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仿写。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便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
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的一生分六个时间段进行的总结。请你参照孔子的总结方式,对自己的前十五六年进行小结,并对自己的后几十年作展望,仿写一段文字。要求:①总结和展望均具有正能量;②具体时间节点可以自行安排,但至少需要分为六个时间段来写。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①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②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③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④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⑤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⑥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B.现在许多山村,由于青壮年人外出打工,不仅所剩下的是荒芜的土地,还有许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C.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各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兰亭聚会时天空广大、事物繁多的景象。
(2)《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在观察“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往往会有心得体会,其原因是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蜂
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物诗。第一、二句用矜夸的口吻写蜜蜂占尽无限风光的平原、田野和山岭,蜜蜂自身也可谓“风光无限”。
B.第三、四句写蜜蜂辛勤采花酿蜜,其中“采得百花”与“辛苦”对应,“成蜜”与“甜”对应,暗含感叹意味。
C.蜜蜂,无疑是此诗的吟咏对象。诗人对这一吟咏对象虽有怜悯之意,但对它的态度是褒还是贬,并不十分明显。
D.此诗虽然全是用议论的方式写成的,但由于诗人用语浅近如白话,所写对象又广为读者熟知,所以读起来仍然觉得很生动。
2.有人说,此诗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有人说,此诗是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也有人认为,此诗歌颂与讽刺二者兼具。以上三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