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卷星辰 ①杜甫,我的河南乡亲,中国古代诗圣,“一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卷星辰

①杜甫,我的河南乡亲,中国古代诗圣,“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拟国度的首脑”(鲍勃·迪伦)。

②杜甫往往被冠以“现实主义诗人”名号。“现实主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不回避的态度,而非一种艺术风格。我赞同布罗茨基的一句话:“不能在‘诗歌’这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词。”同样,不能在诗人前面加上形容词,如“先锋”“后现代” “民间”等等。诗歌、诗人本身已自足而广大,要么是一首诗、一个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一切现实主义,都是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使杜甫不瞒不骗,真与自然;超现实主义使他能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③我喜欢河南诗人罗羽的现实主义之作《祖国诗》:“鹌鹑是你的祖国,夜莺的咳嗽不是你的祖国/鲁山牛腿山羊是你的祖国……”尽管他被称为一个先锋主义诗人。先锋,不是某类写作风格的专利,而应是所有诗人、作家都应具备的精神。尤奈斯库说:“先锋就是自由。”就是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任何一个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应独一无二,尽管困难,只有一少部分杰出诗人才能做到,也不应放弃对于这“困难”“独一无二”的认知和追求。杜甫就是唐代的先锋诗人,他能与古人窠臼为敌,与时风流弊为敌。现实的,必须是先锋的——都需要“为敌”的勇气和才力。

④读杜甫,强烈感到,伟大诗歌的本质就是悲歌,痛彻肺腑。伟大诗人的命运或许只能是悲剧,“慷慨有余哀”。青年时期,杜甫写出《望岳》,像李白;中年、晚年,因时代巨变而诗风巨变,写出《登高》《登岳阳楼》,与登泰山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已截然不同,充满“悲”“病”字眼。生活愈破败,其诗愈雄奇、苍凉、辽阔。杜甫不再像李白,而成为杜甫自己——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⑤杜甫启示我们,写什么不是问题,怎样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诗人能否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准则和诗学伦理。杜甫感时——感应一个时代无所不在的冲击;忧国——忧虑一个具体而非抽象的国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这国度的肌肉、血脉、神经和呼吸。像杜甫一样承受了、担当了、克服了自己的命运,一个诗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并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度、一个时代的徽记。

⑥杜甫之后,热衷于应制诗、酬唱诗的诗人多矣,撒娇、献媚、谋利,诗歌气象趋于软弱、阴柔、陈俗。像杜甫一样切肤感受着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别离之痛并哭泣的诗人,稀近于无。市场经济时代,诗人们所面对的个人或公共的疑难,为写作带来复杂性和难度,也可能使写作者丧失表达的勇气、辨别力、底线。趋利、避义、罔顾左右而言他的写作大行其道。

⑦当我揣着信封里的小规模润笔而为高档楼盘写广告诗,或伪造一点泪水写所谓“底层诗歌”的时候,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差异巨大,如同云朵与泥巴。像杜甫那样写作,我们就不敢在汶川大地震面前、温州动车追尾事件面前轻浮、草率地抒情,就耻于化装舞会式、市场营销式的游戏和表达。

⑧青年时代喜欢李白,中年以后,觉杜甫更亲。杜甫之所以逐渐被后世认可并尊称为诗圣,不仅仅在于他情怀中的仁慈、广大,也在于他诗的驳杂、多元。“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这样恣肆、霸气、脱口而出的句子,像那个总在痛哭流涕的杜甫写的吗?的确是他写的。集嶙峋与柔软、秋兴与春愁、沉痛与轻快、放歌与烂醉、展示与讲述于一身,一个诗人才可能伟大。伟大的诗人像山川,峰岭变幻、一言难尽。

⑨2012年,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周年,我与众多诗人赴河南祭拜。杜甫出生地——郑州郊区巩县依山而凿的一间窑洞,木门紧闭,门前有杜甫童年打枣的雕塑。杜甫墓:庞大土丘混同于山坡,衰草绵延,如白发瑟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融入故乡山坡的一个诗人的巨大白头,依旧忧思难眠。

⑩以杜甫为镜,一个人、尤其是中年人,其写作应能够与内心及周遭广大苍凉的秋意,保持呼应,发生关系。是时候了,与无边落木一同萧萧而下,尽管夏日曾经盛大。

(11)五十三岁那年,杜甫在长江上写下《旅夜书怀》,有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前一句是空间,后一句是时间。空间、时间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和奔流,并定格于六年后长沙到岳阳的一艘破船上。

(12)我也正渐渐接近他晚年的光景和心境,像他一样处于远离中原的异乡。不同的是:他漂泊在江上,把越江而去的一只沙鸥看成未来的自己;我漂泊在城市,把城市的云烟看成梦乡的地图。他在痛苦,我在痛快——所以我将很快就在人间、纸上消失,而他负责继续承受人间和纸上的疼痛、苦难。

(取材于汗漫《一卷星辰》)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超现实主义使杜甫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B.杜甫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的写作态度使我们不敢草率抒情。

C.第⑧段写杜诗风格驳杂多元是其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

D.第⑨段划线句用比喻手法表现出杜甫墓地无人祭拜的荒凉。

2.根据文章第②③段回答,作者为什么认为杜甫既是现实主义诗人,又是先锋主义诗人,请简要回答。

3.请简要赏析文章结尾段的划线句。

 

