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2019年5月15日,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六场平行分论坛之一,以“多彩亚洲、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多样性分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教育部部长在致辞中表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从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的视角“多思”“多做”促进亚洲文明对话。具体来说,要做实人文对话,让亚洲交流之路走得更顺;做深教育对话,让亚洲教育之桥建得更牢;做细心灵对话,让亚洲青年之手拉得更紧;做好精神对话,让亚洲文明之水流得更远。努力让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文明对话、最终为人类文明共生发展提供亚洲方案、亚洲模式、亚洲样板。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近日,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②国内外连创票房新高,③观众们纷纷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大制作的科幻电影”。④这部电影以大胆奇特的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方式,⑤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⑥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的魅力。⑦不仅制作科幻电影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⑧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⑨反映的是国家乃至电影工业的综合实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沿着堤坝向南走,可以看到一带蜿蜒起伏的山峦。春夏时节,那山是绿色的,其中还夹杂着点点的白色,那是白桦树荡漾在松林中的几点笑窝。山脚下,有一条清澈而宽阔的河流。从河岸到堤坝,是一片茂密的柳树丛和几百棵高大的青杨。那些青杨间距很广、错落有致地四散开来,为这带风景平添了几分动人的风韵。初春的时候,残雪消融,矮株的柳树、高大的青杨,红了枝条,绿了身躯。那些青杨就像是站在河岸的穿着绿蓑衣的渔民,而那丝丝柳枝,有如一群漫游在他们脚下的红鱼。 ,那么它在春夏时节为大自然涂抹的是如梦似幻的温柔之色;到了秋天,它的画风发生了巨变,它借着秋霜的手,把山峦点染得一派绚丽,那灿烂的金黄色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色调。但这种绚丽持续不了多久,随着冷空气频频地入侵,落叶飘零, 。但这种暗淡也不会让你的心灰暗很久,伴随着雪花那轻歌曼舞的脚步,山峦迎来了另一次的灿烂,它披上一件银白的棉袍,于苍茫中呈现着端庄、宁静的圣洁之美。我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借代 夸张 反复 B.夸张 比喻 排比
C.比喻 拟人 排比 D.借代 拟人 反复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初春残雪消融的时候,矮株的柳树的枝条是红的,高大的青杨的身躯是绿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 ①__, ②__”,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的无奈,暗含相思之苦。
(2)陆游在《书愤》中用“ ③__, ④___”两句,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
(3)老子治国的重要理论是“无为而治”,《老子》第三章中“ ⑤___,⑥__”两句,即表达了“无为”与“治”之间的必然联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①
李清照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接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注)①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此时词人已举家逃离青州,南迁至江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从词人饮酒沉醉写起,以“卸妆迟”的细节描写,尽显其慵懒倦怠之态。
B.“熏破”二字,从嗅觉角度写出梅香之浓郁,并为下文的相关描写作了铺垫。
C.下片前三句勾画了一幅沉寂静谧的月夜图,烘托出词人孤单清冷的内心世界。
D.梅花虽残犹留余香,词人以梅自喻,借梅明志,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质操守。
2.全词虽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含愁,层层写愁。试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竟陵王刘诞,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广陵王,食邑二千户。二十一年,监南兖州诸军事,出镇广陵。寻以本号徙南徐州刺史,后改封随郡王。上欲大举北讨,命诸蕃并出师,莫不奔败;唯诞中兵参军柳元景先克弘农、关、陕三城,多获首级,关、洛震动。会诸方并败退,故元景引还。明年,义宣举兵反,有荆、江、兖、豫四州之力,势震天下。上即位日浅,朝野大惧,欲奉乘舆法物,以迎义宣,诞固执不可,然后处分。上流平定,诞之力也。初,讨元凶劭,诞与上同举兵,有奔牛之捷,至是又有殊勋。上性多猜,颇相疑惮。而诞造立第舍,穷极工巧,园池之美,冠于一时。多聚才力之士,实之第内,精甲利器,莫非上品,上意愈不平。
孝建二年,乃出为使持节、太子太傅、南徐州刺史。上以京口去都密迩,犹疑之。大明元年秋,又出为都督六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余如故。诞既见猜,亦潜为之备,至广陵,因索虏①寇边,修治城隍,聚粮治仗。嫌隙既著,道路常云诞反。三年,豫章民陈谈之上书诉枉,称:“弟咏之昔蒙诞采录,随从历镇;大驾南下,为诞奉送笺书,经涉危险,时得上闻。咏之恒见诞与左右小人傅元祀潜图奸逆,咏之恐一旦事发,横罹其罪。密以告建康右尉黄宣达,并有启闻,希以自免。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因言咏之乘酒骂詈,遂被害。自顾冤枉,事有可哀。”吴郡民刘成、建康民陈文绍等又诣阙上书,怀冤申诉。其年四月,上使有司劾诞,乃贬爵为侯,遣令之国。上将诛诞,以义兴太守垣阀为兖州刺史,配以羽林禁兵,遣给事中戴明宝随阆袭诞,诞呼左右及素所畜养数百人,勒兵自卫。
七月二日,车骑大将军沈庆之率军进攻,克其外城,又克小城。诞走趋后团,队主沈胤之追及诞于桥上,诞举刀自卫,胤之伤诞面,因坠水,引出杀之,传首京邑。时年二十七。因葬广陵,贬姓留氏。
(节选自《宋书·竟陵王刘诞传》)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辱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B.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C.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D.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国君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B.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占有的疆土,又泛指皇帝用的器物,也用作帝王代称。
C.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常加使持节称号,拥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也可泛指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诞年轻有为,功勋卓著。在讨伐元凶刘劭时,刘诞与皇上一起出兵,赢得奔牛大捷;在平定刘义宣叛乱过程中,刘诞同样立下了战功。
B.刘诞性好奢侈,行事高调。刘诞为自己所造府第极为精巧,园林之精美冠绝当时;同时府内广聚文武英才,使用的铠甲兵器皆是上品。
C.刘诞性格暴烈,手段强硬。刘诞心腹傅元祀怀疑谋反之事被陈咏之举报,便告知刘诞,刘诞设计杀害了陈咏之,此事被陈谈之上书朝廷。
D.刘诞为上不容,身死名败。刘诞多次受到告发弹劾,皇上决定将其除掉,先降低他的爵位,后又派兵直接剿灭,死后其姓被贬为留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诞既见猜,亦潜为之备,至广陵,因索虏寇边,修治城隍,聚粮治仗。
(2)咏之恒见诞与左右小人傅元祀潜图奸逆,咏之恐一旦事发,横罹其罪。
5.历史学家蔡东藩认为,“诞之反,实宋主(刘)骏激成之”,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