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叔牛婶
韦名
两河两山,两座山夹着两条河。
两河两山的男人,就像两山一样,奔放粗砺,个个血性十足。两河两山的女人,就像两河,清澈、柔顺,个个柔情似水。
两河两山的公牛和男人一样,在路上走着走着,在山上吃着吃着,就犄角相向,打得难分难解。两河两山的母牛也和女人一样,温温顺顺,如绵羊如家猫。
两河两山人却在那年春天见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母牛打架。
说也怪,那天,两头小母牛一到山上,就较上劲了。两头小母牛以令人猝不及防的速度冲到了一起,犄角相撞,嘎嘣嘎嘣响。
两头小母牛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从山上顶到山下,从山下较劲到村里,从早晨僵持到中午,又从中午鏖战到了傍晚。
闻讯赶来的牛主牛叔用长竹竿绑上一捆稻草,点上火,远远伸到两头连在一起的小母牛头上。
火把惊吓了两头小母牛,它们瞬间分开了,一头扭头猛跑,一头狂追不放。村里的小路,顿时险象环生。两头小母牛追赶到村头时,所有人都吓呆了:狭窄的小路上,一小女孩在蹒跚学步。
两头疯狂的小母牛瞬间就到小女孩的跟前!
所有人都懵了。
然而,让所有人不敢相信的,跑在前面的小母牛前蹄将要踩着小女孩时,突然前脚一抬,纵身一跃,从小女孩头上跳过去了。后面追赶的小母牛也学着前面的,纵身一跃……
小女孩得救了!前面的小母牛重重地摔倒在离小女孩不足半年的地方,后面的小母牛则重重地摔倒在前面的小母牛身上。一头小母牛断了腿,—头砸破了肚子,当场死了。
两河两山破例为那头死去的小母牛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葬礼过后,牛叔一心一意照料摔断了腿的小母牛。
那时的牛叔,还不到二十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料小母牛,牛叔就成了真正的叔。
牛叔对小母牛照顾得一丝不苟。
入冬了,漫山枯萎, 爬了一天山吃了一天草还不够消耗,眼见小母牛和两河两山的其他耕牛一样落膘,牛叔便把番薯刨成丝,加入大米,熬成番薯粥,三天两头给小母牛加餐。
天冷了,牛叔把牛栏清理得干干净净,再给牛栏垫上厚厚的旧被子旧衣服。
数九寒冬,两河两山人大都不出门。牛叔却早早起来,用木薯酿的酒,曰牛酒,给小母牛喝,自己也喝……一个寒冬下来,又苦又辣的两大罐牛酒被牛叔和小母牛喝个底朝天。
许许多多罐牛酒把牛叔喝成了顶天立地的两河两山牛叔。牛叔却一直没找女人。
许许多多罐牛酒把小母牛催成了柔情似水的两河两山牛婶。牛婶一年一头小牛犊地生产。
就在牛婶又生下小牛犊的那天,昔日牛蹄下死里逃生也已长大的小女孩,一脸柔情地来到牛婶的牛栏,依偎着牛婶,轻轻地摩挲着牛婶的残腿,就像女儿依偎在母亲怀里,“我想和牛婶在一起”!
牛叔看着女子,又望着高大巍峨的两山。山上,云起云涌,如牛如马,如楼如城,一阵风过去,又全不见了。
“我想和牛婶在一起!”女子把重要的话又说了一遍。
酒罐上的瓢掉落了,溅起了清脆的水响。
牛叔看着女子,又望着高大巍峨的两山。
女子哭着走了。女子哭着嫁了。
女子出嫁的那天,牛叔没回只有一锅一瓢的家,和牛婶、小牛犊在牛栏里相守了一夜。
枫叶又红了绿,绿了红。牛婶又怀了生,生了怀。
牛婶怀不动时,正是枫叶又开始红了,天还不太冷,牛婶却天天冻得瑟瑟发抖,喷嚏连连。
“喝吧!”牛叔把牛酒灌进牛嘴,牛婶喝得泪眼涟涟,牛叔喝了一口,也泪眼涟涟。
枫叶正红时,牛婶走了,享年25岁。
赶着回来送牛婶却未能见牛婶最后一眼的女子,哭得泪眼连连。
牛婶和早年去世的小母牛一样风风光光地葬了。
葬完了牛婶,早已离婚了的女子执意留下陪伴牛叔,赶也赶不走。
“牛婶走了,你走吧! ”。
“我就是牛婶。”女子收拾着牛叔的一锅一瓢。
牛叔带着女子去看了牛婶和小母牛的坟,牛婶埋葬的地方,枫叶正艳,风景如画。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开头在两河两山风情中写到的“母牛的温顺”与下文“母牛的打架”形成了对比,呈现出乡土风情的多样性。
B.文章情节起伏多致。开端激烈仿如高潮,发展和高潮反而平和淡静,娓娓道来,富有张力,耐人寻味,感人至深。
C.文章两次写牛叔拒绝女子,表明牛叔根本不愿意和这个女子生活在一起,最后是在女子的一再坚持下才勉强接受。
D.文章中,牛叔的形象刚柔相济,令人钦敬,牛叔照料牛婶细腻柔情,他在肩负责任时是条顶天立地的钢铁硬汉。
2.小说中,“牛婶”一词前后含义有所不同却又前后勾连,请结合全文赏析。
3.乡土小说一般都富有乡风乡貌,都会展现乡土乡魂,请结合文本,谈谈本篇小说在环境、人物、主旨等方面展现出来的乡土特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有中学校长用“革命性的影响”来形容新高考带来的压力。新高二学生推行走班教学后师资紧缺,场地不够。该校尝试用现代网络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某高中校长提出,在高中阶段网络技术教育绝对不可能替代现场教学,特别是在即时互通与师生情感互动中存在严重缺陷。
行政班弱化,使学生集体荣誉感、归宿感弱化,是不争的现实。班主任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班主任与成长导师可能出现“两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名义上都管学生,实际上都不管学生。学校教育工作难以进一步推进落实。
以一年两次考试为例,学生何时参加第一、二次考试,高中怎么进行教学安排,是高一开出所有科目,还是实施一年“四个学期制”?一年有20多天用于考试对高中教学与安排冲击非常大。
(摘自《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压力与挑战》)
材料二
新高考下,广东多所高中实行根据“1”固定行政班,“2”进行“走班”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选课需求。此模式将学生总体分为物理班和历史班,有利于总分和选考科目单科分层教学,可减少走班的占比以保证教学秩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对学校硬件、软件配套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广东不少学校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增设课室等方式确保走班顺利实施。
扫一下门口的“电子门牌”,就知道这个课室下一节上的是什么课、任课老师是谁。可以结合学生选课、学校排课,通过一体化平台进行智能调配,实现综合管理。某中学负责人说,“电子门版链接了考勤系统,可以显示这个班这节课有哪些学生需要上课,学生可以刷校园卡签到。”另外,有些学校建立了智慧校园平台,能对学生信息、师生考勤、作业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让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根据权限“一键”得知教学质量、个人成绩分析、教学班级情况等。
新高考选课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未来志愿填报。高校的不同专业会对学生选考科目有不同要求。如今学生也需要提前考虑自己将要选择的高校专业是什么、专业开设哪些课程、就业方向如何,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摘自《广东新向考选课走班怎么“走”?》)
材料三
某中学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让大家的兴趣与爱好显现出来。并通过学生个人学业质量分析系统;引导学生找到自身学习潜能。学校还实施“一生一课表”、“一师一课表”、“一班一课表”、“一室一课表”:每位学生拿到的是按照自己选科意愿制定的专属课表;每位老师也拿到了根据学生选科重新排课的专属课表;基于首选科目编好的行政班有班级专属课表;每个走班教学的教室有教室专属课表。该中学还推行了以下精细化管理举措:行政班由班主任负责管理;走班和自习阶段由年级组管理;所有任课老师必须担负学生管理工作;聘请学校名优教师担任德育老师参与管理。同时,还大力提倡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干部在维持走班课堂教学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教学模式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选择了感兴趣的科目,之前偏科厌学的现象,也会得到改变。
(摘自《“四份课表”打开新高考选科走班方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用现代网络技术来解决走班制带来的诸多问题,有人觉得可行,有人觉得它有严重的缺陷。
B.走班制下,学生集体荣誉感、归宿感弱化,这是因行政班弱化造成的,教育管理工作也难落实。