1.D 2.①对现实不回避,不瞒不骗,真实与自然。②对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独一无二。(思想自由、表达自由)③能与古人窠臼为敌,创作中敢于创新,独树一帜,不落窠臼。④有勇气与时风流弊为敌,敢于揭露社会黑暗,不虚美,更不隐恶。 3.画线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杜甫的“痛苦”和“我”的“痛快”作对比,将“我”将很快就在人间、纸上消失与杜甫负责继续承受人间和纸上的疼痛、苦难进行对比。凸显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的伟大和不朽。杜甫及其诗篇被后人铭记,这是我们华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的必然。同时,这样写隐隐地表达了:心忧黎民的公仆才是人民心中的好干部的主题。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本题要求选择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错在“无人祭拜的荒凉”这个地方。原文第⑨段划线句用比喻手法表现的是杜甫生前死后依旧关注民生疾苦的特点,而不是“无人祭拜的荒凉”。从“杜甫出生地——郑州郊区巩县依山而凿的一间窑洞,木门紧闭,门前有杜甫童年打枣的雕塑”“我与众多诗人赴河南祭拜”可看出后人对他是缅怀和纪念的。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本题要求根据文章第②③段回答,作者为什么认为杜甫既是现实主义诗人,又是先锋主义诗人?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现实主义”和“先锋主义”的主义的内涵进行分析。从“杜甫往往被冠以‘现实主义诗人’名号。‘现实主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不回避的态度,而非一种艺术风格”等语句可知现实主义的内涵;从第三自然段“杜甫就是唐代的先锋诗人,他能与古人窠臼为敌,与时风流弊为敌。现实的,必须是先锋的——都需要“为敌”的勇气和才力”可以梳理出先锋主义的内涵。总而言之,杜甫兼具这两种主义,终于成就了一代“诗圣” 。结合相关段落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关键段落中的重要语句的妙处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本题要求赏析文章结尾段的划线句。首先应找到画线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语境,从修辞手法、表达技巧、主题揭示、人物塑造等方面去分析和把握。 末尾句“他在痛苦,我在痛快——所以我将很快就在人间、纸上消失,而他负责继续承受人间和纸上的疼痛、苦难”中,将杜甫的“痛苦”与“我”的“痛快”进行对比;将“我将很快就在人间、纸上消失”与杜甫“负责继续承受人间和纸上的疼痛、苦难”进行对比,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一生以及那些壮丽璀璨的诗篇将永远被人们记住。这样写彰显了杜甫心系百姓的情怀,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要结合文本分析,找准切入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郑国人钟仪被楚兵俘虏成为楚国的囚徒后,两年中一直带着自己国家的帽子。此以“楚囚”指“囚徒”。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长安景色,伴随着丰富的联想:清晨时分,云雾在缓缓飘动,汉朝雄伟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B.“紫艳”二字写出了菊花美丽的色泽,“静”写出菊花娴雅的仪态,寄托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

C.尾联使用了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

D.本诗写景富有变化,有全景描写,有仰视,有俯瞰,有动静结合;选取一系列的典型景物,清新恬静。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与“红衣落尽渚莲愁”中“莲”所含感情色彩最接近的一项是

A.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B.江南可采,莲叶何田田

C.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D.筑室兮水中,葺之兮

3.这首诗以“望”字来组织材料,着意写景,请问本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微之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是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项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暖寒饥饱,此一泰也。江州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大抵若是,不能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坐或睡。又阐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取材于向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①元微之:即作者好友元稹,此时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微之我也,其若是乎!         于:对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方寸:衣食

C.大抵若是,不能记。           殚:尽

D.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坐或睡   或:有的

2.根据文章意思,在第二段横线上填入一首元稹的诗,最适合的是

A.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C.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D.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3.简要概括文章第三段中“一泰”、“二泰”的内容。(每条不超过四个字)。

一泰

二泰

三泰

 

 

山水胜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可以拨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   甲   ”,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   (一)   ,友情的(二)   ,乡愁的   (三)  ,韶华的   (四)   。这些诗句像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1.下列选项中填入甲处最恰当的是

①江湖  ②一杯  ③春风  ④灯  ⑤酒  ⑥桃李  ⑦十年  ⑧夜雨

A.①⑧⑦④⑥③②⑤ B.⑥③②⑤⑧①⑦④

C.⑥③②⑤①⑧⑦④ D.①③②⑤⑥⑧⑦④

2.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一)(二)(三)(四)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馨香    温暖    沉重    流逝 B.馨香    温润    深重    消逝

C.温馨    温暖    深重    消逝 D.温馨    温润    沉重    流逝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写玉环天生明质,相形之下,六宫美人全都黯然失色,以众妃衬托了玉环的美貌。(白居易《长恨歌》)

B.“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作者在临安春光中写书法,饮清茶,欣赏西湖美景,过着闲适安逸的生活。(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C.“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写的是敌人践踏了我们的行列,我们的骖马已经倒地,突出了战况的惨烈。(屈原《国商》)

D.“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指眉头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写出词人与丈夫分处两地的愁情难遣。(李清照《一剪梅》)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

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比喻

C.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用典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夸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