵作者希望吴郎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不要因为几颗枣子与邻妇斤斤计较。⑶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B项,“‘转须亲’是规劝邻妇对吴郎也要亲善”错,应是规劝吴郎对邻妇要亲善。 故选B。 2.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句子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句意为: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民。唐广明中,黄巢犯,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

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创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潮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潮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岩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邦,审邦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邪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莱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同光元年,审知卒。

(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B.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C.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D.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文中指京城。

B.观察使,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位次于节度使。

C.朝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朝贡之物一般为当地特产。

D.同光,皇帝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永乐、乾隆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知奉命率兵攻打范晖,结果范晖被手下军士杀死,王潮全部占有了闽、岭五州的疆域。

B.王潮病重,在临死前将福建的军政大权交给了王审知。王潮死后,王审知的哥哥王审邽谢绝了其弟让位的好意,王审知成为了闽地的新主。

C.在陆上交通受阻的情况下,王审知改走海路朝贡,即使几年间前往朝贡的船只被海浪卷翻淹没了十四五批,他依然坚持每年朝贡。

D.王审知出身贫寒,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身体会,治理福建期间他一直身体力行,勤俭自律,宽厚爱民,三十年间,福建境内安定祥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2)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惶惑

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胡同口狭窄不惹人注意,葫芦胸里有六七家人家。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的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庚子年,我们可是挂过。”他的身体虽还很强壮,可是今天他感到疲乏。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

李四妈在这两天里迷迷忽忽的似乎知道有点什么危险,她的大近视眼连连的眨巴,脸上白了一些。她不再骂她的老头子,而走出来与他蹲在了一处。

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老夫妇的跟前:“四奶奶,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李四妈,不像平日那么哇啦哇啦的,用低微的声音回答:“待一会儿,我给你送二斤杂合面儿去。”李四妈叹了口气。

今天铺子都没开市,剃头匠孙七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想发发牢骚:“四太爷,您是好意。告诉大伙儿挂白旗,谁爱挂谁挂,我孙七可就不能挂。我恨日本鬼子。我等着,他们敢进咱们的小羊圈,我教他们知道知道我孙七的厉害。”

要搁在平日,小崔一定会跟孙七因辩论而吵起来;小崔一声没出的躲开。孙七见小崔走开,颇觉失望,可是还希望李老者跟他闲扯几句,李四爷一声也没出。孙七有点不得劲儿。

六号没有人出来。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的擦自己的一把单刀。

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一一九门紧闭一一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的被飞机与坦克强暴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节选自老舍的《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胡同里的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反映国家危难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冲击,深刻地反映了民族命运的颠沛沉浮以及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的挣扎与选择,意蕴深刻。

B.文中对宏大的历史和战争做了虛化处理,把它作为背景和底色,而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所见所闻等来展开情节。

C.文章从容调动口语,如“不得劲儿”“北平城是丢铁了”等,给平易的文字添了亲切,新鲜的味道。

D.文章划线部分强调了北平风景优美,底蕴深厚,北平人温和文明,既反衬出日军侵华的残暴罪行,流露出国家残破的刻骨之痛,也暗示了面对民族危亡普通民众内心的懦弱和胆怯。

2.小说中人物形象饱满立体,内心活动丰富。你从下面的两个句子中分别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瑞宣叹了口气,“哼,……我永远走不了!”

(2)“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3.文章为何以“惶惑”为题?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五万元……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引爆人们有关公民责任和城市管理的热门话题。

垃圾不分类会造成什么后果?首先,垃圾填埋会占据宝贵的土地资源,可能产生的污水、恶臭等环境影响也时有发生,比如距离杭州市中心约20公里的填埋场,120米深的山谷10年内就被垃圾填满,里面混合的垃圾每天产生近4000吨垃圾污水和渗透液。其次,垃圾焚烧则会产生剧毒物质——二嗯英, 进而导致人们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强制”二字标志着垃圾分类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个担子首先在政府身上。按照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下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到2020年年底,中国将在46个城市先行试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届时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达到35%以上。

在垃圾分类方面不乏“他山之石”,中国台湾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小区内不设垃圾桶、垃圾箱、密闭式清洁站等暂存和中转设施,居民必须在家里对垃圾进行粗分类,垃圾车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沿着固定线路收垃圾,同时播放音乐提醒,清洁人员会跟车检查。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0年,台北市的居民垃圾减少了67%。2015年,全台湾的资源回收率达55%,台湾民众对垃圾分类政策的满意度达到80%。日本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不仅是为了营造整洁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对资源回收利用。日本所推崇的循环型社会,包含真金白银的资源循环。以资源短缺为特征的日本,因电子产品大国的特质和完善的垃圾回收体系,拥有了一座取之不尽的“都市矿山”。今年2月8日,东京奥组委宣布: 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所需的全部5000枚金银铜牌,将由全国各地回收而来的金属垃圾制成。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7月8日)

材料二:

7月1日“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在上海实施,大批新兴职业随之兴起,代收垃圾网约工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份客户通过线上预约以后,线下收废品小哥上门回收,并将垃圾分类打包,把纸制品送到纸厂,把塑料送到粉碎厂的职业。代收垃圾网约工这一新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越来越细化的职业分工和人们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它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正在“养成”现代都市生活好风尚。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的指导,有利于解决长期困扰人们的“如何分类”这一问题。垃圾分类提倡很多年,但为何一直呼声很高却收效甚微?事实上,有的人有垃圾分类的意愿,却苦于缺少相应的分类指导;有的人在前端实施了垃圾分类,却被末端垃圾回收的虎头蛇尾打消了积极性。如今代收垃圾网约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以人们更加熟悉且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垃圾分类走进人们的视野,用“移动教科书”方式教会大家如何分类,同时,激发大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的积极性,引导人们绿色消费取向,这显然是一件好事。

