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心态?

 

抒发了对丁大到来的期盼之意和对丁大的挂念与信任之情。抒情主人公具有不焦虑、不抱怨的闲适心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内容,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来理解,还要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要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在体验情感时,特别要抓住“情语”“景语”来体验作者的感情。​诗题中的“待丁大不至”限定了诗作的感情范围,前三联的环境描写酝酿了感情基础,“孤琴候萝径”集中展现了诗人的感情所向。翻译: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

乱山横翠幛,落月澹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一剪梅

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媪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震。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  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挚友。②束缊:把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

词作的下片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比较以下三种结局,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哪一种好或不好,请选一个侧重来谈。

 

查看答案

如何理解剧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查看答案

窦娥在(滚绣球)中,对天地鬼神进行了严厉的控诉;在本折的结尾处,却又天地灵圣发下三桩誓愿,来显示自己莫大的冤屈。这种矛盾说明了什么?试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