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推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騲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化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中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英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要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美加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英知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选自《古文观止》卷九)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而周此以兴                           用:因此

C.党人而释之                       【解析】
释放

D.舜为聪明之圣者                   称:宣称

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B.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C.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D.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不凡,鲜明地点出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

B.第二段通过对比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领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C.第三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D.文章不讳言朋党,引用史实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进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伪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2)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B 2.A 3.C 4.(1)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2)历史上这些使国家兴盛衰亡的史事,作为国君的可以把它作为借鉴。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文言虚词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其意义和用法。 B项解释错误,“而周用此以兴”意思是: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用,介词,凭借。 故选B。 2.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亲人,也不会互相保护。 语段中,“兄弟亲戚”为并列短语,表示各种关系,不能分开,排除BD两项。“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与“伪也”构成判断句,中间需要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阐明……的历史教训”分析错误,“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是论证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以东汉桓、灵时的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名士的史实,才是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故选C。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用,凭借;兴,兴盛;厌,满足。 (2)之,助词,的;迹,史实;鉴,借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王禹偁《待漏院记》)

译:还有(一类宰相)没有恶名也没有美名,只是跟随众人进退,窃取高位苟求利禄。

B.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译:古时候没有谏官,从公卿大夫到百工商贾,没有不能进谏的。

C.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译:视官爵如同粪土,天下有谁能够增加他的负累呢?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译:等到李牧因谗言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却没能坚持到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我得意地站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

B.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译:果真知道会这样,即使有高官厚禄,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C.槖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柳宗元《种树郭槖驼传》)

译:我并非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茂盛,只不过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的本性发展罢了。

D.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译:您挖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难道不就是想除去贪污而提倡廉洁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译: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译:命令四面的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

C.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骊山从北边起山势绵延、曲折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译: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技经肯綮之未尝                    惟兄嫂是依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C.汉骑追者数千人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赂者赂者丧        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B.无忘乃父之志      乃见所欲画者

C.后人哀之不鉴之      官知止神欲行

D.与可没陈州          赵尝五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