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芯片又被称为微电路、微芯片、集成电路,主要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集成电路是使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因而集成电路产业也被称为半导体产业。现在大部分电子产品如计算机、手机等都要采用半导体器件作为核心部件。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芯片销售额为2 994亿美元,到2017年已高达3 970亿美元。
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粮食”,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石,更是国防科技、国防安全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技术革新、资本驱动和各国战略的推动下,芯片产业发展迅猛。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步成熟,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这些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也将会越来越智能,这将为产业链相关公司带来战略性机遇。
芯片广泛应用在导航、航空、航天、雷达、导弹等多个军事领域。芯片的性能和安全对于信息化装备的作战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考虑到军工芯片的核心战略地位和国防安全的需要,采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芯片已成各国共识。
(摘编自钟会民《物联网资本论》)
材料二
基于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战略地位,我国政府一直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中国制造2025》详细地规划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等,并将其列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五大产业之首。
我国政府不仅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还在逐步扩大国家集成电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政策、资本和市场需求牵引的支持下,国内芯片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中,集成电路设计占比为34.44%,集成电路制造业占比为27.19%,集成电路封装占比为38.37%,已形成相对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并实现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分支的首次大幅增长。
芯片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在美国发明起源——在日本加速发展——在韩国与中国台湾成熟分化。美国已经形成了政府扶持,产、学、研一体的成熟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在强大的需求和有力的政策推动下,芯片行业正迎来第三次产业转移,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摘编自宋清辉《国产芯片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材料三
图1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量与进口额
图2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出口量与出口额
(摘自《财经新闻周刊》)
材料四
在高端芯片领域,由于国内厂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所以其生产仍以“代工”模式为主。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在市场上盛传:苹果一“饥渴”,其他品牌的手机就得“挨饿”。因为高端芯片的供应有限,所以芯片厂商在选择客户时,都是优先选择苹果,而国产手机厂商只能“稍等片刻”。SEMI数据显示,中国本土公司芯片需求与供应额正持续扩大,2017年中国公司仅能满足本土芯片需求的26%左右。
美国拥有高端芯片核心技术的绝对控制权,产业保护政策越来越严,竞争壁垒越来越牢,“受制于人”的局面更加困扰中国的半导体及整机企业。而如今美国“芯片制裁令”的出现,使得“中国芯”国产化的呼声再起,中兴危机更激励自主芯片产业的崛起。但是,一切还需从长计议,一切进步都还需积淀。换句话说,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步子不能乱,“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不能破。
当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机遇期,但要抓住发展机遇,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首先是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结构,重视扶持集成电路设计业,设计是产业链的前端,也是面向应用的最终环节;其次,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芯片行业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持续不断的人才供应;最后,需要对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指导和服务,并购重组有利于加快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刘斌《“芯芯”向荣的半导体行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战略制高点,从而使手机、电脑终端产品越来越智能化。
B.材料三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口量和出口量呈增长趋势;产品进口金额都高于同期的产品出口金额。
C.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结构较为合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分支近几年一直有较大增长。
D.我国能够成为全球半导体最大的市场,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半导体技术的成熟及产业链的健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研发“中国芯”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近来,《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这些作品故事情节生动传奇,叙事布局环环相扣,人物形象立体饱满。然而它们最引人注意的闪光点却不是这些,而是结尾时主人公之间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标志着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意味着当代中国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因为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自信力,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表达力和反思力。
就战争题材而言,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对战争进行了回望性的思考,但在创作主旨、审美理念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八十年代之后,战争文艺创作开始摆脱单一性态势,出现了新历史主义和国家民族形象意识较强的重构型作品,如《红河谷》等作品。新世纪以来至今,人们开始对历史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哲理反思型的战争文艺创作逐步成熟,如《集结号》等。这类作品对生命个体的战争体验进行了存在主义式的追问,对宏大战争历史进行了本质性的探索,具有浓郁的生命哲学思考和理性精神叩问的色彩,达到了中国战争题材文艺创作的新高度。《无问西东》等作品能做到在叙述历史、表现战争的同时,既真切再现了战争年代的惨烈风云,又在再现时拥有着足够的自信,对战争双方的个体都表现出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达到了从容自信、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
究其原因,主要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既在经济层面上走向了繁荣与富足,在国际事务中呈现出底气十足的大国自信,更在文化领域建构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这一体系接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在开放化、多元化的语境中确认了前行的思想资源。这一种以“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使得文艺作品具备了超越性的自我生长力,为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品质奠定了思想资源。
战争文艺应当表现战斗者的牺牲精神和英雄壮举,也应当探索战争的历史意义,但却不应热衷于简单地表现胜利方的欢欣之情。战争文艺应该更加关注的是战争如何影响了人,影响了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魂,从而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质和时代特征的中国故事。中国文艺虽然不能回避诸多不足,甚至也有过大量“抗战神剧”一哄而上的情况,但我们相信,有了立足于本土民族文化传统的底气和全球化的视阈,有了来源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中国的文学艺术就有着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
(摘编自赵启鹏《战争文艺的新时代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问西东》等战争文艺作品相继登上热播榜首,表明战争文艺作品的自信力开始变得真正强大。
B.改革开放初期战争题材的作品在一些方面虽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但其回望性的思考不能否定。
C.中国经济层面上的繁荣与富足以及表现出的大国自信,使得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新体系建立。
D.中国的文学艺术只要有来源于强大自信的深刻反思力,就有很好的未来,“抗战神剧”可不必理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根据当前影视作品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当代战争文艺作品的表达力和反思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第二段总结不同阶段战争文艺创作的特点,意在说明战争题材作品的反思力越来越强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既从现实的角度阐明文化领域的变化,也从历史角度说明了文艺自我生长力具备的原因。
D.文章由现象阐明观点,再回顾战争文艺的发展,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最后展望未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问西东》等影视作品的情节、叙事、人物形象等特点以及关于信仰、生命和爱的对白都是引人注意的闪光点。
B.战争文艺作品的反思性方面,《无问西东》要比《红河谷》更深刻,《无问西东》已达到包容悲悯的哲思之境。
C.有了“推己及人”“和而不同”为核心的思想资源,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哲理反思就一定会深入。
D.战争对人的身体、生活、命运、灵魂的影响,比牺牲精神、英雄壮举、战争的历史意义更值得战争文艺关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节选自《汉书·于定国传》,有删改)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②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
(2)试简要分析《汉书》中的“东海孝妇”和《窦娥冤》中的“窦娥”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何区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心态?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
乱山横翠幛,落月澹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一剪梅
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媪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震。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 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挚友。②束缊:把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
词作的下片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