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阮郎归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阮郎归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1.本词上阕中的“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2.《红楼梦》的不少回目中,常把两个不同的情节并置在一起交替着写,如第九十七回,就是将“黛玉焚稿”和“宝钗出闺”两个情节放在一起来写的。请简要分析将“黛玉焚稿”和“宝钗出闺”交替描写的艺术效果。

 

1.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满天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春天的到来,环顾所居的庭院,深沉而又空虚,人世间除旧岁、迎新年的节日气象一点儿也看不到。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寂静幽深的画面,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2.①这一回目中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将黛玉的病症、语言、动作等描写得细腻、生动、传神。这些描写贯穿着黛玉的彻底绝望和满腔悲愤,读来真切感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②作者独具匠心地为黛玉设计了“焚稿”的情节,从而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黛玉此时此刻的心境,使其思想性格得到升华。③这一回目中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交叉和对比的手法写“黛玉焚稿”和“宝钗出闺”。一面是凄凉冷落,一面是合奏笙箫;一面是悲,一面是喜;一面是死,一面是生。大悲对大喜,更烘托出“黛玉焚稿”这一情节的悲剧气氛之浓郁,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译文:湘南的天气多风多雨,风雨正在送走寒气。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虚。在彩绘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思乡的梦断断续续在公馆中感到特别孤独,那种清凉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描述;何况这正是人们欢乐团聚的除夕。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这郴阳比衡阳还远,连鸿雁也只影皆无。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上阕写寒夜梦醒,只感觉庭院深深,听到城楼门头传来阵阵边地乐曲,漫长的清夜又过去了。反映了羁居贬所的凄凉困境。下阕就梦断写异乡飘泊的孤独幽怨。除夕时节还没有见亲人来信,正是引发梦中相思及梦断悲苦的原因。“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写出一个寂静幽深的环境。“破寒之初”明了时间,“庭院”点明了地点,既写了湖南南部辽阔的天空,也写了蜗居一室狭小的贬所,从而奠定出诗人的感情基调,写出内心的惆怅。 2.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将”黛玉焚稿”和“宝钗出闺”放在一起来写,所产生的芝木效果主要从表现人物黛玉的思想性格和手法效果来分析。这一回目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表现黛玉的心境,使其思想性格又一次得升华,烘托浓郁的的悲剧气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何理解小说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文章运用了大量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试举例分析。

 

查看答案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这几句话有何深刻含意?

 

查看答案

分析“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子化虫”这两个情节的作用。

 

查看答案

文章开头交代“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