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习近平提出,当代中国青年要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习近平提出,当代中国青年要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习近平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习近平说,“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德才并重”:“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情理兼修”:一个人智商再高,如果缺乏对基本人伦道德的认识和遵守,每每违背人情,不懂真情,如何与人相处、融入社会呢?同样,一个人只懂得狗苟蝇营,不明事理,不讲原则,没有底线,也不行。“勇于开拓”:青年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要敢于开风气之先,有一股“于满是荆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条路”的闯劲儿。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请考生认真思考,确定立意,并围绕立意完成作文,不脱离给出的含义范围。

 

例文: 勇于开拓天地宽 一只苍蝇想从玻璃窗飞出去,用尽力气一次又一次猛撞玻璃,可是这种不懈的努力无异于自取灭亡,苍蝇坚持了错误的方向和方法,带来的是悲惨的结果,苍蝇的悲剧在于不懂适时寻找新路线。 有道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我要说,走不通的路有很多,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决心固然重要,但盲目前行硬闯硬拼必然碰壁,适时改变路线才是明智之举,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生命是一条曲折的幽径。路旁有时草木繁盛,彩蝶翩飞,清泉淙淙,果实累累;有时却花蝶匿迹,黄叶飘零,凄风苦雨,冰封雪冻。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该怎么办?这时候应该冷静反思:我们所选择的路是否正确?这条道是否值得走下去?国外有这样一句谚语:“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这就是说,在无路可走时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一条新路。 在事业起步阶段,马云与俞敏洪同时开办了外语培训班,俞敏洪第一年招了13个学生,第三年就有5000个学生,而马云第一年招了20人,第三年还是20人。外语培训这条道俞敏洪走成了,马云没走通,他另想出路做别的,这才有了阿里巴巴。一个人如果不能追赶太阳,就应该选择月亮。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俞敏洪说:“路走不通时别傻等。新东方如果明天没了,我马上会想如何创业,再干出另一个上市公司。”这是何等的眼界和胸怀,正视现实,开拓新路后继续前行,像一条河流,遇见大山顽石就绕道而行,最终实现流入大海的愿望,逶迤前行是河流的睿智之举。 人生道路如此,文学发展的历史也是如此。唐诗的登峰造极成为后代诗人难以逾越的高峰,宋代文人转而填词,让词成为文学史上亮丽的风景线。形式主义之风是文学风骨尽失之时,古文运动适时出现,“文以载道”让文学走上了一条刚建务实之路。同样,元朝的杂剧与明清的小说,五四时期的白话文与新诗,每一种新文学的转型都为文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人类历史前行的轨迹更是如此,一路艰辛一路风景。当老百姓被统治者压迫得无法呼吸时,当闭关锁国、盲目自信的梦被坚船利炮惊醒时,当“左倾冒险主义”带来反围剿的惨重失利时,当超英赶美的农业工业大跃进神话幻灭时,当民族的深层危机彻底爆发时……我们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需要开拓新路,开辟一片国家、民族发展的新天地。正如美国诗人佛罗斯特在《一条未走的路》中写道:“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这是萧伯纳的名言,面对走错的路,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去开辟新路线,如果一味踌躇满志向前,很可能会撞上南墙,头破血流。 行至水穷路自横,坐看云起天亦高。路旁有路,这条路需要用眼界和智慧去开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出自习近平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当代青年提出要求。材料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要求当代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指出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也就是青年一代奋斗努力,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指出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前进青春才能昂扬,有梦想青春才能无悔;青年要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参考以下立意:①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③青年要德才并重;④当代年轻人养成“情理兼修”的健全人格;⑤勇于开拓;⑥奋斗、前进、有梦想,成就亮丽昂扬无悔的青春;等等。 行文结构安排:具体作文时,首先取一个能体现或者隐含中心论点名字,比如“勇于开拓天地宽”,然后通过苍蝇想从玻璃窗飞出去,用尽力气一次又一次猛撞玻璃,最终带来悲惨结局引出中心论点“在无路可走时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一条新路,勇于开拓天地宽”,然后从人生道路、文学道路、人类历史前行的轨迹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引用萧伯纳的名言指出,面对走错的路,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去开辟新路线,如果一味踌躇满志向前,很可能会撞上南墙,头破血流,强化中心论点,做到首尾呼应。 相关素材积累: 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2.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3. 鲁迅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拒绝勇于开拓,不惮创新,便是寻找一条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4. 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久而久之,滋长了惰性,消磨了锐气,就可能丧失了开辟新路的热情,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因此,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才能寻找到别样的风景。 5. 勇于开拓,不惮创新,需要我们有一颗坚强的心。西红柿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但在几百年前,它被叫做狼果,当地人代代相传它有剧毒,然而一位年轻的学者采集到了这种狼果,为了检验毒性,他亲自实验,吃完之后他没有中毒,这才明白当地人的说法只是谣传。从那以后,西红柿被人们接受,直到今天已遍布全球。勇于开拓,不惮创新,是文化进步的源泉。钱钟书曾评书说:“宋人学唐诗不像唐诗,明人学唐诗像唐诗”。他以为宋人学唐诗境界高,高就高在那一点不像上。诗庄而词媚,正是因为宋人打破了前人的束缚,在继承中有所创新,才产生了美妙的宋词。而明人完全模仿古人,“学唐诗像唐诗”,显得毫无生趣。将天上宫阙的唐诗引渡到人间桃花的宋词,创新的光华熠熠生辉。 6.勇于开拓,不惮创新,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古语总言“多歧路”,然,“歧路”却是创新的根源,看似荒诞谬误的路,往往是民族发展的起点。一如追溯中国之改革开放,.正是因总工程师邓小平创新性地在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中引入了市场经济,才赢得了今日的国之腾飞,一个古老的国度在东方悄然崛起。反观清末慈禧畏变而国门门终为列强尖船利炮所破,涕泣之余,不免了悟创新乃民族发展必由之路。 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 8.文征明是苏州名士文林的儿子,从小酷爱画画。他勤学苦练,临摹了很多画。在他15岁生日的时候,他挥笔临摹了东晋名家顾恺之的《新晴》,艘受到许多画坛名士的称赞。于是,他飘飘然的,沾沾自喜了。他的老师见了,便告戒他:学人者生,似人者死!他幡然酷悟,把所有临摹的画用一把火全烧掉。从此,他画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了光照千秋的名画家,杰出的艺术成就为后世所景仰、传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材料,分条概括人类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原因。