与此同时,让垃圾回收、垃圾分类从业者以这种时尚范儿从事垃圾处理工作,无疑对这项工作也能起

到一定的驱动和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垃圾处理工作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以及相关利益驱使,仅有纸箱、塑料瓶等很少一部分有用的垃圾被回收贩卖得以循环利用,大多数诸如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果壳等不可回收垃圾鲜少被认真对待。而民间自发的拾荒者,由于无照经营、缺乏规范、检验和约束,易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出台,催生出了垃圾分类的社会需求,孵化出了“互联网+代收垃圾”新业态,让人们看到垃圾分类回收,既是环保事业,也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更大程度激发垃圾分类的内生动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代收垃圾网约工这一新生职业在吸纳年轻人就业的同时,也在年轻一代中传播环保理念,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具有正向意义。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想要垃圾分类走深走实走远,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都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才能真正让垃圾分类落地生根、开出文明花,结出环保果。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7月8日)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邰思聪)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北京将于2020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将会被罚款。

修改后的条例中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生活垃圾应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分别投入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同时,对于个人不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垃圾的行为,遵循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设定了先劝阻再书面警告,再次违反规定,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的措施。同时,自愿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等社区服务活动的,不予行政处罚。

生活垃圾处理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加强生活垃圾管理,维护公共环境和节约资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修改后的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生活垃圾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动员辖区内单位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减量,依法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北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管理的综合考核制度,并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此外,据了解,2017年以来,北京市已有134家中央机关、650家二级单位以及118家市级、1660家区级党政机关开展了垃圾强制分类。

北京、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通过督促引导,强化全流程分类严格执法监管,让更多人行动起来。有专家将这形容为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6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代收垃圾网约工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正在“养成”现代都市生活好风尚,对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有积极意义。

B.北京修改后的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对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行为,将予以行政处分,自愿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免除处罚。

C.到2020年底,我国城市试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将达到46个,这将有利于试点城市垃圾回收率的提高。

D.长期以来,垃圾处理仅有很少一部分有用的垃圾被回收贩卖得以循环利用,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指导。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实施垃圾分类时,应切实落实相关措施,不然又会出现虎头蛇尾的局面。同时也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B.代收垃圾网约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人们进行科学的分类指导,解决了人们长期“如何分类"的问题。

C.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果壳等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应分类投放,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D.垃圾的分类处理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其主要责任在政府,同时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3.结合材料分析,试归纳强制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晋风度·文的自觉

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西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的。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文章不朽当然也就是人的不朽。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只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煌煌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更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司马迁、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了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西晋的陆机在《文赋》中对文体的区划和对文思作了精确地描述。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对创作心理如此专门描述和探讨,这大概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头一回。它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自曹丕、陆机之后,南朝在这方面继续发展。至刘勰的《文心雕龙》把诗文的源起联系到周孔六经,抬到自然之“道”的哲学高度,可以代表这一历史时期对文的自觉的美学概括。

从诗经的“四言”发展到魏晋的“五言”,直到唐末,五言诗始终是居统治地位的主要正统形式,而后才被七言超越。此外,六朝骈体,沈约的四声八病说,都相当自觉地把汉字修辞的审美特性研究发挥到了极致。它们对汉语字义和音韵的对称、匀衡、协调、和谐、错综、统一种种形式美的规律,作了空前的发掘和运用。它们从外在形式表现了文的自觉。灵活而工整的对仗,从当时起迄至今日,仍是汉文学的重要审美因素。

(注)①四声八病:“四声”即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不同声调;“八病”指创作五言诗时运用汉字四声应该避免的八种弊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的自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发展到魏晋时代慢慢壮大既有历史时代背景,也跟曹氏父子文学主张有关。

B.曹丕之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想以文章的不朽来实现人生的理想。

C.两汉的门阀大族认为通过文学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比文学本身有价值意义。

D.西晋陆机专门描述和探讨创作类别特别是创作心理,这大约是中国美学史的首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魏晋时代“文的自觉”,重点论及对文章本身的价值和地位的认识。

B.文章引用鲁迅的话表明,曹丕提倡文章华美使得汉代的文章比以往华丽好看。

C.作者论证时既有两汉和魏晋的对比,又有从魏晋到南朝“文的自觉”发展的概述。

D.文章的末段从诗歌的语言、音韵、对仗等外在形式强调了文人自觉追求诗的形式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说曹丕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是因为相对于“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曹丕更强调文学及其本身的形式和艺术价值。

B.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这说明文学家在当时没有独立地位。

C.曹丕提倡的“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新观念之所以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是因为曹丕地位甚高,以皇帝的身份自觉参与文学创作。

D.南朝梁刘勰撰写了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同期的萧统编选了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这都是“文的自觉”的体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行之所向、言之所至、思之所及,带火了一系列热词。热词1:“追梦人”;热词2:“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热词3:“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热词4:“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热词5:“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热词6:“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热词7:“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上述热词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选取其中2~3个热词,写一篇演讲稿,参与复兴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紧跟时代,无悔青春”的主体演讲比赛,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