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1)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断三处)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2)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1)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2)(示例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恪守诚信。因为守信义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示例2)不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因为“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原三日即下矣”,表明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示例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义,“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错失良机。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若不回去,这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 “是亡吾信也”,判断句式,“是”,这,“也”,表判断,之前之后断开; “吾不为也”,“吾”,主语,放在句首,之前断开。 断句为“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2)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思路是:首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晋文公“罢兵而去”,可以赞同,可以反对,可以辩证的看。比如赞同,因为他要成就霸主地位,而霸主地位更需要的人心,而不是武力,那时候更没有必要跟楚国军队来个决战,那样对自己国力损耗也大,毕竟楚国不是好惹的。而如果让楚国君臣知道自己的德行,这样就可以让这个最强大的对手服从自己的霸主地位。当年齐桓公姜小白九合诸侯,靠的不仅是强大的国力,更是高尚的德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韩非子》记载,晋文公的时候,炊事官呈上的烤肉上有毛发缠绕,晋文公叫来炊事官,训斥道;“你想让我噎着吗?为什么烤肉上面缠绕着毛发?”

如果你是炊事官,你会如何为自己辩解?请写一段为自己辩解的话,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启示?

 

查看答案

《左传》特别重视“礼”,秦晋围郑,是因为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晋文公认为进攻秦军“不仁”“不知”“不武”。秦先与晋联合围郑,后又与郑结盟,秦的行为合乎“礼”吗?请结合春秋时期军事外交活动的行为准则及人物形象特征,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烛之武是主动去劝说秦伯退师的吗?文章写他先辞后应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