C.广东多所高中实行根据“1”固定行政班,“2”进行“走班”的模式,是对走班制的积极探索。
D.新高考选课影响未来志愿的填报,其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旧高考没有这些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中有很多的考试,这是新高考带来的明显变化。这给学校的教学与安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B.“电子门牌”功能很多,可以显示课程安排和任课教师安排,用于检查作业、评价教学质量等。
C.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举措,有可能解决班主任与成长导师可能出现的“两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
D.选择了感兴趣的科目,之前偏科厌学的现象,也会因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习积极性而得到改变。
3.请根据材料概括学校应对新高考走班制的有益尝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中,必须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这两方面的转型,这是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实践诉求,也是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党和国家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自信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上,确立文化自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当前社会生态化生存方式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得到了更加充分、深入地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绿色经济”“生态红利”等发展理念和模式。近几年来,我国转变以往“优先发展经济、先破坏后治理”的思想,有效改变了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冲突对立的状况,加大了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力度,强化了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理念,力争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当代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对策,是关乎民族未来、谋求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注重体现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境界。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充分构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在今天以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形态统一起来,不断提升中华传统生态文化核心价值,能够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形成生产力提高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支撑系统,有效促进了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血脉相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新常态发展的环境,文化自信在这广阔土壤中被提升到了一个崭新高度,并正在以它更如深厚的力度,发挥它更加持续、更加基础、更加广泛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大力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观,践行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转变以往以经济增长追求GDP为主线的发展模式,构建人与自然、人文与技术、手段与目的相统一的体系,积极探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以此更好地推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有效改变当前“三期叠加”的发展现状,实现中国绿色经济崛起的愿景,为我国人民谋求改革与发展的红利。
(摘自王天一、王圣祯《文化自信熔铸生态文明建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实现生态文明和生态社会的转型,就必须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道路。
B.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石是保障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C.“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要和谐共生”是和“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传统文化理念。
D.被提升到崭新高度的文化自信,其力度更加深厚,其作用更加持续、基础、广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首段提出观点,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B.文章论证兼顾理论与实际,重点是分析传统理论,也有对现实的分析。
C.文章引用“天人合一”发展理念,巧妙衔接上下文,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阐述提高文化自信对推动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决当前我国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关键,就是要转变以往“优先发展经济、先破坏后治理”的思想。
B.秉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思想,就能更好地确立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有效地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C.雨果曾说“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是相通的。
D.确立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更好地实现为我国人民谋求改革与发展红利的宏伟目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不限;(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一幅儿童游戏《弹弹球》的图画。请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用活泼的语言对充满的童趣画面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要求:语言简洁,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参照示例中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倒:问题语段:这支球队的每一名球员非常优秀,可以肯定,这支球队也一定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球队。
反驳:①一支球队能成为优秀球队有多重因素,每一名球员优秀并不等于整个球队就一定优秀。
②那里摆放着一堆上等的好砖,你能说它就是一座好房子巧?
问题语段:小强今天没来上班,想不到他这么自暴自弃,看来他该去看心理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