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

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

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比喻

C.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用典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夸张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B项,姜夔“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的是对扬州城昔盛今衰的伤感。本句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与古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懒起画蛾眉”中的“蛾眉”是飞蛾触须般细弯的眉毛,多指美人之眉,也写作“娥眉”。“宛转娥眉马前死”中则以“娥眉”代指美人。

B.古诗中常以“鱼雁”指书信。“鸿雁长飞光不度”“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中的鱼、雁都是传书的信使。

C.“玉箸应啼别离后”中用玉制的筷子形容妇女双流的眼泪,“梨花一枝春带雨”写贵妃脸上带泪,如带雨的梨花。两句都用了比喻手法。

D.“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有很多别称。诗句“千里共蝉娟”中的“蝉娟”、“露脚斜飞湿寒兔”中的“寒兔”都是指月亮。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照,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他的诗歌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老概不平的思想情感,七言诗对唐代作家颇有影响。

B.温庭筠,唐代词人,字飞卿,时号“温八叉”,他的词自成一家,对晚唐五代词和宋词影响很大,有“词中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C.李煜,字重光,被称为南唐后主或李后主。他的词前期主要写宫廷生活和男女之情,后期主要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囚徒生活的痛苦。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道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散文家,并称为“三苏”。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穷秋塞草          腓:茂盛

B.两朝开老臣心          济:扶助

C.斗酒十千恣欢          谑:玩笑

D.樯独夜舟              危:高的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或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jiāo)      mái    踯躅     玉盘珍羞

B.      持(xiá     褥暑     青枫浦

C.chuānɡ)   靠(     晌午     衣袂飘飘

D.wàn         坼裂     纵横驰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公众的空间。现代公共空间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如公园等,也包括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公共论坛,如网络等。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或者较少存在公共空间,以家为本位的传统道德伦理也没有凸显出公共空间意识及公共空间伦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引入了现代性制度及伦理要求,例如公共空间需要排队等,但我国民众对于公共空间的认知依然不足,通常将公共空间视为“私人空间”的外化,没有意识到公共空间与所有人相关,每个人都是公共空间的主人,应当遵守公共空间的伦理规范。社会公共空间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养成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整体推进,并非政府、学校或企业一方可以完成。在现代社会治理的视野中,不同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需要政府机构、企业法人、社会组织、学校、公民个人共同参与,构建与公共空间发展相适应的伦理道德。

建立覆盖社会公共领域的制度体系,规范各交往领域的制度,引导公共交往和谐、有序发展。同时,提供完善 的、有效的制度调节,管理、引导人们遵守现代公共交往原则规范,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公共领域 的关系。还应对已经出台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细化与拓展,更新人们熟知的道德规范的内容。例如“爱护公物”是宣传几十年的美德,今天看来依然是合理的,但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公物”的概念,不只是国家所有的物品,非国家所有却是公共空间的事物(例如共享单车)也应涵盖在内。另外,规范公共领域交往的制度,应当符合制度伦理,即具有道德合理性,让制度彰显人性,保障、尊重人权,最大限度地尊重大多数人。这就要求从制度设计到运行、监督,乃至惩罚环节,都需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教育、树立社会平等和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引导民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个体权利,尊重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息息相关。只有让社会个体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尊严,并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不可分割,对公共利益、公德的侵害就是对包括个体利益在内的社会利益的侵害,对他人的不尊重也就是不尊重自身。通过倡导、教育,来树立、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在道德教育中加强公共礼仪、公共规则等内容,在考试中增加社会公德表现的权重。此外,在道德教育中,还应注意引导公德与私德的联系与区分,改变处理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的思维方式,兼顾个体与公共利益,既反对只关注个体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也要反对公共利益至上而牺牲个体利益,不可偏废一方。

(摘编自赵鑫洋《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道德伦理的存在,导致我国传统社会中公共空间和公共伦理意识很淡薄。

B. 共享单车作为公共空间的事物,应该受到社会公共领域制度体系的保护。

C. 制度伦理就是制度的道德合理性,要在制度中彰显人性,体现对人的尊重。

D. 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要求兼顾个体权利与社会利益,不可偏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制度建设与意识培养两个角度,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具体措施。

B. 文章先进行定义分析,继而摆事实、讲道理,阐述构建共享空间伦理的意义。

C. 文章段落以并列结构为主,第二三段地位相当,但依然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D. 对于“公”与“私”,作者采用辩证分析的思路,说理充分,结论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涉及的公共空间伦理,与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的伦理,应该保持一致。

B. 只有不断规范现代公共交往的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

C. 如果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就无法进行旨在培养公民意识的教育。

D. 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的构建,其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