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实上,不止北上广,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实上,不止北上广,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发展越快垃圾越多,垃圾堆正像日益逼近的高墙,把城市空间越挤越窄,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已是______。早在几十年前,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______。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磨合,目前有些做法已经比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993年,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______,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如今上海在立法方面______了空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然而,(______)。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一屋不洁何以洁天下。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是否快慢与进度是否高低,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务之急    持久战        完善    添补

B.刻不容缓    攻坚战        兀吾    填补

C.当务之急    攻坚战        健全    添补

D.刻不容缓    持久战        健全    填补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千家万户的生活,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都和垃圾分类有关

B.和垃圾分类有关系的是千家万户的生活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

C.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

D.千家万户的生活,与垃圾分类相关;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垃圾 分类相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B.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高低与进度快慢,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C.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快慢与进度高低,将是对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对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D.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快慢与进度高低,将是我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一场检验,也是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真诚度做一次实质性测量。

 

1.D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第一空,刻不容缓:刻,指短暂的时间;缓,延迟。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本段文字前面有“日益逼近”“越挤越窄”的字样,意在强调情势危急,所以“刻不容缓”更准确贴合语境。 第二空,持久战,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攻坚战:攻击敌人坚固阵地的战斗。前文“早在几十年”,说明时间持久,选“持久战”。 第三空,健全:该有的东西都有,没有缺失。完善:没有缺失而且很好。后者比前者更高一层,所以选择“健全”。 第四空,填补:填充空白。添补:增加。此处与“空白”搭配,所以选择“填补”。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由原文“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可见,文段的叙述对象是“垃圾分类”,排除ABD。 故选C。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从搭配上看,应是“成效高低”、“进度快慢”,排除CD;由原文“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缓慢……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可见,文段的叙述对象是“垃圾分类工作”,由此排除A。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写秋山秋水,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诸将五首其二

杜甫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绝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注]①韩公,即唐张仁愿,封韩国公。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张仁愿到了朔方军,治所 在灵州(甘肃灵武),筑三受降城(城墙)。②天骄,胡人自称为天之骄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首联写张仁愿在朔方筑三受降城的本意,是要断绝突厥的南侵。

B.颔联写没想到反而要去求助远处的回纥,去劳烦别人,语含讽刺。

C.“胡来”句紧接首联,强调筑三城来防胡还不够,还要靠众将士。

D.诗歌以议论为主,加以叙事、写景和抒情,整首诗意脉流畅。

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今。每劝亲族为善。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融,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 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酋长迎章昭达。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诏使册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斤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是。未几,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领皆应之,围洸于州城,进兵屯衡岭。夫人遣孙暄帅师救洸。暄与逆党陈佛智素相友善,故迟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于州狱。又遣孙盎出讨佛智,战克,斩之。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多有亡叛。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獠,所至皆降。仁寿初,,谥为诚敬夫人。

(选自《隋书•列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B.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C.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D.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古代南方部族名。古代江浙闽粤之地为越族所居,称为“百越”。

B.持节:拿着旄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C.兵符: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调发军队时,必须在兵符验合后。

D.卒: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或者封王的贵族之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国夫人治下有方。進国夫人在娘家时就能约束部下,镇服百越;嫁给冯宝后,帮助冯 宝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

B.谯国夫人审时度势。谯国夫人看到陈国君主的信后知道陈国灭亡,痛哭了一整日,然后派孙子冯魂率士兵去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得以安定。

C.谯国夫人忠于朝廷。王仲宣包围韦洸时,僬国夫人派孙子冯暄救援韦洸。但冯暄滞留不前,于是将冯暄关押在州牢中,并在战胜陈佛智后将冯暄斩杀示众。

D.樵国夫人富有谋略。欧阳纥谋反时,谯国夫人带领百越酋长与章昭达里应外合打败欧阳纥;后番州出现逃亡叛乱的人,夫人亲自带着诏书招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2)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撩,所至皆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鹛。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发怒

B.则其大舟也无力        负:负载

C.置杯焉则              胶:粘住不动

D.而后乃今南            图:图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背负青天而莫天阏者

B.置杯焉则胶,水浅舟大也          我決起飞,抢榆枋

C.而后今培风                     今其智反不能及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波

鲁迅

七斤嫂可真是完全绝望了;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七斤自己知道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

“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

“你这活死尸的因徒……”

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正在七斤嫂身边看热闹;这时过意不去,连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两个耳朵早通红了;便将筷子转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啊呀,这是什么话呵!八一嫂,我自己看来倒还是一个人,会说出这样昏诞糊涂话么?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价汉的小寡妇!”

噗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恰巧又碰着一块砖角,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

八一嫂也发怒,大声说:“七斤嫂,你‘恨棒打人’……”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这时他已经绕出桌旁,接着说,“‘恨棒打人’,算什么呢。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众人一面怪八一嫂多事,一面让开路,几个剪过辫子重新留起的便赶快躲在人丛后面,怕他看见。赵七爷也不细心察访,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果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确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仿佛想发些议论,却又觉得没有什么议论可发。嗡嗡地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嫂咕哝着,也收了家伙和桌子矮凳回家,关上门睡觉了。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从鲁镇撑航船进城,傍晚回到鲁镇,又拿着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和一个饭碗回村。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打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常说“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

一九二零年十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不只是显示她的不满情绪,而且表现了她陈旧腐朽的观念,从中也可看出农民的狭隘性。

B.七斤的“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在小说中几次写到,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同时也是人物身份的象征。

C.七斤因为撑船进城被人剪去了辫子而垂头丧气,对七斤嫂的责骂隐忍、无可奈何,小说刻画了七斤麻木、愚昧、落后的形象。

D.小说“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一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时代的变革和那个时代特有的景象,写出赵七爷“辫子”对村中人的影响。

2.七斤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