梅里雪山至今还是人类无法征服的圣地。攀登者需要从海拔2 300米的澜沧江边开始,攀爬至高度为4 40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这个距离对攀登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在这个路程中,平均每隔1公里,地势就上升400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山坡上冰川、冰瀑区、冰裂缝处处可见,险象环生。在梅里雪山上,刚刚还阳光普照,瞬间便是彤云密布,狂风大作,飞雪覆盖,冰崖崩塌。据记载,卡瓦格博峰曾一日发生上百次雪崩。梅里雪山方圆上千千米,攀登者一旦迷路,没有外部救援很难生还。因此梅里雪山至今未被尘世沾染,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智慧之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长青的光荣与梦想。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生机与活力。

经典文献是民族传统文化明显的符号系统,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与沧桑积淀的知识精华,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与价值,挖掘、利用经典文献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应深切领悟传统精髓和智慧,探索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比如,我国动画艺术曾经汲取传统画技法,与现代美术电影相结合,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开创了动画的“中国学派”,让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得以传承与创新。

还有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以现代思维和手法,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梅花、长城、中国结、五彩龙等。通过北京8分钟不仅我们看到了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未来,(    )。此外,我们还应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汲取精华,创新文化的传播载体,让中国文化形更具科技感和现代美感。

1.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要把科技与文化融合起来

B.我们要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C.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我们要对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

D.我们要注重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的使用与文中“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梅花、长城、中国结、五彩龙等。”中的破折号使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B.呜——,火车开动了

C.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D.“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生机与活力。

B.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生机与活力。

C.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生机与活力。

D.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生机与活力。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陋室铭》中点名“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说只要坚持,就会成功,“锲而舍之,朽木不舍;_______________

(3)宋荣子犹然笑之,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人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勤勉或者沮丧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文中当看到大鹏鸟经过一系列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联想到《马说》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行香子(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2.请简要赏析词的上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B.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C.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D. 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和“征”都是指征召布衣出仕,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而“察茂才”“举孝廉”则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B. 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C. 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D. 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蒋济机智有谋略,多次替太祖解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蒋济假称消息,孙权相信,烧毁围城的营阵撤离;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想要迁都,蒋济献策,解除樊城之围。

B. 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上谏。文帝问他天下“风教”,他大胆直言;明帝时,他直言告诫文帝要估计老百姓能力,安抚他们的疾苦。虽开始都触怒君主,但最终还是获得原谅。

C. 蒋济文武兼备,深受赞许。他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深得明帝称赞。

D. 蒋济为人谦虚,淡泊名利。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蒋济被加封为都乡侯,但他认为赏赐一定要给有功之人,而自己事先并不知道谋划,也没亲自统帅打仗,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2)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