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教”(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的角度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 “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踢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以柳写景。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以柳喻情。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惜别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的处境相合,故“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中“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不断追寻。
以柳喻人。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中“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眘虚《阙题》中“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B.在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柳被误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诗意的准确表达。
C.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被陚予多种意蕴,用以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和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杨柳”与“柳”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这不仅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洲”的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思乡的意象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解释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
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并无确切的依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
C.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白居易,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词中广泛存在。
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归隐后种柳并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19年十大流行语:①文明互鉴;②区块链;③硬核;④融梗;⑤××千万条,××第一条;⑥柠檬精;⑦996;③我太难/南了;②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⑩霸凌主义。
有人说,这十大流行语,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生动地反映了自己2019年的生活;有人说,还有一些词,也能鲜活地反映2019年的时代特征,比如“打卡”“快闪”“逆生长”“脱粉”等,但没有入选;有人说,这十大流行语,自己一个都不熟悉,感觉2019年白活了;还有人说,虽然自己2019年的生活和这些流行语相去甚远,但也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假如你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我与2019年流行语”主题讨论会,你会在会上说些什么?请写一篇该讨论会发言稿,题目自拟,字数800以上。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
[唐]杜甫①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注)①作者离家欲为平叛效力,但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此诗作于长安期间。②虚幌:指透光的窗帘或帷幔。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描写了月光朗照庭院、地上铺着一层霜雪的景象,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
B.“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采用从对方设想的写法,不直接写自己而从妻子方面落笔,巧妙地抒发了感情。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直接抒情,偏偏说“秋思落谁家”,将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D.“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泪。
2.请简述两首诗各借“望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文后问题。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①赋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吕叔潜:名大虬,当时的文士,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
B.“被白发、欺人奈何”一句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白发欺人故故生”之意,抒发岁月流逝的愁思与功业无成的抑郁。
C.“斫去桂婆娑”一句想象月宫中的婆娑桂影。“桂婆娑”暗指笼罩百姓的黑暗势力,它或许指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或许也指金人的势力。
D.这首小令造语新奇,意境奇妙,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清新直白,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你认为“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有几层含义?请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揭示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悲剧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叹惋以及寓含诗人壮志难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
(4)《旅夜书怀》中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娲炼石补天出,石破天惊逗秋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
(6)《阿房宫赋》中警示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8)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幕遮》)
(9)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
(10)战土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燕歌行》)
(11)《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本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日:“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瓜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日:“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B.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C.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D.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举爨,是指烧火做饭,爨,古字形上部模拟双手拿着甑,中间是灶口,下部表示用双手将木柴推进灶口。本义指烧火做饭。与这个意思相关的,都可叫做“爨”。
B.服除,是指为了表示对亲人故去的哀伤和思念,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通过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C.府君,这个词可以用于对已故者的敬称,也可用于对神的敬称。此处是对郡相、太守的尊称,这一用法在汉朝就出现了。
D.耋齿,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齿,指年纪,耋齿在此处指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耋”这个字用于“老之年”这个语境,指八九十岁的年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原平曾在雇主招待他吃饭时,他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这一细节说明他孝顺。
B.郭原平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这都说明他仗义助人。
C.郭原平为人宽厚,不计私利。他曾到集市上卖东西,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D.太守蔡兴宗之所以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或许和郭原平拒绝接受前任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这一行为有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2)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